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
  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
  死亡並不可怕,學習坦然面對,更知道如何好好活著!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郭慧娟
類  別:心靈勵志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3583387
裝  訂:平裝

定  價:NT$26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喚醒內在原力、調整人生設定:超意識與心靈溝通
喚醒內在原力、調整人生設定:超意識與心靈溝通

重新打造自己的生命藍圖!揭開催眠溝通的奧妙,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心三綱:幸福家庭記事錄
心三綱:幸福家庭記事錄

心靈短文+隨手書+筆記本+萬用月曆,理心光明禪師給予祝福的貼身小冊!

 
那隻愛跳舞的腳受傷了:陪伴Fiona在93癌症病房的奮戰手記,母女攜手共創十二歲的逆轉勝!
那隻愛跳舞的腳受傷了:陪伴Fiona在93癌症病房的奮戰手記,母女攜手共創十二歲的逆轉勝!

罕見癌症選上我,我決定勇敢迎向它,雖然留下美麗的戰疤,但那更是光榮的勳章

 
莎士比亞與精神分析(I):打開別人的痛苦,你的療癒會留下陪你或遠走他鄉?
莎士比亞與精神分析(I):打開別人的痛苦,你的療癒會留下陪你或遠走他鄉?

莎士比亞的戲劇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兩者會產生什麼樣的想像和火花?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作者將死亡咖啡館引進臺灣,過去二年臺灣死亡咖啡館近百場活動之全紀錄。
◎生死小故事分享,讓讀者從感動中重新省思面對死亡的正確態度。

沒有人可以成功逃過「面對死亡」這件事,
那麼,我們何不學習坦然、主動討論它?

生死話題更要輕鬆談!
142個死亡各面向必懂問題,
76則發人深省的生命故事,
以不同角度豐富讀者思考及面對生死議題的觀點。
引導民眾敞開心胸,以正向思維面對自己、親人、寵物的死亡議題,學會「如何好好活著」。

「死亡咖啡館」活動是從2010年起,由英國Jon Underwood先生開始創辦。他邀請了幾位親朋好友,以輕鬆、自然的方式,聚在一起聊生死。參加的親友們毫無禁忌,沒有避諱,用一種坦然、正面的態度談論有關生命和死亡的話題。自此,這樣的理念開始獲得世界各地人們的響應,至今全球已有33個國家共舉辦2800多場。
作者長期關注並推動國內死亡教育,於103年10月底從英國引進死亡咖啡館活動,希望打破國人避諱談論死亡之禁忌,以正向態度面對死亡這件事,並學習勇敢面對與承擔生命之失落。臺灣在過去二年也舉辦了近百場座談與分享活動。
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的舉辦,期望用輕鬆的方式、坦然自在的態度,討論跟每個人息息相關、無可逃避的生死議題,進而提醒大家活在當下,把握有限人生。舉辦方式及內容不同於世界各國,活動每次約3小時;活動一開始為讓大家心情沈澱下來,聚焦在死亡議題上,會先播放一段12分鐘的短片,短片內容有三段,提出人們面對死亡的心態、喪親的悲傷和臨終遺憾;之後1個半小時由引言人郭慧娟老師一一拋出不同面向的死亡問題,引導參加者思考,同時進行團體分享;之後開始分成5到8人進行小組分享。
死亡咖啡館活動引起很大的迴響與好評,不少人在聆聽引言人和參加者分享的生死小故事後,深受感動,頗有所感;也有人覺得活動啟發了他們重新思考對死亡的觀念與態度,但因時間緣故,無法更深入獲知如何面對和處理死亡的實務知識,覺得可惜。
為了讓更多想參加卻尚無機會參與的民眾,也能分享這些小故事;以及滿足大家獲得從容面對與處理死亡相關事務的知識與作法,故有本書兩種版本之編撰。
《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彙整死亡各個面向142個問題,以及活動中曾分享發人省思的76個死亡小故事,期能啟發大家用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及面對死亡;
《臺灣死亡咖啡館──手冊版》:從死亡態度、如何談死亡、臨終關懷、身後事處理到失落後的面對,提供非常實用的量表、小常識、貼心關懷與各種死亡資訊,期能協助大家從容的面對與處理相關死亡事務。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對於死亡,與其恐懼不如接受,與其避諱不如面對;當你願意敞開心胸,以正向思維面對死亡議題,學會「如何好好活著」,生命將開啟不同的視野,迎向更美好的人生。

「聽到大家分享各種死亡議題,讓我深受感動。原來,每個人都會遇到面對死亡的選擇和困境,這些問題我從來沒有機會知道!」──一名參與者的心聲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3387.pdf

