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人名研究:中國傳統取名習俗及命名個案分析
  人名研究:中國傳統取名習俗及命名個案分析
  繞過江湖命名窠臼,創造一個恰配身分的明晰典雅意境!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采詩
類  別:人文科普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358-185-7
裝  訂:平裝

定  價:NT$40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親吻土地逆風高飛
親吻土地逆風高飛

見證澎湖在地情懷,重現天人菊光榮風釆的人文勵志故事書。

 
懷師的四十三封信
懷師的四十三封信

四十三封未曾公開的南師親筆信,兩位長者四十三年亦師亦友的珍貴情誼。

 
城邦與帝國:兩種文明的選擇
城邦與帝國:兩種文明的選擇

人的政治原性是自由意識還是決定論?其實,自己的歷史,自己解釋!

 
有光就無夜
有光就無夜

來自社工和倖存者的聲音,揭開台灣親密關係暴力的真相。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不談筆畫、八字;不論陰陽、五行,一本不同於流俗的姓名學著作。
◎兼治小學、史學、神話學、人類學、民俗學……諸學科最博雅、文藝的研究成果。
◎典雅!雋永!獨特!新潮!助您成為命名取字的行家裡手。

張愛玲說:
「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門楣;叫他祖蔭,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記起祖父;叫他荷生,他的命裡就多了一點六月的池塘的顏色。……」

簡媜說:
「姚遠,令人想到遙遠。星子總是在遙遠的地方閃亮,夢總在遙遠之處召喚,美麗的人也總在遙遠的所在等候。我們倆個中年父母繞過姓名學、五行、八字應允的快捷方式,全憑心境意象給小傢伙命名,願他這一生走得天寬地闊,從他手中抖開的路,能高能遠。」

為了給孩子取一個比別人更響亮、更獨特的名字;抱著希望自己孩子永遠幸福的願望,父母總殫思竭慮、精心結構著一個完美的名字,每每索盡枯腸卻無寸得,只能求助外援。坊間命字取名之書無不言筆畫、八字、陰陽、五行,以此命之,卻往往落入了名姓的窠臼。

適當的名字並不一定是新奇、淵雅、大方,好處全在造成一種恰配身分的明晰的意境。或許起名的關鍵,正在那詮釋地美妙無比的私有神話,而不是盲目迷信,以為改個好筆劃數的名字即可帶來好運或發大財,屆時為了牽就筆劃,反造成重名處處,豈非更做成了自己大大不便?

   
 

我研究姓名學,首次寫成書,是二零零三年。書名就叫《起名有學問》,研究人名的框架,乃初具規模。當時暫住父母處,自己的藏書並未在手邊,引文出處未能逐一核對,是一大憾事。書出版後,才看到低俗的封面,而完全違背了作者的意願,更是無奈之事;內文又經出版者隨意篡改,更使我哭笑不得,也曾被王友懷師長嚴厲地批評過。
後來,我又賃屋住在長安縣,又在西北大學老校區圖書館院內住了四年,憑藉該校豐富的藏書,一一核對引文;此時,自己的藏書又能跟隨主人,相繼上架而展開,便能繼續充實內容。
二零一零年又擴充為《姓名學入門》,不僅框架搭起來了,對人名個案的研究,亦有了深度。當時僅印了三百餘冊,聊作饋贈師長、友朋、學生與圖書館之用。能住進西北大學,全憑老友于耀明、張應華伉儷的慷慨之助,不才特意在此感謝這份深情厚誼。
二零一一年後,我又搬回朱雀東坊,西安城數處藏書皆能歸諸陋室,而這些年來又大量購入諸多圖書,瘋雅時一年即花費過一萬四千多元,當然對寫作也是非常有利的。
中國人的姓名,在世界文化史中,歷史最為悠久。人名命名內容的豐富、名號種類的龐雜、姓名排列順序的變換多樣,亦為世界之冠。
我對中國人名、姓氏的研究,偏重於人名的研究。而中國姓名文化研究史中,清代之前,關於姓氏研究的專著較多,而關於人名研究的專著則很難查到(參見張聯芳《中國人的姓名.緒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8月1版)。
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未成年時使用的,惟君、親、師能稱呼它;而在今天,它又是每位公民唯一而法定的名字。
我特別看重中國命名文化的精髓是:
給孩子取名,主要是父親的責任,同時也是教育孩子的開始。人名,本身就是為了區別於他人的代號,要有個性,才是它原本的意義。
古人說得真好:必也正名乎。

