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二十一世紀東方文化的挑戰
  二十一世紀東方文化的挑戰
  東方與西方文化蛻變的起‧承‧轉‧合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丁原
類  別:人文科普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8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5979621
裝  訂:平裝

定  價:NT$25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用熱情造就心中那片教育森林
用熱情造就心中那片教育森林

教育現場的挑戰與無限可能,唯用熱情灌溉每一棵向學的樹苗,方能造就心中那片教育森林

 
專業人資,不做違法解僱
專業人資,不做違法解僱

台灣第一本詳盡說明「解僱」該怎麼做的法律書籍,勞資雙方都應該看!

 
有糾紛?找調解會!
有糾紛?找調解會!

實用調解指南──善用各地公所的調解委員會,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探路:智慧之毛第三集
探路:智慧之毛第三集

以新中橫公路高山測量工作生活札記、鄒族文化及山林實務經驗為背景,帶你認識山脈與鄒族。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智慧的選擇,現代台灣人的挑戰!

兩次世界大戰及原子彈的發明,有識之人開始發現人類生存的威脅。科技、工業不斷地發展以及無止盡的消費經濟,至今已經造成各種環保問題;全球氣候變得極端異常,世界各國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大自然反撲;已知或未知的生化等高科技,勢必在未來會帶來新的危機。面對這種趨勢,西方有識之士認為傳統的西方文化必須改變本質,要求建立新的理性道德文化,而理性道德必須獨立於傳統的宗教思想。在世界各種文化中,只有中國的儒家德治社會具有此種特性,但是儒家德治社會三千年來,也沒有達到這樣的理想,這在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已提出指責。然而五四時代的反應,由於當時救亡的心態,不能作有系統的客觀長期計劃,因此本書從分析文化特性中尋求建立二十一世紀東方新文化的途徑。
台灣雖然是一塊彈丸之地,但過去數十年的作為說明:「社會創建力」遠比人口多寡與面積大小重要,尤其是在精神和文化上。台灣在東方文化上的潛力和機會,沒有受到國際各國的了解,甚至也沒有被本身所重視並加以利用。作者希望喚起大家的注意,不僅開闢東方文化的新路,也是解決許多目前的國家安全問題的路線。做智慧的選擇,是台灣現代人的挑戰。

   
 

〈代序〉

關於中國文化的討論,從五四時代到現在二十一世紀初年,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門題目。 出版的書籍和論文不計其數。這個問題之如此為學術界重視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西方文化侵入後,中國文化,和整個東方文化必須改變其內容和方向。政府、教育、知識乃至價值理想,都要改變。需要長久的學術藴釀。第二個是二十世紀國家和政治的發展上,由於戰爭和從西方皮毛上的學習,一直沒有走上正路。沒有創建新的價值觀念和理想。相反地,西方的不良影響,造成很多災禍,如日本的軍國思想和中國的馬列主義。在社會上,西方的影響,帶來很多進步,如科技,工業生產等等。但是,文化上卻沒有能轉化,走上新的創建。
中西文化的討論,隨著時代的進展,重點改變,同時問題也比較澄清。但是學術上的討論,卻一直對社會和政治制度發生很少領導的影響。即使在教育上,對於價值教育,也沒有能指出一個方向。新加坡和日本是重視短期效果的兩個國家,在這方面比較有結果,但也不是長期性的文化創新,只是輔助政治目標而已。學術思想要能影響社會,必須從討論走向事功。這一點,二十世紀時代,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壞的時代。孫中山和胡適之先生兩位是都可能有很大發展的。但是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下,制度文化沒有足夠的安定環境。到了二十世紀末期,臺灣、香港和美國的華人學者,在學術上已比二十世紀上期走了很長的一段路途。但是政治環境仍舊很特殊。政治的路向不同,社會不能有同一的目的。即使民間還有共同的文化基礎,沒有領導源頭,卻很難形成文化運動。
東方以外,二十世紀的一百年是人類有史以來,「自我認識」改變最大的一百年。二十世紀開始時候,西方文化的發展以最大的優勢,超越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軍事、經濟、政治、知識,遠非其他文化可比。到了二十世紀末期,科技的發展和兩次世界大戰,使人類面臨滅亡的可能性。不僅是戰爭和武器,科技和消費經濟,也製造出地球危機。西方文化的發展,是造成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人類的自信,也從最高點,即能夠征服自然,達到最低點。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百年來,努力追隨西方,以求自存,也走上同樣的道路。到了二十世紀末,人類生存的危機已為世界有識人士所公認。但是要竭阻這個現代的潮流,改變世界發展方向,卻和主要社會制度,傳統,個人和團體利益發生衝突。英國哲學家羅素以半生時間做反戰運動,現在西方大多數國家有新的人本主義協會,做這一方面的努力。但是西方社會的精神文明,經過二十世紀後,已沒有後繼及創新的力量和源頭。因此,還沒有進展可言。
這本書希望從世界不同文化的特點來尋找轉變的機制。東方文化在一百年的消沉與衰落後,是否有再生的力量?這本書不是一個學術性的討論。只是從解決問題的立場出發,提出認為最可能的具體途徑。由於題材牽涉面的廣大,缺失之處,是自不待言的。如果能引起讀者的注意,產生拋磚引玉的結果,有更好的著作出現,那就是著者的幸運了。