   
 

「死亡咖啡館」活動是從2010年起,由英國Jon Underwood先生開始創辦。他邀請了幾位親朋好友,以輕鬆、自然的方式,聚在一起聊生死。參加的親友們毫無禁忌,沒有避諱,用一種坦然、正面的態度談論有關生命和死亡的話題。自此,這樣的理念開始獲得世界各地人們的響應,至今全球已有33個國家共舉辦2800多場。
國人向來忌諱死亡議題,我們的教育、家庭及個人都盡量避談跟死亡有關的事,但生死本是自然循環之道,所有人都無可避免,越是禁忌和迴避,一旦面臨反倒更添悲傷與無
措。
為正向推展死亡教育,向來致力提升國內殯葬文化的「臺灣殯葬資訊網」,決定呼應英國「死亡咖啡館」活動,接力於臺灣舉辦。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由「臺灣殯葬資訊網」網站總編輯兼主筆郭慧娟老師擔任引言人並主持活動,自2014年10月24日在台中起跑,至2016年2月27日止,共舉辦62場,預計至2016年底前將舉辦超過一百場。
一開始計劃舉辦這個活動時,我們網站團隊很擔心國人禁忌談死,沒想到活動消息一出,民眾報名出乎意料踴躍。第一場活動報名限25人,5天內即額滿,自此,各界舉辦邀約不斷,網站及臉書粉絲專頁更是常有民眾詢問可否在全省各地舉辦,甚至希望能策劃種子研習營,讓死亡教育更紮根及延伸。
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舉辦方式及內容不同於世界各國,活動每次約3小時;活動一開始為讓大家心情沈澱下來,聚焦在死亡議題上,會先播放一段12分鐘的短片,短片內容有三段,提出人們面對死亡的心態、喪親的悲傷和臨終遺憾;之後1個半小時由引言人郭慧娟老師一一拋出不同面向的死亡問題,引導參加者思考,同時進行團體分享;之後開始分成5-8人,進行小組分享。
死亡咖啡館活動引起很大的迴響與好評,不少人在聆聽引言人和參加者分享的生死小故事後,深受感動,頗有所感;也有人覺得活動啟發了他們重新思考對死亡的觀念與態度,但因時間緣故,無法更深入獲知如何面對和處理死亡的實務知識,覺得可惜。
為了讓更多想參加卻尚無機會參與的民眾,也能分享這些小故事;以及滿足大家獲得從容面對與處理死亡相關事務的知識與作法,我們著手編撰《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
版》及《臺灣死亡咖啡館──手冊版》兩本書,希望讓活動內容有更具體的延伸,實際上協助大家坦然面對生死。
《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全書彙整死亡各個面向142個問題,以及活動中曾分享發人省思的76個死亡小故事,期能啟發大家用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及面對死亡;《臺灣
死亡咖啡館──手冊版》則從死亡態度、如何談死亡、臨終關懷、身後事處理到失落後的面對,提供非常實用的量表、小常識、貼心關懷與各種死亡資訊,期能協助大家從容的面對與處理相關死亡事務。

   
 

第二篇 當死亡漸漸靠近

所有生命必將終結,由於不願意坦然面對,從得知生命已逐漸走向終點,很多人花許多精力在抗拒死亡,與死亡拔河,盡全力延長生命,而忽略了臨終前很重要的一些事情。
每一場活動中我都提醒參加民眾:與其花大部分的時間在抗拒死亡,不如用更多精力想想生命終結前有什麼事還需要做,如何做好生命結束前的準備。例如:是不是有什麼事
要交代?是不是還有事要了結?有沒有什麼人想見?有沒有什麼話想跟誰說?或有沒有什麼事得自己去做,或請別人幫忙完成?甚至有沒有什麼人要事先道別?或是身後事想怎麼處理?
我也提醒大家:不是只有在安寧病房才能享有死亡尊嚴,安寧療護的照護模式可以推廣普及,所有臨終的病人都應該受到身、心、靈的全人照護;還有大家要建立醫療自主的觀念,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生死都應擁有自主權。但這種自主權應建立在自由、成熟、理性且對生命負責的自覺意識上,別把最後的醫療問題「丟給」別人,產生家人間的許多爭執與困擾。
同時我也常真誠地詢問所有參加者:「如果生命只剩最後三個月,你們希望這一百日都在抗拒死亡,還是擁有一百日美好的生命最後回憶?」每當我詢問至此,很多人會若有
所思,有一位男士說:「對!我們都幾乎花時間在與死神拔河,卻忘了更真實的把握當下時光。」
另外,我觀察到許多臨終者,在生命最後階段會自動或被動地關起與家人溝通的門,這種現象是很吊詭的。追究原因還是因為避諱談死,不願意正向面對死亡。所以,臨終者
無法暢談自己對生命或死亡的種種想法與感覺,而家屬也不知道該如何與臨終者溝通,更遑論進入臨終者的心境中,陪伴著「同生共死」了。
最重要的是,在瀕死時刻,很多人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能做什麼?錯失了最後溫馨道別和集氣祝福送行的大好良機。最後的道別與祝福,能很真切的讓生者與亡者兩安,不
但能釋放出正向的能量,還能凝聚家人感情,讓家人在未來日子裡順利走出喪親悲傷。