《論語.為政篇》曾有這樣的話:
子張問:「今後十代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說:「殷朝沿襲夏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襲殷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而起的,縱使一百代之久,我們也該可以預知呀。」

古人所說的「代」是三十年。十代就是三百年;一百代就是三千年。
孔子論學極重視禮,人類社會亦時時必有禮,此乃歷史之常。但禮必隨時代而變,此乃禮之時。而變化中仍有不變者,此乃禮之意。從周朝到現在,也才三千一百年左右,恰恰是孔子所說的「百世可知」的範圍之內。不變者,甚多,以地名取名的習俗,以祥瑞字眼取名的習俗,以出生情況取名的習俗,以萬物名稱取名的習俗,都屬於「禮」的範疇,今天依然未變,而為國人繼承了下來,甚至還會再傳承下去,至少一千年、兩千年,而不會大變──只要你是中國人,甚至是亞洲、歐洲、美洲而在中國文化圈中的華人,都會如此。
采詩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三日於朱雀東坊

   
 

說「驫」
二零一一年六月出版的《新華字典》,是最新修訂本,已經是第十一版了,我專門買了六十四開的雙色本。翻到第三十頁,新增收了「驫」字,甚讓我高興:「驫(驫)biāoㄅㄧㄠ許多馬奔跑的樣子。」
何以要增收此字?以我的揣度,應該是「第十一版修訂說明」中的話:「新增正體字八百多個,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術語用字為主」。「驫」字,顯然是人名用字。如此一來,新版《新華字典》根據國家語文規範和標準,共收單字已達一萬三千多個。對於每年要誕生近千萬的中國大陸人口來說,家長取名,先翻開方便而實用的字典,即增多了選擇的餘地,對於解決本世紀社會難題──同姓名眾多而帶來的諸多不便,的確是件好事。
中國姓名文化,是世界姓名文化史中最早發達、最深邃、最豐富而最輝煌的,陳寅恪與吳宓先生,早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討論此論題時,就讚賞而肯定過。[1]早在西元前七零六年時,魯桓公剛剛有了兒子,就特地向懂得取名禮儀的魯國大夫申繻請教,如何給兒子取名。申繻從容地告訴魯桓公許多取名的規則與忌諱,其中之一就是「假」的取名方法,即假借萬物的名字給孩子取名。由此可見,我們的老祖宗,早早就明白了對地球上萬千生靈之敬重,以及與之和諧相處的道理。
早在甲骨文中,我們即見到了以馬字作偏旁的諸多人名,即有: 、騽、 、 、 、 、 、這些冷僻字,見饒宗頤《胡裡安(Hurrian)與「胡」之來源》的重要論文。[2]而在商周金文中,早就有叫「驫姒」者,是西周中期的一位姒姓婦女(先秦時期,婦女人名之稱謂,恰恰是名在前姓殿后)。金文中還有用「馬」、「駒」、「馭」、「駟」、「駰」、「駽」字作人名的。當然還有電腦字形檔中沒有的字,如下列字的合文:馬安、馬更、馬京、尹馬、走馬,還有上面是「厂」字頭;厂字頭下是「驫」字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吳鎮烽在《金文人名研究》中,對此解釋說:「商周人以牲畜命名除有父母希望兒子像牲畜一樣易於生長外,還反映了當時人們的風俗質樸。」[3]
先民以禽、獸取名,本是一種很普遍的取名方法。我簡單地鉤沉了與《左傳》、《史記》相關的人名,還有金文中的人名,即可見到春秋戰國時期乃至以前的人名:獸;犬、狗、豻(野狗)、貍(野狗)、猷(隴西人謂犬子為猶)、狡(匈奴產的一種狗);彘,豬;魚、鯉、鮒、魴、鮑、鮌、鱣、鰌;虎、彪、貙(虎屬,似貍而大);牛、牟、牲、牼、犅、犀;鹿、麋;羊、羔;豹、貉、貅、貂(即貂鼠)、貜(猴類);狐、獳(一種像狐的獸)、獏,狽;熊、貑(熊的一種)、魋(似小熊的獸);禽、鳥、鳩、鴞、鳶、鵑、鷙、鴪,還有以下之合文者:巨鳥、辰鳥、有鳥、俞鳥、醫鳥;龜;鼂(蛙的一種);蟣、蛕、蝨、蠅、蚡、蝜、蠻、蟬、蟜(毒蟲)、虺(即蛇)、蠆(蠍子一類的毒蟲);象;龍、虯、夔(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異獸,似龍,一足);等等。
