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于君方
類 別:宗教哲思
出 版:若魚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8618206
裝 訂:平裝
定 價:NT$250
狀 態:已下架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念佛,念出許多雜影來
這樣,就是佛見得到你,你却見不到佛
好像成了單相思
要真心開悟,唯有靜心,就是回到一念心
這樣,才能與佛朝夕不離,悟覺自性本體
自然就能達到圓通無礙之境
就像是身上有著染香裝飾的人,自然就有香氣散出
香光寺名稱的出現,簡簡單單的
就是希望念佛不要念到去佛太遠
看了許多民間信仰,許多人一定有此同感
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自18歲出家,伴隨著台灣佛教發展,在弘佛志業與自身修為中,看見台灣社會對佛學似了未了的情形。悟因法師勤學不倦並致力開辦佛學院,讓無論是出家或在家眾,都能了解佛經真義而悟到自性本體,為社會貢獻力量。
「香光莊嚴—悟因法師行傳」是國際知名漢傳佛教學者于君方教授,多年來親自採訪悟因法師與香光尼僧團成員所做的紀錄。于君方從宗教學的角度,側身觀察台灣重量級比丘尼—悟因法師及其所帶領的香光尼僧團,在佛學研究與教學上之做法與貢獻。于君方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一門有關中國婦女與佛教的課,每次都因教材有限而苦惱,所幸,1998年開始接觸香光尼僧團的比丘尼,並進行七個月的田野調查。于君方表示,從香光尼僧團的發展歷程,可以明顯看到台灣比丘尼對台灣社會的重大影響,以及其實質貢獻。
在「香光莊嚴—悟因法師行傳」一書中,讀者除了感受悟因法師所堅持的佛教教育與文化志業外,也可從中看到現代比丘尼僧團的發展概況。了解悟因法師的一生境遇,猶如讀完一部台灣佛教發展史,讓本書也為宗教研究單位所關注,深具學術價值。
悟因法師簡介
現任香光尼僧團方丈、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法師早年出家,受學於白聖長老、明宗法師、天乙法師,為台灣僧伽教育的先驅工作者之一。
秉持佛門女眾可以有更大的發揮與奉獻潛能的信念,於1985年成立台灣第一個比丘尼僧團--「香光尼僧團」,1980年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並接引尼僧共住、共修、共學,與僧伽大眾共同推動佛教的社會教化工作。
至今隨學比丘尼弟子百餘人,座下人才輩出,被譽為高學歷的比丘尼僧團,受學的信眾遍及海內外。其弟子與學生,皆稟承法師「讓佛教回到教育崗位」的理念,住持、弘化一方。
菩提比丘簡介
長老菩提比丘(Ven. Bhikkhu Bodhi)為美國大學哲學博士,於一九七二年在斯里蘭卡出家。長老深入巴利經律論三藏,著作等身,深得佛教界諸長老及各學術研究機構的推崇,主要著作為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 (阿毘達摩概要精解),1993;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中部尼柯耶英譯),1995;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相應部尼柯耶英譯),2000; 及In the Buddha’s Words: An Anthology of Discourses from the Pali Canon (佛陀的教誡:巴利經文選集),2005。
長老曾在錫蘭隱居林(Forest Hermitage)與向智尊者共住多年,曾負責錫蘭佛教出版社(BPS)社務十多年,出版眾多英文與巴利佛教書籍,嘉惠學者。長老目前駐錫於美國紐澤西州同淨蘭若,為同淨蘭若僧團會議主席、佛教出版協會(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會長與編輯。長老於2006 年二月曾應邀來台講經。
人生的經歷,包括研究的方向,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轉變。
我一生從事中國佛教史的研究及教學,以往的著作,都是以明朝以前的佛教史為範圍,清代以降並不是我研究的對象,更不用說現代了。不過在 1995 年,我有機會到嘉義的香光尼眾佛學院做一周的密集講座,首度接觸這一個充滿活力、完全女眾的新興團體。 1998 年再度來台,做了七個月的田野調查,口訪了四十來位年資不同的法師,其中訪問最多次、時間最多的,是香光尼眾佛學院的創辦者及院長──悟因法師。因為她自己一向重視台灣佛教史,尤其比丘尼的資料。
…… 最近數年,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一門有關中國婦女與佛教的課,每次授課,都因為教材有限而苦惱。在家、出家女眾的傳記尤其少見,這是我決定寫這本書的主要動機。自從 1998 年,我首次訪問悟因法師之後,這十年來每次返台,我一定設法安排見面的機會,探討僧團新的發展及變化,也藉此了解悟因法師自己的身心狀態,及對目前佛教與女性的看法。
我二十一歲到美國留學,此後一直在美國任教,轉瞬已快五十年了。雖然我幾乎每年都回台北,但是我知道自己對台灣這半個世紀的了解,比起居住在台灣的人們,一定是有相當的距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可能並不是缺點,因為客觀往往需要距離,當一個人盤旋在山中,往往反而無法看到山的全貌。
我要感謝悟因法師允許我訪問她,感謝見享法師多年來的協助,還有見憨法師的潤稿與校稿。
于君方教授
民國27年生,河北省滄縣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專攻漢傳佛教研究。曾任教於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宗教系, 教授佛教與亞洲宗教等課程。1999年被選為美國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系以及「聖嚴漢傳佛學講座」教授,致力於指導漢傳佛教的博士研究生。
于教授早期興趣偏重宋、明佛教史,寫過蓮池大師的生平及著作,另有多篇有關禪宗清規與公案方面的論文。她的第一本著作《中國的佛教復興:袾宏與晚明的宗教融合》,是研究唐代以後佛教最早的英文著作之一,近二十年長期著重於觀音信仰的研究,著有《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另合編有《中國的香客和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