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
  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
  運用物理力學,自療、保健簡單上手!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胡友寧
類  別:醫療保健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7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5979249
裝  訂:平裝

定  價:NT$38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2017修訂新版!南懷瑾先生以自身靜坐修道的心得,深入淺出地為有心向道的學員點亮一盞明燈!

 
根除身病、心苦與死亡的無上醫學:癌症的最終解答
根除身病、心苦與死亡的無上醫學:癌症的最終解答

這是史上第一本把「癌症的成因,及斷除」作正確、完整解說的醫書。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一):大腦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一):大腦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精神科醫師與心理諮商博士的對話,帶你讀懂「神經心理學」及其臨床實務運用。

 
Nexte 靈氣療法一級手位書:百年來最好用的一百個手位療程
Nexte 靈氣療法一級手位書:百年來最好用的一百個手位療程

一級靈氣10套共100個手位療程,適合亞健康者自我改善,並維護個人健康。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簡單運用物理力學,自然啟動宇宙新生能量

自我醫療(Self-Medication)為今日醫學的趨勢,雖然科技愈發達,我們獲取的醫療資源就愈充足,但醫療成本並未因此而降低,總體而言,我們付出的醫療費用是呈現逐年攀升的曲線……

學習分子共振,是助人助己並減少醫療支出的好方法,值得推廣給──家中有需要照護家人的照護者、弱勢族群、長年慢性病痛纏身者、身處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人們,以及有心為大眾服務的醫療人員與志工。

實施分子共振健康法的工具很簡單:
一支木槌、一塊布、一個人骨模型和幾本人體或動植物的書籍,小朋友都能學會。

本書從觀念與理念入手,先介紹分子共振的原理,接著介紹施行分子共振的模式與工具,接著結合理論與實務,一步步引導共振的訊息,並將作者日常生活間,協助周遭親友以及病友的個案過程詳細列出,按圖索驥、步驟清楚,一步步引導讀者進入分子共振的奧祕。

作者現任中華形意結構推拿研究會教育執行長,提出人體網狀力學理論,創形意結構療法、形姿自救法和分子共振療法。著形意結構療法教學DVD(初、中、高級)。
分子共振療法乃作者歷時多年的研究,其間經歷人生的心靈低潮、混沌和漩渦,終於研究出一套運用物理力學以最簡單、最自然的方法來啟動宇宙間本然存在著的力量。這股力量可以調節人體不正常的分子結構,加速細胞的修復、汰換與新生。
作者以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科學觀點來剖析這種力量,並且教導大家如何運用這種不可思議的能量。
本書中你會遇見你所熟知的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還有其他科學家的理論與量子物理,當你透過科學的觀點認知分子共振療法後,你將發現那些被稱為形而上的神祕力量,哪些是無稽的?哪些是真物理?哪些是我們未知、未發現卻真實存在的力量。

   
 

