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心觀自在:《心經》發隱記附《妙觀初機》融心解
  心觀自在:《心經》發隱記附《妙觀初機》融心解
  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定智法師講經,開示大乘佛法修學綱要。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釋定智
類  別:宗教哲思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3587965
裝  訂:平裝

定  價:NT$30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奧秘之鑰:耶和華的節期
奧秘之鑰:耶和華的節期

一本上帝的行事曆和神聖時間計劃表。

 
一念之間,再回世界末日?
一念之間,再回世界末日?

來自「新宇宙神權救世主王慈愛」的重要訊息,救世主王慈愛親自向地球人說明大局

 
讓教學成為一場靈性饗宴:靈性教育三部曲.序幕
讓教學成為一場靈性饗宴:靈性教育三部曲.序幕

本書是台灣第一套系統化說明如何推動靈性教育的書,相信這也將是領航靈性教育浪潮的重要關鍵。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南懷瑾大師重新講解,揭示探尋禪修與生命的真相實錄,令人如夢初醒。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法師講經說法雖立足天台宗,但並不拘泥一宗一派,而是站在佛法總體高度上娓娓不倦,令人醍醐灌頂。
◎上篇從全新角度闡述天台宗「圓融三諦」「一念三千」「一心三觀」「四種教觀」等核心理念,裨益初學佛法者修行。
◎下篇依天台止觀將靜修法師所著《妙觀初機》消融於自心,簡明扼要地講解禪修的方針和精髓,從調身、調息、調心起,直至智慧圓滿。


★樹般若見 行菩薩行

中國佛教八宗既屬大乘佛法,無不以般若為眼目,佛說般若諸經凡二十二年,《心經》二百餘字,凝練至極,是整個佛法的精要,字字妙義無窮。

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定智法師,明白道出大乘佛法修學綱要,樹立般若正見,令人快得要領,步入佛學正軌。

★禪意人生 圓融自在

定智法師以天台宗教義詳解千年佛學瑰寶──《心經》,從全新的角度闡述天台宗的核心理念「圓融三諦」「一念三千」「一心三觀」「四種教觀」等,引發《心經》深隱密意於少分,令初學佛法者依聞思慧以助修行,進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此外,民國靜修法師所著《妙觀初機》是大部《摩訶止觀》的梗概,定智法師依天台止觀將其消融於自心,簡明扼要地講解了禪修的方針和精髓,明示行人依性德三千起修德妙觀,從調身、調息、調心起,直至智慧圓滿。


★般若正見 佛學正軌

當代佛法絕後再蘇,尚未普行天下,大眾雖渴仰、好樂佛法,然佛法深廣,難得門徑。定智法師將大乘佛法修學綱要明白道出,可令初學者樹立般若正見,步入佛學正軌。

本書深入淺出、提綱挈領,不僅是一部佛學專著,也是一本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入門指南。書中既有嚴謹的修持指導,也傳達了禪意人生的智慧。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7965.pdf

   
 

   
 