   
 

〈導論〉

●西方侵入後東方文化的問題
西方勢力達到東方後,社會文化發生轉型問題的並不只是中國。日本明治維新(一八六七年),三十多年之後,迅速變為東亞強國,再二十年成為世界強國。中國在清代最後的七十年,首先是歐洲殖民國家的入侵(一八四二年鴉片戰爭結束,中英訂南京條約)。繼之是接壤的俄日大舉入侵。不僅國家有淪為殖民地的可能,文化上更是「五千年來未有之變局」。中國日本遭遇不同的命運,主要是由於兩國在朝代興衰週期上處於不同時期。日本明治維新,由一個封建社會走向中央集權,新興王朝的活力支持日本迅速採用西方的技術和現代武力。中國則是經過康、雍、乾的全盛時期後,步入朝代的衰落階段(少主和八旗軍的腐化)。無能的朝廷和不當的對外應付,使得中國成為列強的俎上之肉。日本雖在國力上成功了,文化的問題只是暫時掩蔽下來。一九三七年以後日本發動對華全面戰爭,繼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軍東南亞各國。在領土上的擴張,可說是沒有止境的,完全沒有合理的目標(合理指國力所能做到的)。軍人的盲目野心乃讓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面臨本土被侵的期間,戰術上的神風自殺(Kamikaze),在在都現出一個日本社會應付現代世界的失敗。政府內沒有權力的平衡,社會上沒有文化階層和結構。日本文化轉型的問題,其嚴重性不差於中國。

●一百多年來中西文化的討論
十九世紀中期,英法兩國開始從印度伸展到遠東。二十世紀初年是西方勢力的巔峰時間。英國是「日不落帝國」,法國是第二大殖民國,德國是新興強國,工業和軍力在法國之上,美國的潛力趕上歐洲。相反的,世界其他地區很少開始現代化的進程。
清末關於中西文化的討論起始於以督撫為主的洋務運動。當時的緊急目標以救亡為主,文化上的主張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到了五四時代,對於西方的政治、科學和人文,都已有較深的認識。討論改由學術界,政論界主持。對「西化」的辯論繼續進行,提出「國故更新」的工作。用現代眼光來暸解中國三千年來有記載的歷史。這是一個長期文化工作的開端,其大成恐怕要在一兩百年以後。這項工作因為對日戰爭、國共內戰及實行共產主義而幾乎陷於停頓。但是在社會上,現代化的進展並沒有停止。經過不斷的模仿、適應、調整,獲得長足的進展。到了二十世紀的終期,在風氣、教育、工業、技術、生產和社會組織上,已接近西方。很多工業可和西方競爭。不僅是勞力的生產,新技術的工業也可跟上。半導體在臺灣、南韓、新加坡在世界上已有一席地位。一個歷史上的異態是中國本部走入了三十年的「竹幕」封閉時期。社會的進展由邊緣地區的臺灣、香港,和大量留學生,主要是在美國社會,留學或居留工作,回饋所造成。在政治上,香港類似印度和新加坡,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承襲了長期的法治和民主制度。在一九九七年英國離開後,保持安定的有限民主社會。臺灣在經過三十年的地方自治後,實現憲法和中央政府立法,選舉制度。二十餘年後,已現出相當成熟的民主運作。
現代化的進展雖已使東方社會,包括中國本土,在經濟上可以獨立競爭,但在文化和社會長期的方向上卻很少建樹。舊的中國文化和社會已隨時代而消失,新的社會沒有文化和思想上的連繫。尤其中國大陸,有走上中南美[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的可能。世界上長期安定的國家,在歷史上都有明白的立國原則。西歐包括英國、北歐小國,開始了分權憲章,美國有人權宣言和保彰法治,中央地方分權的憲法。日本因為明治維新後沒有建立國人同意的新國家方向,讓軍人攫權,終於走上大禍。如何利用過去文化的優點,發展創新的立國和社會的方向,是東方國家長久的挑戰。
在二十一世紀開始,西方世界已經不是二十世紀初年無往不利的狀況。過分發展已產生人類生存的問題。下面和第二章中再仔細討論。東方社會除了要建立本身長久的文化,必須要面對世界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新的東方文化必然是中西文化的融合體,取兩者的精粹,棄其糟粕。這樣的將來文化,不是任由社會自己發展可以達到的,必須有學術、教育、社會制度上的創造,長期努力才可能有所成就。