對我而言,寫書是一件挺麻煩的事,因為要拿起筆將單一文字串連起來,成為有意義的句子,再將句子排列重組成文章,讓自己看得懂很容易,還要別人也看得懂就有點難了。但是,真的有一些理由讓我不得不寫。
理由之一:分子共振療法是我研究的,對外界而言,還是陌生的東西。
但是聽過解釋的人還是會一頭霧水,心想:這怎麼可能?哪有這麼奇的事?只要敲一敲小白,身上的疼痛就會好轉?這是不是巫術?連我的學生都只能結結巴巴地回答世人的存疑,如果我不訴諸文字詳細解說,怎麼抵擋得了人們光怪陸離的想法!
理由之二:我希望這項技術可以推廣到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或國家。
這種心情有點像基因工程人員試圖以基因工程改造農作物,順利在沙漠地區栽種成為糧食,以解決開發中國家日益嚴重的糧荒問題。
你知道嗎?每年,在開發中國家約有五十萬名孩童因為缺乏維生素A造成永久失明。為了終止這項悲劇,研究基因工程的科學家將水仙花的基因與細菌的基因插入稻米的DNA中,成功培育出一種富含β胡蘿蔔素的金黃色稻米,已知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目前的計劃是,免費提供這種稻米給開發中國家的農民。
此外,科學家還在番薯的植株體內,植入會表現一種膳食蛋白的基因,這種蛋白質含有大量成人必需的八種胺基酸,而這種高蛋白的番薯很容易栽培,對那些不易獲得高品質蛋白質食物的開發中國家,具有特殊的價值。
當我從書上閱讀到關於基因工程科學家的努力和理想時,既感動又興奮,我所研究的分子共振療法,其中有一個區塊也使用了類似基因轉殖的技術,我將它稱為生物優質性轉錄,這種看似簡單的轉錄技術,背後所需具備的高度綜合的自然科學知識和醫學原理的深度和複雜度遠非一般人所能瞭解。基因轉殖工程對多數人來說是一門新的技術,而且以跨國際研究之姿被世人矚目,也被世人批判。分子共振是手療技術,但以科學理論提出,對手療界而言也是首次。我對分子共振的期許和農業基因工程研究人員的願景是一樣的,希望這套保健療法能藉由文字傳播開來,讓更多人去研究它,不僅運用在手療方面,還可以運用在其他科學工程方面。
理由之三:自我醫療(Self-Medication)為今日醫學的趨勢,雖然科技愈發達,我們獲取的醫療資源就愈充足,但醫療成本並未因此而降低,總體而言,我們付出的醫療費用是呈現逐年攀升的曲線,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一個家庭花費在醫療方面的費用,是不可能減少的。單就這一點而言,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一些照顧自己和照顧家人的醫療手法,當我們的醫療常識愈充足時,做出來的決定就愈明智。
分子共振可轉錄的分子載體是多樣的,操作時也不需受場地的限制,資源取得非常容易,很適合在家中操作,而且不限年齡層次,人人可學,尤其不打針、不吃藥,被治療的人也可以自由活動,因為操作過程中病人完全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對小孩或怕痛的人而言,再適合不過了。
再者,因為使用分子共振時完全不需碰觸患者,對於有傳染病的患者而言,不但增加舒緩的機會,也可以保護操作者的安全。
因此,分子共振療法是體現自我醫療最恰當的途徑,我必須訴諸文字,讓更多人獲得這方面的訊息。
胡友寧

■本書所述為另類療法,僅為正規醫療之輔助,生病時,請先尋求正規醫療,以避免病情延誤。

【閱讀導引】
我本來想將分子共振分為初階、進階、高階三本來寫,但是這樣寫會有一些遺漏或重複,也會增加讀者的負擔。因此,我決定寫成一本書,包含所有分子共振的體系,不過考慮到讀者的醫療專業程度和需求,所以有一些細節略而不談,日後有機會再以專書講述。
1.閱讀本書有兩種方式:
(1)如果你想立即體驗分子共振的力量,直接進入簡易分子共振的章節,即第2章,之後挑選註明初階的章節閱讀。
(2)如果你希望先瞭解分子共振的原理原則,請依書本章節順序。
2.建議:
一般性讀者可選擇第一種方式,有空、有興趣或遇到難解疾病時再詳看原理、原則。專業人士、研究人員、醫療人員建議依書本章節順序。
每章節內都有案例,配合說明,細讀案例,瞭解操作點,對您操作分子共振時的效度有加分作用。

   
 