●上篇《心經》發隱記

〈導言〉

佛法從古印度傳到中國後,在廣袤的神州大地,形成了漢傳大乘佛教的八大宗派,而這八大宗派都與般若經典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千百年來,般若經典一直被中國的佛教徒所推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總共二百六十個字,文字雖然簡短,義理卻十分深邃玄妙。佛陀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結集成三藏十二部經典,其核心就是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大般若經》再濃縮,就是這部小小的《心經》,《心經》再濃縮就是經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而這個經題又濃縮在一個「心」字上。因此,在佛教浩瀚的經典中,可以說《心經》是一切佛經的總綱,是整個佛法的精要,字字妙義無窮。因此,這部經典的殊勝和重要性,是其他經典難以比擬的。
正因如此,大家喜愛《心經》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金剛經》和《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因而流傳非常廣泛。大正藏收錄有《心經》八種譯本,《心經》注疏在大正藏有五部,在卍續藏有五十六部(其中兩部與大正藏重複)。
《心經》究竟講了什麼呢?《心經》重點講了「心」。那這個心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心的講解,唯識學有《百法明門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頌》《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著作。這些論典都是解釋凡夫心的狀態,同時講解了如何把凡夫心轉成聖人的智慧。這個智慧就叫般若波羅蜜,唯識學稱為轉八識成四智,四種智慧都到達彼岸了,所以叫般若波羅蜜。
但《心經》的「心」跟唯識的「識」有區別。唯識的「識」是指凡夫層面的,只講了八個識,而《心經》裡面的「心」,不僅包含了凡夫的八個識,還包含了佛的圓滿智慧。所以《心經》的「心」既包括眾生心、菩薩心,也包括了佛的心,它是一切心的總綱,所以稱為《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心」,是指十法界一切的心。我們十法界眾生的心,也包括菩薩心,菩薩其實也是眾生的一部分。除了佛法界,九法界眾生的心裡面都含有佛的智慧,都含有佛的知見。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向自己現前的一念心裡面去尋求佛的知見,從而能通達圓滿的智慧,所以我們要好好去理解這部《心經》的真正妙義。
我們要瞭解,這一念心實際上就具足十法界,每個法界裡面又有十法界,而一一法界都具足十如是,叫百界千如。十法界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和佛法界。每一法界又各具十法界,如人法界裡面具足地獄、餓鬼、畜生等十法界,其他如地獄、餓鬼等九法界也同樣一一具足十法界。
為什麼十法界又各具十法界呢?比如說,地獄的眾生雖然已經墮入地獄,但是他的本性並沒有離開佛的法界,也可以向上通達到佛道。《華嚴經》裡講,地獄的眾生蒙光照,而命終生兜率天,聽到天鼓音,即生到菩薩法界,證得圓教十地果位。1也就是說即使地獄法界眾生終究也可以成佛。當然,人道更是如此,一念心具足十法界,一念心可以令我們墮入地獄。但墮到地獄法界,同樣具足佛性,同樣可以發菩薩心,自利利他,度化眾生,同樣可以成佛。
如《心論》云:「慈童女長者,欲隨伴入海採寶,從母求去。母云:吾唯有汝,何棄吾去?母恐其去,便抱其足。童女便以手捉母髮,一莖髮落,母乃放去。至海洲上,見熱鐵輪從空中下,臨其頂上。便發誓言:願法界苦,皆集我身!以誓願力,火輪遂落,從茲捨命,生第六天。違母損髮,成地獄心;發弘誓願,即屬佛界。」
就是說,這個慈童女造了五逆十惡罪,當要墮到地獄時,發了一個很大的誓願:願法界的苦,都集在我的身上!因為這個願力其實是發了佛法界的心,所以當地獄門打開,刀山火海景象現前的時候,突然之間她又從地獄出來,到菩薩法界去了。
一念心可以讓我們墮入地獄,一念心也可以讓我們超出地獄。所以,我們眾生當下這一念心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過去可能已經在地獄裡面受無量無邊的罪苦,但是經歷了這無量無邊的罪苦,我們的佛性並沒有減少,直到我們成佛,這個佛性也不會增加,就像金子的本性一樣,金子的本性並不因為經歷千萬年而改變。
《心經》是與我們一切眾生有著莫大關係的一部佛教經典。我們成佛也好,墮地獄也好,都在於我們眾生的一念心。這一念心需要我們用般若智慧去呵護與觀照。只要擁有這廣大圓滿無礙之心,必定成就佛道。
本文分甲一解釋經題、甲二解釋譯人、甲三正解經文三個部分,具體解釋這部佛經的內容。

...  ...  ...

〈結語〉

《心經》我們講到這裡已經圓滿了。
《心經》是我們每一個眾生必讀、必知的一部經典著作。
如果我們今天開始學習觀世音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多」這個法門,那麼我們今天就是觀世音菩薩,我們今天就是一個大慈悲者,一個大智慧者。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學到般若波羅蜜,依止般若波羅蜜,成就究竟圓滿的佛道。這是我們學習《心經》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學習其他一切佛經的根本目的所在。
請允許我和大家一起把《心經》密咒念三遍。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  ...

