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鹽田曬玉細說從頭:七股鹽場職工口述歷史
  鹽田曬玉細說從頭:七股鹽場職工口述歷史
  典藏七股鹽場68年白金歲月的美麗與哀愁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許献平
類  別:人文科普
出  版:鹽鄉文史工作室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8993228
裝  訂:精裝

定  價:NT$30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孟子與盡心篇
孟子與盡心篇

全球首發!國學大師南懷瑾集儒、道、釋三家思想大成之重要著作。

 
時空論
時空論

時間有行進的方向,空間也有其發展的歷程,時空交集的象限,或許就是生命奧妙之處!

 
用熱情造就心中那片教育森林
用熱情造就心中那片教育森林

教育現場的挑戰與無限可能,唯用熱情灌溉每一棵向學的樹苗,方能造就心中那片教育森林

 
新冠病毒疫苗世紀大騙局 二部曲:疫苗無用論、藥廠無用論、抗病毒抗癌症靠自己。
新冠病毒疫苗世紀大騙局 二部曲:疫苗無用論、藥廠無用論、抗病毒抗癌症靠自己。

◎疫苗只是實驗用生物製劑,根本是大騙局,未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病毒?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本書為了能全面反映七股鹽場的歷史深度及職務廣度,著者總共挑選了包括場長、主管、職員、鹽工、鹽警、鹽工子弟及相關人員等共31位做口述歷史的訪談對象。全書240頁,共9萬2514字,圖片158幀,分三輯編排,每輯10-11篇。
七股鹽場的闢建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於日昭和10年(1935)所開闢的「七股台鹽區」;第二階段是「南日本製鹽株式會社」於日昭和13年(1938)所開闢的「七股南鹽區」;第三階段是民國66年(1977)所闢建的第一工區及第二工區,即今將軍扇形鹽田及青鯤鯓鹽田。本書透過31位職工的口述歷史,可以讓國人了解七股鹽場的生命歷程,了解為因應老鹽工凋零及節省製鹽成本而引進機械採收機取代人工挑鹽的轉型艱辛、困境與研發,也可以了解七股鹽場「產、收、運、銷」的發展歷程,明瞭七股鹽場在製鹽產業走入歷史前,如何開始發展觀光產業及生技產品推銷,以及鹽工子弟在那困苦的歲月中,如何力爭上游,打拼出一片亮麗的藍天及生命舞臺。本書為已走入歷史的臺灣製鹽產業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與圖片,作為當世人的回憶,也做為後代子孫的憑弔與緬懷。
本書榮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8年出版補助
本書榮獲108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非使用政府預算推廣性書刊佳作

   
 

二十年前,受七股鹽場委託撰寫七股鹽場職員、鹽工口述歷史,並給我一份採訪名單,讓我從其中挑選三十位採訪對象進行口述歷史的田野調查,為了避免職工類的同屬性太高,也為了讓這本口述歷史能呈現七股鹽場較完整的面貌,我從長長的採訪名單中,挑選了七股鹽場自日治到當下的各類職員及鹽工進行訪談。十八年前,千禧年的暑假,在會社(七股鹽場辦公大樓)二樓,以《鹽田曬玉細說從頭-七股鹽場職工口述歷史》作結案報告,然後,等待出版。
或許是七股鹽場關場廢曬,也或許是臺鹽民營化,《鹽田曬玉細說從頭》的出版是漫長的等待。等待中,出版的期盼逐漸走遠,逐漸淡薄,終至自心頭消失…。
去年底,朋友就讀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的兒子,要以〈戰後臺灣鹽業發展及鹽工生活研究〉作為碩士論文題目,討論於我,我才猛然想起,那遙遠、依稀的印記,趕快找出檔案,話說從前…。
然後,我一篇一篇重新閱讀,再次感受當年一個一個的感動。我鮮明地記得
訪談林石龜時,爽朗寧靜的佳里夜空;訪談陳福春時,殷殷叮囑鹽場與農民交換土地的秘辛;訪談謝淑娥時,一生未婚奉獻鹽婦的動容;訪談林春美時,高雄黃昏長巷的孤寂身影;訪談廖光州時,發展七股鹽山觀光旅遊的煥發熱切;訪談陳信雄時,夕陽餘暉中不知何去何從的徬徨;訪談……。一幕幕的影像,在午夜夢迴時反芻,噬嚙,心痛於未能實踐的承諾-出版。
於是,我決定自費出版,不只是因為它承載著歷史的軌跡,也不只因為它記載了諸多鹽業史料,而我更在意的是,卅一位受訪者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誠摯,以及我們心心相映,彼此之間的期盼-出版;而出版,正是我心深處沒說出口的承諾。在整理資料的當下,我再次去拜訪附近的受訪者,二十年的歲月,世事變化,人事變遷,瞬息萬變;我很難過的發現受訪者的凋零:陳福春、林石龜、曹之奎、謝淑娥、吳保來、楊玉梅、陳奇才、李榮華、涂新聞、苗雯…等人,他們等不及口述歷史的出版,便都已一一謝幕,轉身走下人生舞臺,而其他受訪者也都已垂垂老矣!更讓我深覺出版的責任、意義及迫切。
為了忠實呈現二十年前的採訪口述紀事,我沒有增刪任何文字或資料,照片也是十八年前結案報告時所繳交,深覺遺憾的是幻燈片的遺失,無法再取得。書中老照片,部分是當年七股鹽場所提供翻拍的,有部分則是受訪者所提供。感謝黃文博校長為這本書寫序,增添本書的光彩,他是當年這個文化工程的幕後推手,相當了解這本口述歷史的時空背景。本書將以自費方式出版,其中部分經費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所贊助,謹申謝忱。
《鹽田曬玉細說從頭-七股鹽場職工口述歷史》終於要付梓了,感謝七股鹽場,感謝所有受訪者,並以此書,祭奠逝世的受訪者,冀望他們在天之靈能獲寬慰。
2018.07.24許献平誌於後港老屋