4-1 木槌敲擊法
操作分子共振法時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木槌。木槌較輕,正確操作,操作者的手不會吃力;當然,如果操作不正確,手是很容易酸的。
木槌有兩端,一端平面,一端尖凸,各有不同的作用。在平坦面,我們會貼上膠狀墊片,那是為了緩衝敲擊的反作用力,也是為了保護分子載體不要被損壞。
共振時以單一節拍為主,敲擊的力道會視不同部位和不同目的而異。例如:調整大區塊結構體時,力道會增大,小區塊骨骼和肌肉、經絡圖譜、解剖圖譜、生物圖片時力道較小;眼睛、腦神經和顱內,不但力道更小、更輕、頻率也會變得慢些。總體而言,只要保持不疾不徐穩定的速度就可以了。
木槌的尖端是用來敲擊骨和骨的接合點,包括顱內的裂縫、孔洞,簡單的說,只要是平面槌無法到達的部位,都可以使用尖凸的一端。
通常操作分子共振時,操作者會用木槌不停地敲擊模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分子的活動活躍起來,規律的敲擊會在模具上形成一個新電場,被轉錄來的分子會重新排列組合,這有點像是分散在各個角落各做各事的士兵們,一聽到操場中央的班長喊出「集合」的口令時,會立即跑步成排列隊形,再以小跑步修正自己的位置調整隊形。在修正時是集體一起行動,而不是單一行動。
在新電場裡重新排列後的分子結構會隨著連續敲擊模具時所產生的振動波不斷地傳回病患身上,重新參與本體的分子活動,因為被傳回的分子和先前的分子是不同的,所以會刺激本體產生新的修正反應。分子共振還有一個專長,就是「催化作用」,它可以加速本體分子的分解以便和新分子結合。
分子共振治療法中的木槌敲擊法和劃骨法同時肩具一項重大的任務,那就是連續不斷地提供分子共振時所需的電力。非常遺憾地,分子共振雖運用了古典物理學理論和新科學的概念,但是它的發電方式還處於工業革命初期人力發電的階段,我的腦海裡還可以浮現幾個工人穿著沾滿煤灰的工作服,一鏟一鏟地將煤炭丟進爐竈裡,將滾水煮開產生蒸氣去推動機器運轉的影像。我非常希望在電力科學方面有專攻的研究人員看到這本書,協助分子共振擺脫人力發電的古老模式。
為什麼透過連續敲擊模具的方式就可以形成新的電場?讓我們先瞭解電是怎麼產生的?無線電遙控玩具車、電風扇、烘乾機等都是使用電動馬達。電動馬達是透過供電而旋轉的,但轉動電動馬達又會產生電。其實發電機和電動馬達的原理差不多,在預先繞好的線圈內不斷的插入和拔出磁鐵,或是在磁場裡旋轉線圈,線圈內就會產生電流,水力發電靠水的位能產生的動力旋轉線圈,火力發電靠蒸氣的熱能旋轉線圈,發電廠利用在磁場裡旋轉線圈產生電流的原理來發電。這個發電的原理是英國物理化學家麥克爾法拉第在1831年發現的。當供應電流給線圈時,線圈就會變成電磁鐵;相反的,把磁鐵靠近線圈,線圈就會有電流產生。可是要讓電流持續,只靠近是不夠的,必須不斷地插入與拔出磁鐵才行。
分子共振時木槌與模具之間會反覆產生位差,位差轉變時會使空氣中的原子加速衝撞,連續位差會產生一連串撞擊,於是形成一個電力場,同理,要讓這個電力場持續供應電源,就必須不停地敲擊。
4-2 手與布之劃骨法
分子共振時不僅可以使用木槌敲擊分子載體,還可以用手或布操作人體模具,所有分子轉錄的過程是一樣的,只是將工具換成手和布而已。
不過為了和敲擊法區別,我將之稱為劃骨法。劃骨法和敲擊法除了使用的工具不同,操作者還必須具備較進階的肌肉結構、型態、走向的知識,因為劃骨法並不是單純拿布在骨架上擦拭,還必須結合操作者的心電,也就是說腦海中浮現的肌肉結構越明確清晰,劃骨的手法越接近理肌的正確方向,其效度越佳。要特別強調的是,操作者必須清楚病患肌肉、骨架、痙攣拉扯和錯位的情形,才能將劃骨法發揮到最佳效度。
使用劃骨法的好處是:
1.可以彌補使用敲擊法時木槌尖端無法到達之處。
2.人體的體積較大,理肌時間較長,對操作者而言易增加體力耗損。將分子轉錄到較小體積的小白身上,可以節省操作時間,減少體力負擔。
3.人體肌肉分淺層、中層、深層,而且層層交錯,走向各異,當問題點出現在深層時,手療理肌必須逐層分肌進入,而劃骨法可直接切入深層,針對患者患處操作。
4.人體患處通常處於高壓帶,若直接接觸患處,容易造成腫脹、發炎,延遲復原時間,使用劃骨法病人不會有痛感,也不會腫脹、發炎,可以快速恢復行動功能。
5.可以避免直接操作肌肉之回傷現象。
6.劃骨法可以和敲擊法搭配運用,達到最佳效度。
茲舉例說明:
【案例一】
患者跌倒時以手腕撐地,結果造成手腕骨裂,經過一年的局部固定和治療仍舊無力做按壓動作,只要出力就會疼痛,起床時也因手腕無法撐床起身而異常緩慢不便。而且手臂一直無法順利彎到背部平貼身體。例如像「稍息」的動作就無法做到。患者的休閒運動是騎腳踏車,自從手受傷後就無法騎腳踏車了,他對我說:「如果手能好起來,一定要再騎腳踏車。」
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他的問題──為何手傷拖這麼久?
手腕雖有骨裂,但是經過一年的時間,骨裂應該癒合(我沒看X光片,推測和觸摸),即使癒合不完整,造成至今仍疼痛無力的主要原因,應該已經轉換成肌肉和神經的問題。而且如果有關節方面的問題,其關鍵已不在腕關節,而在肱盂關節、肩鎖關節和肘關節,這是經診斷後所下的判斷。