●下篇《妙觀初機》融心解

〈引言〉

靜修法師是民國時期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大德,《妙觀初機》是靜修法師根據《摩訶止觀》總結出來的,適合於初學止觀的人。《摩訶止觀》的量太大了,在佛學院也要專門學三年,而《妙觀初機》,我們僅僅花這一天時間就可以把它講完,至少要濃縮到原文的百分之一二。《摩訶止觀》有著非常廣大的體系,無論是在教相的印證上,還是在修行的方面,還是破法的深度,都闡述了佛法的核心理論。這些核心的修法,在《妙觀初機》裡面都有精要的論述,使我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領悟到《摩訶止觀》的要訣。
從《妙觀初機》的題目上,我們就能看出它的重點在「觀」上,教的方面是非常少的,引經據典的東西也特別少,開門見山教我們從哪裡下手,怎樣用功。現在我們學習《妙觀初機》這本書,我要把《摩訶止觀》的核心、竅訣和盤給大家講出來,直接讓大家契入如何去修習《摩訶止觀》的要點、用功的竅訣和方法上,使大家都有深刻的體會。

...  ...  ...

〈妙觀初機〉
台宗後裔靜修 述

夫修觀習禪,原通四儀。唯初心修觀,以坐為宜。是以略明坐儀,而作初心習觀之前方便耳。
若欲修觀,須預置座位。坐下時,須寬衣帶,再用衣包兩腿,使無緩急之敝。然後脊梁挺起,勿可伸腰仰首,亦不可垂頭曲背。必端其身,俾無偏邪之敝。次則兩手結三昧耶印,近身置於臍下。即將自身上下搖動數次,使周身血脈融通,不致發生其餘諸病。是為略明調身相。
次宜調息。即開口吐氣。想身中所有濁氣。隨之而出。次乃閉口。舌點上齶。遂於鼻中,納三口清氣,若氣息和順,可以不勞調息。倘氣息不順,須以數息方法,調之令順,是為略明調息相也。
息既調已,次乃調心。即將兩目收起,斷絕外緣。復不可緊閉,閉則易昏,略開三分而已。即觀察己身,自來執為我身者,今日觀之,唯有四大。所謂四大者,地、水、火、風也。即周身皮肉筋骨,髮毛爪齒,脾腎心肺等。凡是質礙之物,莫非地大。周身融流,上而涕吐痰涎,下是大小便利等,總屬水大。周身上下,所有暖氣,悉歸火大。氣息上下,以及渾身毛孔,氣分出入,筋轉脈搖等,都是風大。
作是觀已,乃知從來誤認四大為自身相,因之起惑造業,招苦無窮。今日始知,非我所有,一概放下,所謂內放四大根身是也。
然後即將身外,凡是動用器物,房廊屋舍,遠洎山河大地,以及男女異類。若依若正,六塵等事事物物,向計為我所者,今日乃知與我心無甚關係,亦一切放下,所謂外放世界是也。
內外既已放棄,復將能放之心,亦以放下。放下而再放下,當是時也,覺知略有湛寂,昏散雙遣,浮沉均調。此乃略明調心之相,是為習坐之前方便,初心之人,不可忽也!
次明進修妙觀者,須預先明識定境,而後始可論其進修妙行。境若不立則趣向無由,入路無門,從何而修定慧耶?故止觀中,先明揀境,次論十乘妙觀。揀境具如止觀中,茲不煩述。然五陰界入,皆可以為所觀,而何獨立識陰,以為境耶?
