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不確定行為論
  不確定行為論
  ◎一部盤踞蛛網,編織「行為故事」的理論;祇要人的思想不滅,「捕捉」將永遠進行。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陳疆
類  別:人文科普
出  版:鑿光室寫字樓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574362806
裝  訂:精裝

定  價:NT$102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時空論
時空論

時間有行進的方向,空間也有其發展的歷程,時空交集的象限,或許就是生命奧妙之處!

 
萬物理論(三版)
萬物理論(三版)

新版萬物理論提出新原子核模型,完善原子論,為學術研究貢獻諸多重要補充,並向大師致敬。

 
新冠病毒疫苗世紀大騙局 二部曲:疫苗無用論、藥廠無用論、抗病毒抗癌症靠自己。
新冠病毒疫苗世紀大騙局 二部曲:疫苗無用論、藥廠無用論、抗病毒抗癌症靠自己。

◎疫苗只是實驗用生物製劑,根本是大騙局,未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病毒?

 
問津
問津

一位歷史老師的反思:失去名字之後,面對荒謬不得不反抗。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 文案A(書衣:封面)
知道人的行為是有定律可循、理性是能被估算的嗎?人腦、易學、詩律,看似毫不相干的三者,其實共織著一套解釋人類行為的線索。有別於一般理論介紹,本書以繪製人類行為之整體圖像為理想而開展,從行為統一到理性統一」再到人性統一,橫跨地域疆界、超越時間維度,是一部題材廣泛、內容多元、架構完整、風格獨特,兼容並蓄中外古今思想於一身的新行為方法體系。它目前並不急著驅散由人類複雜行為所籠罩在社會各角落的種種迷霧,此刻人們較為迫切的是找到一個更為一般化、系統化、模型化、完整化的行為基本理論,為未來人類事務開創出嶄新的探索途徑――「行為有其脈絡,理性可以量測。」――如果它做到了!無數混亂的路徑就有了標誌指引,條條大道將可通往羅馬。


 文案B(書衣:封底)
「千年風雲,百年塵世,棋未殘,戲未絕,人生世局欲如何?」時人常以棋局、戲劇來寓意人生,但局能重啟,戲可再續,試問人生能否從頭來過?在漫漫的生命旅程中,該扮演要子還是棄子,豈是你我能左右的嗎!?
 文案C(書衣:封底)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世間變化之無常,最是杜甫憂斷腸。人生場域,縱橫捭闔,波譎雲詭,兵戰、商戰、心戰,無處不戰;戲人、棋人、弈人,局外無人。兵法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現實生活裡,行為的奧秘複雜形如棋局,有人循規蹈矩步步為營,有人特立獨行不按牌理,忽而風平浪靜,忽而凶險四起。棋勢布局相宜,人生相生相容;布局失當,人生相剋相逆。手起子落,如臨如履,著重的是全面發展,不在局部糾纏!

   
 