以上這些名字,皆可在潘英《中國上古史新探》附錄《春秋左傳國語國名地名官名人名錄》、鍾華《史記人名索引》、吳鎮烽《金文人名彙編》(修訂本)、張雙棣、殷國光、陳濤《呂氏春秋詞典》(修訂本)中,一一檢索到。
這些字,都是用來作人名的。由此可見:先民取名,不僅崇尚質樸,且心胸豁達思路開闊。先民在取名選字上,的確比今天我們新生兒的家長要豐富得多了。同時亦能證明,華夏民族,起始就能與地球上的其他動物和諧相處。
史書中與馬字相關的人名,《左傳》、《國語》中即有:晉襄公名驩,臾駢(晉人),駒伯(晉人),荀騅(晉人),萊駒(晉大夫),驪姬(驪戎之女,晉獻公妾),騅甥(鄧大夫),閔子馬(又叫閔馬父,魯人),駟赤(魯人),子家駒(魯人),公子駒(齊景公之子),申驪(楚大夫),駒支(戎國之君),公子騑(鄭大夫),子駟(鄭人),駟帶(鄭人),駟乞(駟帶的弟弟),駟秦(鄭大夫),駟偃(鄭人),駟宏(鄭人),駟歂(鄭
人),子駹(鄭大夫)。[4]
我讀《論語》,亦見到周成王時八士中的季騧。而《孟子》中有緜駒(齊人)、驩兜(堯舜時大臣)、王驩(齊人)。而《呂氏春秋》中有史驎、趙駢、北郭騷、田駢、陳駢等。《史記》中還有:周安王,名驕,見《周本紀》;景駒,楚王,見《秦本紀》;台駘,見《鄭世家》;鄭繻公,名駘,見《鄭世家》。看來,春秋戰國時期,國人以馬為名,已更為成熟而普及。
而秦國的命名文化,起初,可能與中原文化略有差別。然而,正是秦孝公的移風易俗,去戎狄之俗,而遷就、融入了中原文化的習俗中,秦人的取名習俗才慢慢與中原文化打成一片,也為秦國統一打下了較為堅實的文化基礎。其中最顯著的例證,就是秦孝公為其子──秦惠文君取名為「駟」;呂不韋為相國時,還有大將蒙驁(蒙恬的祖父)(均見《史記.秦本紀》)。臺灣史家劉增貴先生在《漢代婦女的名字》中曾說過:「名字無論是父母、長輩、自己或他人所取,多少反映了社會上一般的人生期盼與價值觀念,也是當時社會現象的投影。」[5]臺灣史學大家嚴耕望先生,曾分析秦國為何能統一六國的原因時,特別強調:秦國數量巨大而剽悍的戰馬,大概是成就霸業的有利條件之一。[6]
看來,秦人用馬字取名,自有它的理由或淵源有自。然而,先民以馬字命名的習俗,恰恰是申繻、吳鎮烽所詮釋的那樣。然而,先民以馬字命名,從字的表層看,似乎意思平常,但是,國人的諸多取名習俗,往往看似平常卻有深意存焉。這需要我們細心體會或揣摩,才會有所發現。比如,先民取名,何以用駿馬名,而不以駑馬名?比如,北郭騷的「騷」,查《說文》始知,其本義為「刷洗馬」的意思;騩,馬淺黑色。
《論語.憲問篇》:「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錢穆《論語新解》釋之云:「驥,善馬名,一日能行千里。然所以稱驥,非以其力能行遠,乃以其德性調良,與人意相和諧。人之才德兼者,其所稱必在德。然亦無無才之德。不能行遠,終是駑馬。性雖調良,不獲驥稱。」[7]
錢穆先生的解釋甚好,似乎啟發我們:國人以駿馬取名者,不僅是看重驥能行遠的能力,更看重的是其德行,甚至其德才兼備的品行。
這大概就是國人以駿馬名取名而多不勝數的原因吧?秦人以後,仍好以馬字為名者,惟宋人用字內容最為豐富而奇特,《宋史》中即有:
詹騤;鄧馹;趙彥騎、趙彥騏、趙彥騋、趙彥驌;趙不駮;章騂;許驤;蔡驛;趙師驈;趙伯騦;趙伯驛、趙子騛;趙師駒;趙師駼;趙崇騆;趙崇馭;趙崇駬;趙良驄、趙良駰;趙崇騏;趙必騵;趙汝馽;趙仲騑;趙崇騊、趙崇騋;趙崇驊;趙士驃;趙汝驪;趙善騩;趙士駍;趙汝驩;趙良驂;趙崇駜;趙彥馴;趙彥駜;趙叔駘(廣平侯);章駟、章馳、章駰、章驔、章駉;夏驥;楊騤之;李馬兒。[8]
當然,二十四史中,惟宋人用馬字取名的內容最為豐富而奇特。宋人取名用過許多馬字旁的字,眼下我的電腦字形檔中有的還沒有,是敲不出來的,比如其合文為:馬寸、馬豈。再如,「駔」,讀作zăng;「䯂」字,讀作shēn,仍是眾多的意思,即趙士䯂;[9]但是,它還不是「馬」字旁筆劃最多的字,只要我們翻翻《漢語大字典》中「馬」字旁的其他字,即可知曉。