1. 為什麼是我?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生命到最後、或是家人生命快要終結時,都會忿忿不平,或許問上天、問信仰的神、或到處問:「為什麼是我?」有的怨天,有的尤人,有的自責。我常在活動中請大家思考:「每個人都會死亡,不是嗎?那為什麼不是你?不是我?」我又問大家:「取決生命終結的條件是什麼?是誰決定死亡的時間?又什麼時候該放手?或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
面對自己或親人生命即將終結,許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什麼?」「為什麼是我?」無法置信、拒絕接受,或是感到憤怒、怨天尤人,抱怨這不幸之事為何降臨自己身上。
有人會說「為什麼家人一輩子沒做過壞事,搭飛機卻失事墜機身亡?老天爺太不公平!」「她善良認真,年紀輕輕,卻因一場車禍而不幸喪生。誰來告訴我為什麼?」「家中長輩純樸本分,卻因地震一夕辭世。真的不公平啊!」遭遇之人內心總會不斷的吶喊與抗議:「上天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們?」

老天爺為何這樣對我?

曾因為工作關係訪問一位女企業家,乍看到她時,覺得她穿的很儉樸,言行氣質透露出一股靜默,似乎還有淡淡的哀愁。
訪問告一段落後,我和她閒聊起來,話一投機,她告訴我她的生命故事。她說她的丈夫在業界風評不錯,夫妻兩人感情很好。三年前有一天,先生突然打電話給她,說他身體
不舒服,要她趕快回家陪他去醫院。她馬上飛奔回家,立刻開車送他去醫院,一到醫院,醫生馬上進行急救,卻回天乏術。
這位女企業家完全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她說「那根本是晴天霹靂,一個好好的人怎麼可能會在短短十到十五分鐘內說走就走了呢?」她覺得老天爺是在和她開玩
笑,在先生死後的二至三年內,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她含著眼淚告訴我:「為什麼才短短十分鐘,一個身體沒有毛病的人就這麼走了。他是一個好人,老天爺根本不公平。祂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為什麼?為什麼要讓我的先生年
紀輕輕就走了?」
這位女企業家噙著眼淚,拉著我的手說:「妳知道嗎?我先生過世後幾年的時間,白天忙著先生留下來的事業,晚上一回家就一個人安靜的坐在客廳,不言不語,婆婆看了非
常擔心,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跟著掉淚。到了夜晚睡覺時刻,我一個人在房間,不斷用手大力捶打胸口,忿恨自己為什麼那麼無能,一個好好的人卻救不了,怨自己為什麼不用飛的去救他,早一分鐘他可能就活下來了。」
女企業家心情稍顯激動,接著說:「沒有人能告訴我,為什麼是我?」我拉著她的手輕輕問她:「妳不能接受這樣的意外,對嗎?完全無法承受。」再以溫柔的口吻說:「一
開始妳很震驚,拒絕接受噩耗,接著妳開始憤怒,怨恨發生在妳身上所有的事。」她眼睛發出光芒看著我,並點點頭。
接著我又說:「憤怒之後的妳是不是常常和老天爺討價還價,不計代價地想要回妳的丈夫?一直到有一天,慢慢地妳不再恨了,沒有怨了,反正一切都沒用,妳開始想到你先
生以前和妳說的很多事,妳有了一股力量想要去完成這許多事?」
她不斷地頻點頭。我繼續對她說:「知道嗎?妳是有任務的。或許這就是妳的人生考驗,或許只有妳才能完成他的任務。」自己是想要安慰她,所以才講出那樣的話。沒想到,女企業家很平靜地告訴我,先生生前確有一些夢想,卻因自己反對而作罷,因此這些年,只要是他生前想做的事,她便逐一幫他完成。
她告訴我,近年來,她慢慢地去想先生生前的種種,發現先生生前似乎已有預知,而且很多事似乎冥冥中有安排,所以她領悟到她原來是有責任的。於是開始去完成原本先生
生前想做,卻被她反對的事。
她告訴我,沒想到自己竟然慢慢地實現了這些夢想,感覺好像先生一直陪著她,給她信心和力量,讓她從以前凡事依賴先生,到現在能有毅力、有決心地面對一切事,整個人
徹底成長改變。
走過喪夫悲慟的她,在接受和面對這些嚴峻的人生考驗後,已不再像以往那麼怨天尤人了,似乎也慢慢找到人生努力往前的目標。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漸漸地悟出了這人生考驗的意義之所在,而她也發現自己不斷地在學習、成長和進步。她帶著智慧和自信的口吻平靜的告訴我:「或許這就是老天爺給我的人生功課吧!不要逃避、不要拒絕,寫了、做了、交了功課,人生就晉級了,不是嗎?」