   
 

◎「允定號」的研發者──林允定
民國80年(1991)9月28日,第29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表揚大會,在臺北市社教館隆重舉行。頒獎典禮上,不乏碩博士的得獎人,但,大家注目的焦點,卻落在身材矮人一截,僅158公分的林允定身上。而更令大家驚訝不已的,是他那同樣矮人一截的學歷--小學畢業。
林允定是基層勞工類得獎項目的第一人。他研發的「抬高式履帶搬運車」及「履帶式漏斗輸送機」,為臺鹽機械化收鹽史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民國71年(1982),臺鹽因原始人力採鹽成本高又耗時,且經營效益非常有限,乃全力推動機械化鹽灘開發及改造工程,並於民國75年(1986),自法國引進機械化的曬鹽技術,將隨產隨收的人工收鹽方式,改為累積厚曬,每年只收鹽一次,以機械化一貫作業,完成收鹽、運輸、洗滌及上堆等過程,來節省人力,節約時間,降低成本。
但,自法國米第公司引進的收鹽機,在採收鹽時,卻缺失多多,令臺鹽參與設計的工程人員一籌莫展,也使臺鹽鹽灘機械化進展,被迫延緩下來。
原先臺鹽鹽灘機械化採收的狀況是這樣的:
鹽田每格面積平均約1.6公頃,每格大約可採收600噸左右的鹽。採收時,每格鹽田分為90行,每行寬約142公分,收鹽機從鹽田那頭採收過來,收集起來的鹽則由皮帶輸送機輸送至路邊的卡車內,再運至洗滌場。一台採收機配置13部皮帶輸送機,而這13部的皮帶輸送機必須一部接一部,連成一字型長蛇陣,且每部輸送機之間不能有縫隙,否則鹽粒會從縫隙間掉落,形成浪費。
收鹽機每採收完一行鹽田,13部輸送機便得全部往前移動一次。每行採收時間約2分鐘,但每次移動並排列整齊13部的輸送機,卻須5、6分鐘。每格鹽田有90行,便須移動90次,光花在擺弄輸送機的時間便超過8小時,時間的消耗,不可謂不多。
此外,每套輸送機須有一名工人操作外,每組另須分配機械維修工、電器維修工各一名,發電機及拖拉發電機的曳引機各一部,也各須工人一名,每組所須工人陣容龐大。
其他如:13部輸送機,只要有一部故障,採收工作即告全面停擺。輸送機故障,工人休息,工資仍須照付。採收機採收的鹽落進輸送機皮帶時,因落差會將鹽粒彈起掉落鹽格,因此每格約有三分之一的浪費量。一切採收工作進行順利的話,一格鹽田採收3、4天即可完工,但曾有過十多天才完工的紀錄。由於採收曠日費時,以致經常發生的情形是:可採收的鹽格才採收約5、6成時,即遇雨汛期,其餘未來得及採收的鹽格,便全部泡湯了,這是所有損失中為最巨大的。
曾學過商,時任臺鹽七股鹽場機械工程員的林允定,看了臺鹽的這套操作程序相當複推,不僅費時費工,且故障率高,又不符合投資報酬率,更難有效掌握收鹽良機的鹽灘機械化採收工作,便有了改良收鹽機的使命與構想,因而決定提出改善方案。
林允定認為應該捨棄那套笨重繁複,故障率又高的輸送機,改用履帶搬運車,和收鹽機同步進行。收鹽機採鹽後以大管包覆的輸送帶送進搬運車,收滿約15噸的容量後,即以油壓設備抬高,傾倒入鹽田邊待命的大卡車運走,既機動,又快速,且充分機械化。
林允定的構想,來自機場貨櫃中心的油壓泵操作平臺舉升裝御貨物,及牧場使用的抬高履帶搬運車所引發的靈感。有了初步構想之後,林允定立刻著手蒐集資料,並和一群熱心的同事一起研商,初步確定其可行性和效益後,便自掏腰包購買零件再三嘗試,經過一年多的苦心研究,有了較具體的概念後,便向製鹽總廠提出容量10噸的「抬高式履帶搬運車」的研究發展計劃。
以一個國小畢業教育背景的機械工程員,提出如此重大的計劃,遭到製鹽總廠生產規劃部門的揶揄、質疑及擱置,是必然的事。這些波折,雖曾令林允定心灰意冷,但林允定對自已的研究計劃頗具信心,雖兩次被打回票,並沒氣餒,反而不斷補充材料,再往上呈報。
