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作 者:陳巍仁
類 別:新詩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2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8258822
裝 訂:平裝
定 價:NT$180
狀 態:已下架
|
|
|
|
|
|
|
|
 |
|
|
|
純粹夏天
|
關於夏天,關於詩,關於散文,都循著妳,又走回原點。 |
|
|
|
模樣:林暐哲詩集
|
這本詩集存在詩人各種面相的病態,那些害怕被別人看見的,全都放在這裡了。 |
|
|
|
想像的遠方
|
楊佳于,一位擁有獨特靈魂的新詩人,在荒謬的世界中,推著巨石前行 |
|
|
|
|
|
|
|
|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
|
|
◎帶領讀者享受閱讀新詩的樂趣。
◎作者同時擁有詩人、科幻作家、詩評者、催眠師等特質。
◎詩作中強調閱讀節奏感,朗誦與默讀皆有不同韻味。
◎詩集富含人文精神與對社會現象的關懷。 |
|
|
|
催眠師豢養的獸
到頭來,竟然屬這自序最難下筆。
我一直相信一個道理,就是如果我們無法用語言去解釋某個概念,便表示我們並未完全掌握它。因此當我遇見有人喳喳呼呼、卻全無系統地妄論某事某物,甚至用「唉呀這東西很難解釋的啦!」作為最後手段時,心中總難免不耐。為什麼不能乾脆地承認,並不是語言本身有侷限,只是因為我們真正瞭解的部分太少?
以上範疇有無例外?當然有,比如權宜稱為「邏各斯」或「道」的那些玩意兒,而且依照慣例,一旦「落入」語言範疇,人們就開始為此吵架。「美」這個概念緊追在後,同樣常常引起騷動,這時我們就在後頭加一個「學」字,表示已經吵成傳統了。
詩,跟所謂詩學,也一樣。
或許更麻煩,因為矛盾。
詩本身由語言構成,而目的卻在語言之外。如果要解釋什麼是詩,就得用語言去敘述語言之外的意義,隔而又隔,感覺更不真實。但很不幸我們卻得常做這種事,特別是在教學的時候。一方面明明覺得詩不可言銓,另一方面卻不禁懷疑是否自己根本不懂詩,才常常詞窮?... |
|
|
|
這是作者從高中時代開始寫詩,經歷大學創立白開水詩社,之後擔任教職、並獲得各重要文學獎項後,寫詩十餘年來持續創作不懈的作品精選;作者將詩作譬喻為詩人豢養的獸,並藉此表達詩語言本身「由語言構成,而目的卻在語言之外…」的迷思,勢必經過文字的馴養駕馭等訓練,才能精確地使用語言去敘述詩語言之外的意義,而這樣的訓練,作者的催眠師經歷即發揮了作用:不論是詩還是催眠,都是為了分解自己,為了理解自己,為了閱讀自己,這中間的過程必須懷有誠摯之心、必須敞開心靈、必須關懷理解,才有撩撥讀者潛意識的可能。 |
|
|
|
陳巍仁
一九七四年生,台灣新竹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候選人,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講師,美國催眠師協會NGH催眠治療師。曾獲竹塹文學獎小說評審獎、竹塹文學獎文學理論首獎、倪匡科幻小說獎首獎、國科會科普獎三獎。著有《台灣現代散文詩新論》。時常出沒於「迷思蚯蚓的宇宙」http://www.wretch.cc/blog/myth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