蓋第六意識者,乃吾人之妄想,日常現前故。惑業由是濫觴,生死以此為本。罪福之主宰,眾病之根源,是以喻如斫樹伐根,灸病得穴。根伐則枝葉自枯,穴得則眾病皆愈。立識陰為境,意在斯矣。且識陰者何?即吾人諸緣放下,湛湛寂寂時,欻然介爾念起,此中便有三法俱起,所謂內而意根,外而法塵,中有意識,分別塵之長短方圓者,即意識之妄想也。行者即於能分別處,當下回光一照,則湛寂不動。雖湛寂不動,但切勿於此,誤認為真。此正是識陰妄想,亦名無明。雖曰湛寂不動,實乃陰蓋。自性闇然,無所明了。但有對塵,不對塵之殊,原是一妄耳。古德云:「參禪之人不識真,錯在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是也。苟或認此為真,乃自塞斷起觀之處,入理之門。更從何處下手,而用止觀耶?是以初心之士,不可不明真妄源頭,以作返妄歸真之階漸也。
上來觀境既定,始可從境以修妙觀。
復應知有性德、修德之殊。
所言性德者,指一念三千,即空假中。性自本然,非因修有。即現前一念介爾心起,於十界中,必落一界。既落一界,必具十界。界界互具,乃有百界。而百界各有因果,因果無非十如。是則百界即有千如,而復各有五陰實法世間、眾生假名世間、依報國土世間,乃有三千世間。
此三千世間,攝法界諸法無遺。吾人日用之間,介爾有念,三千具足,無欠無餘。所言具者,非心能生三千為具,亦非心含三千為具。非一念在前,三千在後,復非三千在前,一念在後。全心是法,全法是心,即法即心,即心即法。猶如一塵具十方分,豈有前後之可辯哉。是名性德不思議境,任運即空假中,非關推檢而成也。
所言修德者。即於性德不思議境,起三觀之修。修無別修,即性具三千。用橫豎四句推檢,入空假中,乃名修德也。
應知性具三千諸法,或心具耶?緣具耶?共具耶?無因而具耶?
若云心具,此心不起則已,起必藉緣。設無前緣,心且叵得,何能具諸法耶?心既不具,而緣具耶?緣屬前塵,縱然具法,與我無涉。況緣不自緣,因心故緣。緣無自體可得,曷得具諸法耶?既不因心,復不因緣。乃心緣和合,共同而具耶?但心緣未共之前,既各不具。共時,何由而得具耶?既非因心,因緣,因共,乃無因自然具諸法耶?自然之體,同於虛空,而虛空應具諸法。空若不具,何得自然能具諸法耶?
以是四句推之,尚無一法可得,何三千諸法之有耶?
若四句中能於一句相應入寂,可不再用餘句推檢,是名橫推四句。若俱不入,然後更以豎及雙亦雙非推之。必期入寂而後已。若果能相應,則當下湛湛寂寂,凝然不動。了無一法當情,而諸相俱蕩,所謂寸絲不掛。是名一空一切空,假中俱空之不思議空觀,照不思議真諦境也。恰恰湛寂當前時,即便頓了此中,諸法宛然。以出此之外,無復有法可得。即所謂點空名色相。故云: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一念心,全體是法界。豈非德無不備,法無不具,而法法全彰耶?是謂一假一切假,空中俱假之不思議假觀,照不思議俗諦境也。
又復恰恰諸法宛然,而恰恰當體全空,即照而寂,乃照空而遮假也。恰恰空寂現前,而恰恰諸法全彰,即寂而照,乃照假而遮空也。是為遮照同時,而二邊絕待。一中一切中,空假俱中,不思議之中觀,照不思議中諦境也。夫此三觀者,一念圓照,奚有初後之殊?且言不頓彰,而次第歷然。故說時非行時,行時非說時,行起解絕,唯寂唯照,即寂而照,諸法宛然,驀直照去,則三觀任運現前。即所謂「實心緣實境,實緣次第生,實實迭相注,自然入實理。」奚勞次第安排,而始名三觀哉?