因為患者已經65歲了,而且心臟動過氣球擴張術,所以,必須儘量減少操作時的刺激,我先用敲擊法共振全身關節,再以手療將肱盂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打開。其實當肱盂關節被打開時,患者手腕原先做掌屈,背屈動作的疼痛得到舒緩。
為了避免調整後的骨架被「錯誤肌習」拉扯,必須再將相關肌群的筋結、沾黏理開,相關肌群包括斜角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闊背肌、大圓肌,小圓肌、棘上肌、棘下肌、菱形肌、提肩胛肌、三角肌、肱二頭肌、掌直肌……這麼多肌群一塊塊理要花許多時間,我們都可以使用敲擊法來完成。但是有一塊肌肉很難完全使用敲擊法,就是肩胛下肌。因為在人體模具上肩胛骨被牢牢固定在背骨上,木槌無法敲到內面,這時劃骨法就能從各個角度以手或布發揮作用。
手腕的活動要靈活,上述肌群除肩胛下肌為主要肌以外,其餘皆是輔助肌,當主要肌功能恢復時,手腕的活動才會更有效度。但手臂無法彎往背後的動作需要改善的話,這些輔助肌又轉變為主要肌了。
患者的手花了一年的時間用護腕固定並治療,沒有成效,但是以分子共振敲擊法和劃骨法相配合,經過2次操作便可以出力推壓牆壁,五次操作後,患者已可騎腳踏車,每次20分鐘。
另外要說明的是,我在第一次操作時,就請他拿掉護腕,改用簡易包紮時使用的網繃,也就是先薄敷傷藥膏,再套上2層網繃即可,不需包紮。因為傷藥膏擦起來像凡士林的感覺,所以也不會弄髒衣服。而且,網繃也不是全天套著,只有要手腕特別做工時才套著。
通常我都不建議患者長時間帶護套,骨裂患者在最初期的一個月戴護腕是ok的,但夜晚睡覺時要拿掉,改以簡易彈繃。至於一個月後,我都建議患者拿掉護套,以漸進的方式訓練患部肌力,一天一點,而且每次訓練肌力時,都要到達痛點,最後就不痛了,如此做,不但恢復速度較快,癒後的功能也較佳,我有患者聽我的建議,結果癒後功能比健康時的狀況還要好。
【案例二:臥床的癌症末期老人】
80幾歲的老太太雖然骨架嚴重變形,但是還能拄著枴杖走路,不過經過化療後,全身僵硬失去行動能力,而且連拉被單的力氣都沒有,何況拿梳子梳頭髮呢?
關於老太太的過程,在本書的部分章節因需要會被提及,本節僅針對過程中以劃骨法為主的其中一次來說明。
在這次操作時,老太太已經可以穩穩地坐在診療床邊,有時還會將扶著床緣的雙手放開和大家聊天。我現在的努力,除了希望讓主要的腫瘤變小,腹腔的疼痛減少,還希望老太太可以扶著四腳平穩架下床走動。
在前幾次大動作地用分子共振調整髖臼和膝關節後,老太太已可以拿梳子梳頭髮了,因此我請看護每天讓她以兩手交替的方式梳頭100次。另外,因為她已經可以扶著床緣穩穩地坐著,所以也請看護協助老太太讓她的雙腳踩在硬式長方枕上,看護從正面抱住老太太的腰背漸次往前拉,老太太為了不讓自己跌下來,也必須用手和腳同時用力撐住身體,這樣反覆用力、放鬆、用力、放鬆,肌肉的力量會被重新喚醒。
不過,我們也知道老太太全身的骨骼都已經變形,腰椎也因壓迫性骨折被長期擠壓模糊難辨,膝蓋也是極端O型,兩腳伸直時,膝蓋的間距達30cm,在調整前還相差45cm,相當驚人。因為上述阻礙,老太太在復健時會有諸多困難,因此必須不斷地理肌,開骨。再加上老太太沒有使用任何止痛藥物,而且一星期才來找我一次,我必須在70分鐘內將所有肌群和關節打開重整,還必須兼顧腹腔的腫瘤和甲狀腺瘤的治療。因此,把時間再分化成2段、3段是必要的。有時我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時間可以對摺,那麼從A地到B地的時間就可以縮短,那是不是也說明了時間可以像細胞一樣進行有絲分裂,果真如此,那麼在相同的空間裡,可以有數個時間流同時進行,如果我們可以抓到它不同的軌域,我們可以分別在不同的軌域裡安排不同的工作,那麼就可以增加做工的體積和密度。就好像專門製造電子用品的生產線,如果只開一條輸送帶,一天只能生產1000台機板,但是開5條輸送帶,就能增加4000台的產量。
我有這個想法,但是還在研究,目前能夠做的是,同一時間內,我在做工,病人也要做工,還有病人體內的細胞也必須做工。利用病人體內細胞做工的方法本書有專章說明,而這次操作一開始,我先開通下肢水路,因為細胞做工時會排出許多廢棄物,而且細胞做工時會啟動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可以工作很長的時間,也就是說,當我在進行劃骨法時,他們也在做他們該做的事。
看護雖然有照我的交待為老太太復健,但畢竟年紀大,要做到我交代的量是有困難的,而且這些動作,會使用到平常不用的肌肉,因為老太太多數時間是躺在床上的,所以手臂酸痛,膝蓋酸痛是必然的。這次的操作,因為模具的限制,槌子無法在胸廓內游動,我改用手與布由胸廓內側往外劃骨,長期臥床的病人肋間肌絕對缺乏彈性,我們在吸氣時外肋間肌會收縮,內肋間肌放鬆,呼氣時,外肋間肌會放鬆,內肋間肌會收縮,如果肋間肌的功用不佳,不僅會影響橫膈的作用,也會影響後上鋸肌和後下鋸肌的活動,而這些肌群都是重要的呼吸肌,如果呼吸的品質不佳,不但血液和肌肉的含氧量不足。患者還必須花費更多的力量呼吸,因此常會有頭暈,心跳加速的問題,如果不改善呼吸肌的功能,只是一味給藥,是無法改善症狀的。

