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作 者:廖魏秀玲
類 別:人物傳記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
裝 訂:精裝
定 價:NT$0
狀 態:未銷售
|
|
|
|
|
|
|
|
 |
|
|
|
孟子與離婁
|
南懷瑾先生講述,承上啟下貫通孔孟思想、仁道精神的《孟子》〈離婁〉篇。 |
|
|
|
|
|
|
|
|
|
|
|
|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
|
|
一位誕生在新竹大戶人家的小女孩,十來歲就隻身遠赴日本習醫,即便在戰亂中失去家鄉金援,仍然努力刻苦地自給自足,在日本完成學業、結婚、工作。
她放棄事業上的機會,跟著夫婿回台後,恰逢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原是台中大地主的夫家田地幾乎全部被徵收,希望頓時化為烏有,生活一夕之間落入貧困。但意志堅強、毅力十足的女醫師廖魏秀玲,在幾經波折後,終於在豐原市中心開設了「秀玲婦產科」,至今50個年頭過去了,廖魏秀玲醫師仍堅守在這一間地方上已屬有名的老診所,固定為病患看診。
本書以醫師口述及採訪題材,為醫師無私奉獻、堅毅又豐富的一生留下精彩的記錄。
|
|
|
|
我的祖父很早就從唐山來到台灣,在新竹落腳。清朝末年曾在苗栗縣後龍鎮開辦「船頭行」。所謂船頭行即今船運公司,專營商品通運以及進出口貿易。父親年輕的時候曾參加過科舉考試高中舉人,因此被分配擔任福建泉州安溪縣的縣長。任期屆滿後,父親回台灣在新竹擔任漢文老師。
當時新竹有兩個地方大族:一個姓鄭,另一戶便是我們魏家。我們家田地很多,在地方上是大地主,現在新竹機場那一塊土地當時部份是我們家的。在苗栗後龍的船頭行生意收起來後,一家大小光靠著收租仍可以過著富裕的生活。
我的父親娶了好幾房妻子,我的母親是大房,較晚的時候才生下我,所以手足中有與我年紀相差甚多的兄姊。父親人際交往廣闊,認識的權貴不少,在地方上算是有力人物。我有一位大我十七歲的異母哥哥,便是藉由父親的人脈關係,得以進入當時的總統府工作。
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知道我過得比其他同齡小孩還好。除了家境富裕之外,又因我是獨生女的關係,父母親對我疼愛有加。家裡除了傭人,還有專屬的廚師。最記得小時候我好幾次想在開飯前,進廚房躡手躡腳先取一些東西來吃,廚師的佣人總會喊我說:「姑娘妳別進來,免得弄髒了妳的衣服。」
七歲的時候父母親送我到新竹西門的小學讀書。當時日治時期,兒童義務教育的國民小學分為「小學校」與「公學校」。小學校是提供給日本小孩就讀的,台灣小孩則是就讀於公學校。
日治時期能上學校讀書的台灣人已經不多,更何況當時社會上仍存在著「女孩子家讀什麼書」的觀念,以致於台灣女孩子的就學率更是低。我就讀的新竹第一公學校(今新竹國小),一個班級大約有40 個學生,男同學是女同學的兩倍1。當別的小孩都打著赤腳在田裡或是工廠工作的時候,我已經穿著當時最有名的名牌運動鞋ASAHI上學。公學校的課程包括修身、國語、漢文(作文、讀書、習字......
──本文節錄自〈女孩子家讀什麼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