序:以啟山林
「理論」,一個源自多年前的念頭。
當時喜歡這一閃而過没來由的想法,沒太多考慮,說做就做了。隔了七、八年後再度翻看,依然喜歡!只是,腦海漸生……。一個以前念頭加上一個當前問題,共伴成一個不斷催促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的聲浪,愈來愈烈。
多少人錯過一次機會後,往後就再也没能去做了!自有想法迄,就打算要試著把它寫寫看,那時心頭恰巧湧出幾條叙事軸線讓我可同時開展。當然,事情沒有想的那麼順遂,一開始也是兵荒馬亂的,幾條緒線像是麻花捲般的纏結在一起不分彼此,直到建立矩陣打開僵局之後,所有頭緒和題材輪廓漸清才呈現各自回復定位態勢。 有了這幾個基礎舖底後才感覺理論總算初步上了軌道,日後越往軸線的遠方走去越覺得它像是一張縱橫交錯似乎會把人吞噬的大網子,到那一刻筆者才單純的從「想寫它」步入到「它真可以寫」的階段。這是影響重大的一步,至少多年後的今日,還能開啟「再次機會」正是此階段產生的信念在支撐著。
這是一部以罕見的單一理論形態撰寫的統合性專著,市面上幾無同類性質書籍,所以它具備很高程度的專論性和獨斷性。如果有人善意期待「理論」可以為當今社會科學大厦往上加磚添瓦的話,很抱歉您極可能會失望!「理論」是有些側面或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但就連筆者也很難判斷究竟它能否融入於當今人文社會科學體系內,還是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體系?一般來說,人們習慣把未經專業團體討論的東西貼上「閉門造車」的標籤,用較些嚴厲的時話形容叫做「偽科學」,本文自是不能排除這樣的疑慮,有關這方面還是留給讀者們自行判斷。
「理論」從發想開始著手到首度擱筆,間間續續大約經歷四年時光(多在想些根本性問題,真正能下筆時間極少),從「假設開始」到「假設結束」,也從「行為統一」到「理性統一」,最後走上了「人性統一」的道路。一舉橫越這三大高山,就算是自己在回顧以前那段過程時也深感不易,一度在不算短的時間上忘了自己是在閱讀以前舊作,心中另生有一份識見!或許是出自於個人的偏愛,筆者私自地認為《不確定行為論》是本世紀開元以來少見的一具系統性、跨域性的行為基本理論,就知識疆界的拓展來看自有其可取價值,從國族文化傳承意義而言,也提供未來中國文化走向的可能選擇及若干問題的思考之道。不諱言,多年後再度接觸時心中有份很強烈的陌生感,一度讓我躊躇不已!所幸,不變的還是那份喜愛,還在。也慶幸多年前就完成了8、9成,否則若現在還要去腦海中再搞一次大爆炸來「無中生有」,那肯定完完全全是不可能的事。
走進「理論」,如入寶山,豈有空手而回之理! 相較於能力有限,不可能挖盡所有珍寶的筆者,「理論」的空間很大是個滿山遍野皆是寶藏尚待開發的處女之地,值得各路英豪一同來逐鹿經略顯現雄才。常想著假若是由數學家、文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等學有專精的高才來寫,肯定能匯聚其鑽營領域之精華,賦予「理論」有更宏大、層次更加分明的面貌。固然這些盼望現階段尚屬理想,旦凡先求有再求優,身處於一個充滿機會的理論國度,眼前首要做的是拋磚引玉,浮心暫捺,徐圖之。來日方長,反正迷霧就在那裡,它跑不開我們也躲不了,期待他日有掃清霧霾的一刻。末了,歡迎各界對理論內容提出不同見解、勘誤或補充,期以改進並完善。

   
 