胸廓劃骨時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劃骨時必須一肋一肋依序劃開,內外肋間肌的方向不同,分開操作效果才會好。
2.肩胛骨和背骨的接合處必須仔細操作,肩胛下肌緊張是手臂不能高舉過頭的主要原因。另外,前鋸肌和肩胛下肌也是在肩胛骨的內側緣會合,舉手時手臂橈側會緊繃和這裡也有關係。
3.肋間肌除了是呼吸肌外,也擔負維持胸廓正確姿勢的責任,胸廓會因姿勢不良或外力撞擊而受到擠壓,時日一久也會造成脊柱錯位,因此位於背骨和脊柱間接合點之肌群也務必是加強的重點。
4.劃骨不可以回手。

經過2次劃骨操作,老太太不僅梳頭的動作更靈活,頭轉動較順暢,就連平常會有心跳加速的不舒適感,都得到舒緩。
此外,我也是以劃骨法為主操作膝蓋,操作時為了加速分子活動,老太太也必須配合我的指示不時做交替抬腿的動作。
下肢劃骨時須注意的事項:
1.老太太的腿是極端O型,所以劃骨時必須將模具脛骨內轉。
2.髕骨周圍和髕骨滑車都必須劃過。
3.有些模具的膝蓋是可以卸下來的,可以先卸下劃骨,再接合脛骨,內轉劃骨,這樣可以操作的面積更廣。
4.和膝蓋活動有關的肌群都是要劃的對象。例如:股二頭肌、股四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脛骨肌、腓長肌、股薄肌等。髂脛束緊張,也會影響膝蓋活動。當這麼多肌群要操作時,你的腦海裡必須浮現要操作的肌群位置和走向,因為當患者配合你的指令抬腿時,你必須詢問她的感覺,病人的酸痛點會不斷轉移,這和肌群調整時會互相拉扯有關,當然也和病人每次抬腿時的位差有關,不過,無論如何,你都必須掌握好因應病患的痛點而立即改變操作的肌群。例如:抬腿時小腿後側痛,我們要劃腓長肌和比目魚肌;轉變成膝關節內緣痛時,要劃縫絳肌、或胸鎖乳突肌(結構力學點);大腿外側緊繃時,要劃髂脛束,臀大肌;膝關節酸痛時要劃肩胛骨內緣下角和肋骨第3、4、5肋(結構力學點),也可以劃顏面小薦椎的膝蓋點。
老太太的腿經過劃骨治療後,活動情形改善許多,我希望上天給我倆足夠的時間,讓她重新再站起來。