有一天,時任場長的蔡亮郎及幾位主管,帶著林允定到臺南臺鹽總廠拜見總經理余光華。余老總對林允定的構想大為激賞,中午還請他吃了一頓西餐,以為獎勵。這對林允定來說是一大鼓勵,但也是一大壓力。他自忖:到時萬一不能兌現,對老總的知遇之恩無以為報,亦無顏以見場裡同事。當晚回家,林允定便與牽手吳敏淑商量,這個計劃如果失敗,將辭職以謝罪,另謀生計。
民國78年(1989)4月,林允定第三度提出研究計劃,終於獲得製鹽總廠審查通過,正式進行研製。林允定在場裡同事的協助下,及承製工廠的配合下,終於趕在民國79年(1990)七股鹽場收鹽之前,完成第一臺原型車,並實際參與收鹽作業,以測試其性能。測試的結果是:
這種新型搬運機與收鹽機間的配合度極為良好。每行採收時間7分鐘,每格90行的鹽田,約一天即可採收完畢。昔日鹽粒落滿地的浪費情形不復出現,由於採收速度增快,雨汛期來臨前,即可將全部鹽格採收完畢,採收達成率百分之百。每組操作人員,亦由13人降至3人,收鹽成本由每單位(噸)71元降至26元。13台輸送機的造價約新臺幣三、四百萬,但「抬高式履帶搬運車」僅須73萬元而已。
這種優異成績,令臺鹽總經理余光華大為激賞,為感謝林允定的卓越貢獻,特將該搬運車命名為「允定號」。
「抬高式履帶搬運車」的採收過程是:
收鹽機採收的鹽,經輸送帶送至同步前進的「抬高式履帶搬運車」內,「抬高式履帶搬運車」將收集滿的鹽在「面前溝」前,將鹽巴卸入待命的卡車,卡車立即將鹽運至洗滌場。「抬高式履帶搬運車」收集滿鹽後,要卸入卡車時,「面前溝」須舖設鐵板,以便卡車停靠。但遇鹽格與產業道路落差大時,鐵板便無法舖設,因而林允定另有「履帶式漏斗輸送機」的發明。
「履帶式漏斗輸送機」即用一個漏斗加上一條輸送帶,「抬高式履帶搬運車」收集滿的鹽,因無法直接卸入卡車內,只得先卸入漏斗中,再經輸送帶卸入卡車內。
林允定因「允定號」的發明這件優良事蹟,獲選為79年(1990)經濟部優良人員、八十年度全國模範勞工,以及八十年度全國傑出青年,三喜臨門,令人讚賞。林允定,一個小學畢業的「黑手」,終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小兵立大功」「行行出狀元」又一力證。
林允定,臺南縣將軍鄉西和村人,民國44年(1955)生。共有六個兄弟和一個妹妹,父母務農,以養活一家九口,備極辛苦。由於家境清寒,排行老二的林允定,於民國57年(1968)漚汪國小畢業後便輟學,和同村五個同齡同學到台北一家佳里鎮人所開設的眼鏡行當學徒,學習鏡片研磨,月薪150元。後因父母親不放心他小小年紀便離鄉背井到臺北工作,要他返鄉。
民國58年(1969),林允定到台南一家成衣加工廠當送貨員,因加工廠裡面都是女生,鄉下孩子的他,個性內向害羞老實,令他渾身不自在,因而辭掉工作,改在一家電鍍廠當學徒,學習電鍍技術,但由於皮膚不堪鹽酸的侵蝕,經常疼痛不堪,僅熬了數個月,便又辭職了。
民國59年(1970),林允定15歲,在佳里鎮明興鐵工廠當學徒,學習配工、車床、電銲等粗重的技術。這期間,七股鹽場故障的收鹽機具都是送到明興鐵工廠維修,林允定有時亦親自到七股鹽場修理故障機械。由於勤快認真,不怕麻煩,給七股鹽場的主管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埋下林允定到七股鹽場服務的機緣。
民國63年(1974),林允定結束了4年的學徒生涯出師後,先到臺北縣三重市一家鐵工廠當技工,每天賺13元,十多天後便辭職,改到樹林鎮一家機械公司當車床工,每天賺200元,但沒幾個月,公司就宣佈倒閉,因而由老闆介紹至石門核二廠當西工配管。由於他技藝好,手腳快,又肯幹活,很受包商器重,每天工資350元,等於月薪萬餘元,這在60年代的臺灣社會,是個不小的數目了。因此,他幹得更起勁,更得老闆歡心,後來,老闆把有關工地的事都交由他負責。