前言:思極必猜
太愛這樣一句話:「女人身體曲線是世界上最美麗動人的一道風景。」
  此話總令筆者想起電影《鐵達尼號》男主角在船撞冰山之前,興之所至的為女主角那曼妙美麗胴體臨摹的鏡頭,那一刻短暫留影卻也為日後的記憶寫下了永恆。那麼,同樣擁有如此豐富、婀娜曲態的芸芸眾生,於社會萬象中究竟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著實引人好奇?
◆ 何為理論
  「理論是用來解釋經驗現象的」。幾年前因返鄉問題,而備受討論的北京學者林毅夫(1952-)先生如此說道。不惟用於解釋,理論更可未雨綢繆用來發掘隱而未現及未至而將至的問題。一切的預測和觀察都是受到理論的指引,要超出理論邊界條件的局限看到新氣象和新事物,惟有找到更恢宏或更基本的理論,才能打開人們有限的眼界、支撐出新的世界,無怪乎在科學世界裡「理論」始終當道!社會科學理論貢獻的大小決定於被解釋現象的重要性,理論貢獻的重點聚焦於理論是否有突破性的創新,能對新的現象作分析或對舊現象的分析產生新解釋,越是基本的理論架構越能被所有理論所通用。雖不中亦不遠矣,當中的佼佼者正是有「社會科學霸主」之稱的經濟學,它以各種令人想像不到的模型、數學和文字等方法,成功地進入了對人行為現象解釋的主要領域,成就今日的獨霸地位。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各個科目中的桂冠自有其可取地方,然而還是必須請教一個問題:解釋人行為的現象為什麼多援引自經濟學?我們要去深思這件事情,用經濟理論來解釋行為現象固然無可非議,但這無非表示著人行為現象解釋迄今仍未有一套有系統的核心理論。欠缺基本的行為理論才會需要經濟學援助,不是嗎?要成為行為解釋的基本理論,必須可以根據此一核心基礎導出各種行為現象解釋的獨立理論和可相應的眾多模型。理論被用來解釋現象,反過來一現象的解釋並不以一個理論為滿足,當許多的理論都對同一現象有一致解釋時,理論間就有了競爭性,一般說來理論愈是簡單愈能方便操作,大家接受的程度也相對的提高。
  因為簡單讓理論充滿了可塑性,對未來理論增長的抗拒力較小,猶如一組簡潔的數理模式要在日後加入變數項,牽涉的範圍不大推導也簡易些,若是模式過於複雜將使加入的變項牽一髮而動全身,會對式子推導形成阻礙甚而不能得出結論。且看歷來的科學理論其數學形式不都極度簡易的嗎?有些人還覺得簡單到有些過分,所生之懸疑竟令人有種不可言喩的美感。但也不是所有能解釋同一現象的理論都不能同時存在,這些理論或有些許相同而不是全部,相互競爭的兩個理論在同一個領域裡不存在準確的轉譯,也就是說它們彼此詞彙不能互相說明對方,這就是20世紀頗富盛名的美國科學哲學家孔恩(Kuhn, 1922-1996)所說「不可共量性」,兩個典範是不可也不能被置於同一平台上比較優劣。在此前,義大利經濟學家伯瑞圖(Pareto, 1848-1923)就已提出「未全面超越」的概念,強調一群個體相互比較只有每一條件都不如他人,也就是被全面超越的個體才是比較差的,否則比較不具意義,全體都是優秀的。如此說來,現存尚未被拋棄的理論全是有價值的。理論雖有不可共量、未全面超越的觀點及條件存在,但在某一條件下理論一定會有適用程度的分別,這是毫無疑問的。
◆ 為何理論
  社會科學理論能否仰賴數學或大量數據去產生?向來只有「方法」可以形構出理論,絕無可能從「工具」中可以產生出理論之理。所以,仰賴前者是有疑問的,因為數學本身是個工具它不是方法;若是後者當然是可以的,因為數據通常得自於方法,表現於數學。正是因這一特質,而讓有些人誤以為數學是理論的化身甚至可取而代之,從而生有對數學著迷不已的幻覺。只是,除非現存、現行的方法已足以塡滿我們對包括未來所有一切的需求,否則再多的數據只能得到必定成立的結論,不可能得到解決問題的理論。若長此以往只在現有數學中打轉,則社會科學理論的進展將有如牛步。依此邏輯反推,數學這門學問若要在相關領域長足發展,則必須要配合新的理論需要產生新的數學或新的應用,若從這角度言,數學又顯重要異常。一般認為一個研究是否具備科學性質,在於當中是否包含足夠多和複雜的數學;直至目前,數學的簡潔和一致性,依然讓過多講究深入和細節的社會科學領域學者依賴不已,早早淪為為數學而數學的工具性角色。此癥結在於社會科學欠缺著像自然科學般的「實驗室」,綜觀社會科學理論的發展通常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出發,而不像自然科學多是在不斷否定前人提出的理論,此邏輯卻也回答了社會科學實驗室構想的不切實際。