5-4 與動物共舞──高階
5-4-1 和動物的模具共振
其實,當我們從分子的層次來了解生命時,會發現生物之間存在許多共通性,不論是微生物,或是動植物,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因此,人和動物是可以共振的。只是我懷疑一隻狗或者一隻貓會乖乖地坐在那裡和你共振?但是,如果是牠們的模型、玩具或雕塑品就OK了。
有一次我的大兒子在蕙蓀林場射飛盤時,不慎踩到草堆裡的石頭扭傷腳踝,他的父親以氣功和反射區方法為他操作後已有好轉,所以我們又走了一段路。回程我問他,如果受傷時腳的疼痛指數是10,那麼現在是多少?他說:「還有8。」
當時草坪上剛好有一隻鍬形蟲的木頭雕塑,我和小兒子輪流用腳輕踏鍬形蟲的腳,鍬形蟲的腳有節,我們踏的是最末端的一節,時間不長,只踏了5分鐘左右吧!
我們問他說:「腳的感覺呢?」
他回答說:「嗯!真的有好一點,走路比較不會痛了,哇!好神奇!」
蕙蓀林場當時還有許多木頭雕塑,本想一個一個試,不過,快要下大雨了,而且我們會有破壞公物之嫌,所以作罷。
後來他的腳是回家後用小白的頭共振的,約共振20分鐘後,痛感只剩下一成,貼了藥布睡覺,隔日就舒緩了。
事後我也試過不同的症狀,期間發現:結構體越類似人體的效果越好。那是因為人體的分子要轉錄到動物模型上時,需要較多的時間分配位置。就好像搬家一樣,從大樓搬到別墅,相同的傢俱也要調整幾次才能就定位。
再舉一個案例。有一個老先生,他的腳十幾年來每日抽筋,在各大醫院做過多項檢查,最後醫生的判斷是:因為糖尿病數十年,血液、肌肉的材質不良而引起的抽筋。這似乎是告訴他:因為你的糖尿病不會好,所以抽筋也就無解了。後來病人來找我,希望終止這十多年來的噩夢,他告訴我,他最近剛使用一種按摩工具按摩小腿,我建議他帶來,我將教他更好的使用方法。
一個星期後,他將器具帶來了,是一隻貓形按摩器,我請他趴在治療床上,但是他的腳背無法平貼床面,稍微輕壓小腿就疼痛異常。我利用他帶來的貓具共振,經過10分鐘後,他的腳背不但可以平貼床面,小腿也可以加壓了。此外,他的左手手腕自從一年前受傷骨折後,就一直無法使力,只要輕壓就會痛,我一樣是用貓具共振,大概10分鐘後,他的疼痛不但減輕,還可以出力做推牆壁的動作,這一年來連手腕背曲的動作都辦不到,現在已經OK了。
這種共振方法不僅適用人也適用動物。
如果家中飼養的寵物生病了,也可以幫牠共振,會好轉比較快喲!


——以上摘錄自《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胡友寧◎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979249.pdf

   
 

胡友寧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
   
 
2.小島先生
3.病中札記:一個乳癌及多系統萎縮患者的內心世界
4.貓與狗
5.愛相隨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