民國65年(1976),是林允定生命中的一個轉捩點。在一個返鄉的日子裡,他碰到了時任臺鹽場產處的副處長陳同暉。陳同暉對當年在佳里明興鐵工廠當學徒的林允定印象極為深刻,早就有意請他到鹽場工作,負責收鹽機具的維修,因此一再遊說林允定到七股鹽場工作,但林允定的意願並不高,因鹽場的薪水每月僅3800元,與核二的萬餘元相差甚遠。但陳同暉並不死心,除三次去函邀聘外,還請出明興鐵工廠的老闆陳龍崑出面說情,面薄的林允定經不起人情關說,只得答應返鄉服務,而這一決定,就是一輩子的事了,林允定的後半生,就此奉獻給臺鹽了。
民國65年(1976)4月,林允定受聘為七股鹽場的臨時僱員,七月,成為正式修理工。民國68年(1979)進入工務課修理所擔任機械工程員。民國84年(1995)擔任機械修護領班一直至今。
進入七股鹽場工作的林允定,深感早年失學的遺憾,加上公家機關相當重視學歷的壓力,便利用公餘時間進修求學。民國68年(1979),林允定進入佳里國中夜間部補校就讀,民國70年(1981),到學甲鎮就讀天仁工商補校。由於學商,林允定有了成本的概念,這才發現臺鹽現行的鹽灘機械化採收作業,實在不敷成本,故思考改進的可行性,因而發明了「抬高式履帶搬運車」及「履帶式漏斗輸送機」,解決了臺鹽總公司投下大量人力、物力,卻無法改善的機械化鹽灘採收上的諸多缺失,也奠定了林允定在基層勞工界的特殊地位。
民國78、79年當選全省模範勞工,79年另當選為經濟部優秀人員,80年當選全國模範勞工及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民國88年(1999)5月26日,鹽業之光文教基金會成立時,由董事長余光輝頒獎表揚其對臺鹽之貢獻。
一個國小畢業的黑手技工,榮膺諸多殊榮,林允定並沒因此而驕傲,或改變他平靜的生活,黑瘦矮小的他,依舊每天騎著老舊的小摩托車按時上下班,勤奮的工作。下班後,三五好友唱唱卡拉OK,星期假日,則乘竹筏到外海釣魚,生活平淡而踏實。
也許是鹽鄉母親的呼喚,也或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感召,林允定在臺鹽七股場當個十一職等的員工,卻如魚得水般自由自在。時光荏苒,匆匆也有二十三個年頭了,這一路走下來,林允定並沒後悔當年的抉擇,腳步反而愈走愈穩健,內心亦覺愈來愈踏實,臺鹽已然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與鹽為伍,林允定充分展現了鹽分地帶子民的刻苦耐勞、犧牲奉獻和忠厚樸實的天性。
林允定的奮鬥故事,是鹽鄉子弟的楷模,給貧困的鹽鄉子弟帶來希望與願景。

   
 

◎許献平簡介
鹽分地帶七股區後港人,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現任《臺南文獻》編輯委員、鹽鄉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曾任國小、高中教師、臺南縣文獻委員、鹽分地帶文藝營總幹事、《七股鄉志編撰計畫》主持人等,曾獲「南瀛文學獎」小說新人獎、文建會「地方文獻出版品評鑑獎」政府出版品特別獎、行政院研考會「國家出版獎」佳作、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非使用政府預算學術類第一名。編著有《黑珍珠》、《幸運的羽毛》、《南瀛厲祠誌1-7》、《南瀛小吃誌》、《浪花淘盡-台江土地的流光物語》《點心雲嘉南》等40餘本。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
   
 
2.小島先生
3.病中札記:一個乳癌及多系統萎縮患者的內心世界
4.貓與狗
5.愛相隨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