●西方文化造成的世界危機
二十世紀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士兵和平民的殺戮達到駭人的程度。第二次大戰以原子彈出現而結束。人類可以自己消滅自己的前景已經出現。羅素說在一百年內,三者之一必會發生
1.地球上人類絕滅。可能全部生命都絕滅。
2.在一次大禍後,世界人口大大減少,社會回到野蠻時代。
3.全球由一個政府統治,控制一切武器。
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說「抓住待援」,以一個掛在懸崖上人的情況比喻目前人類歷史的無奈。在全世界的歷史上,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二十世紀下期的美蘇冷戰,幾次頻臨原子大戰,僥倖沒有發生。現在原子武器的存在只有幾十年,要說未來數百年沒有戰爭似乎是不可能的。
到了二十世紀結束時,戰爭已不是唯一可以滅絕人類的原因。科學技術改善了人的物質生活,也帶來了環境的污染,高碳和地球溫度的上升。如不制止,將造成大災,產生羅素所說的前兩項情況。
展望未來的技術發展,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和奈米科技(nanotechnology)是最可能發展為大量生產的工業。生物科技的危機有兩種。第一種也是環境污染,可能產生新的病毒或其他超強微生物(所謂super bug),對人及其他生物產生大規模的殺傷。另一種則是造成一種新的社會問題。生物科技發展出的遺傳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可以產生新藥,治療目前不能治療的疾病,進而延長生命,改善後代。延長生命,可能產生也許兩百歲或更高的年齡。改善後代,包括智力增長,容貌美觀,或特殊技能。這幾項都是造成社會問題的來源。人性和道德會受到更大的考驗,世人對長生和後代改善的企望遠超過金錢、權勢的慾望。所造成的社會衝突不是我們今日可以想像的 。奈米科技是目前半導積層電路(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的延長。不同的是,積層電路是計算工具,是電腦計算機的核心。它的環境污染僅限於所含的有毒金屬,但數量不大,已能有效控制。奈米科技除在計算方面有潛力外,還可以達到製造分子體積(molecular dimension)的行動工具(如微小馬達等)。現在還在早期發展中,三、五十年後會有更多種類,其危險性目前很難估計。可慮的是對地球生命基層的傷害。而且它和化學污染不同,不是化學中和可以消除的。
看到這幾種科技的歷史後,我們可以說不論任何將來的新科技,新生產,都會帶來新的生存危機。何以如此?科技的發展和使用是由人決定的,不是自然產生的。唯一的解釋是,科技是西方文化最大的成就,這就顯示出西方文化的發展中有它本身的問題。

以上內容節錄自《二十一世紀東方文化的挑戰》丁原◎著.白象文化出版

   
 

丁原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