是以寂照相應,則終日蕩相,而終日立法。即正雙照,而二邊絕待。舉一即三,言三即一,非一非三,而三而一。唯可以智照,不可以言說。是所謂不思議妙觀也。
以上所說,特為初心,略明一心三觀,入手之途徑而已。廣談觀相,非此可盡。當深窮《摩訶止觀》十境十乘修證之宏軌,始可深入法華三昧之妙門也。

...  ...  ...

〈後記〉

《心觀自在:〈心經〉發隱記附〈妙觀初機〉融心解》是定智法師近年來在各地講經錄音整理稿的合集。法師多年來勤勉不懈,除了帶學生,還不停在各地講課。這些年來法師積累了很多講課錄音整理成的文字,其中對教理、教義的講解非常獨到,總覺得這樣蒙塵太可惜了。於是問師父,為什麼不出書啊?可以讓更多有緣人領會到您講解的法義精髓。師父說,一直沒有這個機緣。其實我深知法師的隨緣、嚴謹和謙遜,那成千累萬的錄音整理稿,絕非朝夕之功。雖有心協助法師把這些錄音稿整理出書,但自知才疏學淺,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但愿此勉力而為之微淺緣起有助益于法師妙法之弘開。
法師是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多年來主要講授天台三大部五小部以及《天台四教儀》《楞嚴經》《童蒙止觀》《六妙門》等等經論。法師的講經說法,立足于天台宗,但並不拘泥于一宗一派,而是站在佛法總體的高度上,為一切有情眾生娓娓道來。
《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髓,《妙觀初機》是大部《摩訶止觀》的要旨。《心經》因其短小精練,早已為大家所熟知,在《〈心經〉發隱記》中,法師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了天台宗的核心理念「圓融三諦」「一念三千」「一心三觀」「四種教觀」等法義,從「心」入手,詳解了空非斷滅空,真空即妙有,最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修行之路。《妙觀初機》因其嚴謹的修行次第,不易普及,所以,佛門外眾生知之甚少。而法師一改書中端肅作風,結合自己的實證功夫,修觀從調身、調息、調心開始講起,層次分明,逐漸進入修德,直至智慧圓滿。
書中涉及諸多佛教專用名詞名相,法師用專業、流暢的語言給予了解讀,使其不再佶屈聱牙、深奧難懂,並且列舉出大量妙趣橫生的故事,使生疏的義理變得通俗易解。可貴的是,其講解並未停留在字面意義上,而是深入經文背後廣闊的佛學系統內,使與經文有關的義理盡皆點到。這不僅是一本專業書籍,也是一本適合市井百姓閱讀的書籍;既有嚴謹的修持指導,也傳達了世俗百姓的生活智慧。
有一天,法師感歎說:年齡越來越大,恐怕總有一天講不動了。我說:您可以用餘下的時間,把所有的講稿整理出書,流傳於世,給更多喜歡佛教、致力於佛教事業的人繼續以指導啊。
正因為有了法師因地上的講法,才有了今天這本書能夠跨越時空與大家相見。稿中運用了能杰法師《妙觀初機》的科判,為適應本書編排,部分科判做了調整,向能杰法師致謝!
感謝《〈心經〉發隱記》的初稿整理者王丹茵居士;《〈妙觀初機〉融心解》的初稿整理者王麗芬(今已出家,法號釋圓祥);《〈妙觀初機〉融心解》的初稿校對孫賽珍、張科英、劉春榮、楊年春居士。全稿由慧嚴居士進行了精心校對,妙藏法師等輔助校對,由妙睿統稿。在成稿之前也付出了辛勤勞動的還有幹國榮、幹震寰、徐英、王夢婧、余崇佑居士等,在此一併致謝。
因眾位居士弟子們智慧、知識有限,未必能完全理解師父所說的甚深法義,整理校對時難免有疏漏之處。各位讀者和善知識在閱讀時若發現諸般不妥,懇請賜告,以便再版時加以修正。
有幸能夠為法師整理書稿,是一生中之幸事。整理的過程中,受益良多。法師曾說過:「眾生在無分別裡面加以分別,在無取捨裡面加以取捨,所以叫顛倒眾生。顛倒眾生就好比是在無明的長夜中做夢,做生死輪回的夢。」此書之流通,或將喚醒大夢中的顛倒眾生,並使之獲益良多!

妙睿 記
2017年3月27日


以上內容節錄自《心觀自在:《心經》發隱記附《妙觀初機》融心解》釋定智◎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7965.pdf

   
 

釋定智,2000年6月畢業於普陀山佛學院天台專宗研究班。早在1992年時,即在上海居士林鄭鐘福老居士的指導下,於觀心法門暗合其妙。之後遇普陀山佛學院研究生導師沈仁岩大德金指點撥,於天台圓宗窺得一隙之明。2005年臘月於普濟寺戒忍大和尚處剃度為僧。2006年9月于雪竇山資聖禪寺受具足戒。2007年於青島湛山寺明哲老和尚處接法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自2000年9月至今,法師任教於杭州佛學院和天台山佛學院,講授天台宗課程。從2015年開始,法師先後接受了廣東尼眾佛學院、廣東佛學院、寧海慈雲佛學院、台州路橋天台宗佛學院女眾部研究班導師教職,為研究生指導天台宗課程及帶領大眾修學天台禪法。
法師講授的課程主要是天台三大部、天台五小部,以及《天台四教儀》《楞嚴經》《童蒙止觀》《六妙門》等經論,多次參加佛教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多篇佛教學術論文。

定智法師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52357311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