鄭逸梅先生《藝林散葉》第一四零一條曰:「馬夷初一次遇到一同姓而名騳驫者,由一馬而壘成三馬,不之識,引以為怪。及檢《康熙字典》,果有此二僻字。」[10]民國年間,馬敘倫(字夷初)還見到有人叫馬騳驫的。「騳」,讀作dú,其義即馬跑,兩馬並馳
聲。
這個騳字,現在還沒有收進新版的《新華字典》中,我覺得甚是可惜。若有可能,希望它再修訂時,能加上,讓更多的人認識它。因為,二零一三年七月我買了一款僅三百六十六元的聯想手機,是剛上市不足半年的新款,其字形檔中已有這個「騳」字了(當然也有「驫」字);而我的學生們,手中高檔三星、蘋果智慧手機中,早就有這個「騳」字了。
注釋
[1]《吳宓日記》第二冊,三聯書店1998年5月,第102頁。
[2]《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卷一史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9月,第262-273頁。
[3]《金文人名彙編》[修訂本],中華書局2006年8月,第469頁。
[4]參見潘英《中國上古史新探》附錄《春秋左傳國語國名地名官名人名
錄四、人名》,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3月,第752-946頁。
[5]《婦女與社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4月,第60頁。
[6]參見《治史三書》,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1-12頁。
[7]《論語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1月,第436-437頁。
[8]見《宋史》標點本,中華書局1985年6月:第659頁、第700頁、
第891頁、第954頁、第1465頁、第5245頁、第5407頁、第5894
頁、第6072頁、第6074頁、第6159頁、第6344頁、第6548頁、第
6655頁、第6689頁、第6782頁、第6797頁、第6842頁、第6869
頁、第7066頁、第7247頁、第7256頁、第7318頁、第7416頁、第
7424頁、第7431頁、第7508頁、第7561頁、第7618頁、第8164
頁、第8510頁、第8322頁、第11689頁、第13271頁、第13812
頁、第13824頁。
[9]見《宋史》標點本,中華書局1985年6月,第7656頁。
[10]鄭逸梅《藝林散葉》,中華書局1987年4月,第101頁。


以上內容節錄自《人名研究:中國傳統取名習俗及命名個案分析》◎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1857.pdf

   
 

采詩,本名李建國。姓名學專家、散文家、西安知名藏書家。
1955年生於西安市建國路,父親以路名命之。1969年隨父下放陝西省安康縣張灘區。高中畢業後即插隊農村當農民。1979年畢業於陝西理工學院中文系,旋即任教於安康學院,講授先秦文學。1983年至今任教於西安市。專治姓名學,還從事散文創作、民國書話及書評寫作。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高級講師。2010年入選《中國散文家大辭典》。
作品有散文集《缺少了什麼》,專著《起名有學問》、《姓名學入門》。編著有《張香華詩選》、《當代百家散文鑒賞》。
在大陸、臺灣、美國公開發表的姓名學研究論文、隨筆,散文、文史小品及書評、書話已逾百萬字。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2.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3.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4.雨天代我為妳哭
5.怨恨Bullying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