她在安寧病房裡大哭:我要活下來!

曾經有一位在安寧病房擔任護理工作的學姐,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她照護的病例。一位年輕的女病人,知道自己罹癌不久人世,在住進病房的頭幾天,情緒一直很不穩定。護理人員不斷地陪伴、安慰她,也給予她最周到的醫療照顧。
有一天,這位女病患突然坐在病床上大哭了起來,她哭得很大聲,哭得很傷心,我的學姐不知道怎麼了,趕緊跑去撫慰她,以為她有不舒服或發生什麼事。結果這位年紀很輕的女病人在學姐的安慰和輕聲關懷下,邊抽噎邊流眼淚地說:「我不要死,我要活下來!」
學姐聽到她這麼說,心裡跟著一酸,強忍住眼淚,繼續地安慰她,表達同理感受。聽完故事,我問學姐:「在安寧病房工作,看盡生死百態,請問學姐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
麼?」
學姐說,這世界有多少人遇到了很大的挫折與困難,他們都勇敢地接受和面對,排除萬難地想要活下來,可是卻有一些人遇到一點困難就自我了結,形成強烈的對比。生命是
無價的,真的一定要珍惜。

誰決定我們的生死?

從小到大常聽人說「生死有命」,也常聽到一句話「閻王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你到五更。」有時候還聽說某某人怎麼憑藉意志力活了下來,或聽說某人的命是信仰的神保住的,當然也有人會感謝醫生將他從鬼門關搶救回來。
活動中我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生命的存續與終結,到底由誰決定?取決於什麼?」是醫生?是病人的意志力?還是信仰的神?或是天命?
綜合大家所言,我覺得生命的存續或終結,至少取決於三個條件:一是醫療的照護;二是病人的身體條件和求生意志力;三是天命或宿命。所以,關注臨終病人的醫療需求差異,不論爭取存續或自然終結,尊重他對生死的決定,給予妥適的治療與照護,並維持其生命的品質與死亡的尊嚴,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是不是給醫護人員太大壓力?

活動中我也常提出一個思考問題:「一個人的生死既然取決於醫療、個人意志和天命三個條件,那我們是不是給醫護人員太大壓力?醫護人員是不是也給自己太大壓力?」
有一位護理師告訴大家,國內的醫護體系對基礎的生死教育並未重視,其實醫護人員應該要接受完整且持續的死亡教育才對;而且醫護實務訓練無形中灌輸醫護人員「病人活
了是成功、死了是失敗」的觀念,讓醫護人員和一般民眾把生命存續或終結關鍵都加諸在醫師身上,給醫護人員莫大的身心壓力。
除了加強死亡教育,我建議醫護人員的養成教育中,也應該加強「人際溝通」與「人文關懷」課程。其實,只要是面對和處理跟生命有關的服務,這兩項訓練與養成課程就很
重要。

以上內容節錄自《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郭慧娟◎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3387.pdf

   
 

郭慧娟

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引言人,同時也是南華大學、朝陽科大、中州科大兼任講師,以及臺灣殯葬資訊網主筆。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畢業,長期關注並推動國內死亡教育,於103年10月底從英國引進死亡咖啡館活動,希望打破國人避諱談論死亡之禁忌,以正向態度面對死亡這件事,並學習勇敢面對與承擔生命之失落。

著作:
大專教科書《生死學概論》;勵志叢書系列《困境中也從容,才是真英雄》、《面向陽光,就看不見陰影》、《殘酷人間的逆境啟示錄》;內政部禮俗改革叢書編撰委員《現代國民喪禮》、《現代國民婚禮》、《現代國民人權喪禮手冊》。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