沒有實驗室是個問題,有實驗室卻又不切實際,那麼社會科學往後要如何自處和突破呢?或許我們可以參考看看自然科學是否有讓我們值得借鏡的成功之處。一般而言,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研究分為兩條路,一條是理論路線、一條是實驗路線,走理論路線的代表,如被喩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Einstein, 1879-1955)即是,他的腦子本身就如同一具會走動的實驗室,時人是以思想實驗來讚譽他的研究表現,但這並不表示他的猜想都是沒有根據的,而是他以廣博學識為背景對問題能作更深層的思考所致,而且並不只以一個答案為滿足,可見尋找「方法」還是解決問題的不二途徑。思極必猜,思想實驗走到極限下一步就是猜想(測),而猜想的本身就是一個指引、代表一種看法,符不符合形式邏輯條件不是太重要,畢竟這世上有太多的東西不是我們能以現在所瞭解的邏輯去解釋的。
理論能被驗證固然好,被驗證否決或得不到驗證支持的理論也不能說不好。知道這條路錯了以後的人就可少走一條冤枉路,能說不好嗎?得不到驗證支持的理論,說不定是驗證方法錯誤或受目前條件所限沒能驗出而造成懸念,也可算是寶貴的資產,比起什麼東西都沒有、因怕犯錯而不去做,都要好上百倍。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1912-1997)博士就是因為勇於實驗,證明了楊振寧(1922-)和李政道(1926-)兩位先生「宇稱不守恆」理論為真,促使兩人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居功厥偉,這是實驗物理學顯明的學術典範。所以,社會科學最欠缺的從來不是數學或數據而是一套完備的方法(至少達對內邏輯自洽,對外可有效運作),站在數據的面前,請勇敢的去找尋更能處理問題的方法,勿停下腳步。總而言之,數學只能獲得結論,只有理論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 行為可以不經濟
  行為跟經濟有關嗎?至少包含了一部分;經濟跟行為有關嗎?肯定是越來越相關。經濟學太成功了!它已從單純的經濟領域跨足到非經濟的行為領域裡頭了,現今的經濟學跟百多年前的經濟學容貌已大大不同。在經濟學的世界裡徹頭徹尾只奉行「理論為王」這樣的一個叢林條款,不用什麼數學而以理論和歸納法則為先遣的這一套路自英國經濟學巨擘李嘉圖(Ricardo, 1772-1823)以降,縱橫國際二百多年來無往不利,這套方法的特點著重抽象分析,不用太多礙手礙腳的資訊就可從中演繹出堅定不移的必然性結論。抽象分析的邏輯基礎在於假設條件的給定,去推論既成理論背後的基本概念與脈象,如此分析手法有時不僅能得一些出人意表的成果還可收避險之效,真正高明之至。只是由簡單推論到複雜現象的過程,當然很難避開偶而會出現的一些謬誤情形,但不致於傷筋動骨並不妨礙這套方法的持續發展,反倒是促成了經濟學領域百家爭鳴的盛況,也間接為後來的數理化過程打下了穩固的基石。
  如此成功的經濟學跟本文有什麼關係?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關係,不過江湖潛規則「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雖說本文不談景氣循環、不談國際情勢、不談人生哲理,但還是免不了要談行為,而行為該怎麼談,又該從何處開始談?從刺激反應談,成本收益談,投入產出談,競爭合作談,供給需求談、人性善惡談,利害關係談,理性自利談,物競天擇談,單一個案談,還是該從人一出生開始談?以上所談都是不一樣的主題,但同樣都可以談人的行為,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而已,從中可看出談論行為時都有個特定背景或現象在環繞著,這樣才會讓我們談的東西顯得有主軸、有重點、不會不知所云,談論的內容才有意義,這都沒錯!只是,依然不見回應:在這之前行為該怎麼談……?
如果缺少了上述各式各樣華麗的布景,才發現原來「行為」根本無從談起,那麼我們必須重視一件事,相關形構行為理論的架構缺乏最基礎的共同法則在支撐。一言以蔽之,人類的行為解釋缺少一個基礎理論將其組織起來。社會科學理論的發展,小至個人問題的研究,大至國家、社會議題的關注,或有個別深入探悉的必要性,但基本上至小到至大的內在理路不該是分離的,不當分割恐流於見樹不見林的片面謬誤。微觀-巨觀兩層次的連結,若欠缺彼此整合不會得到實質助益,研究易原地踏步拓展會有局限。若兩者要相提並論,血脈相連的臍帶不能沒有,這首先會遭遇內在結構能否輻湊的問題,困難點在於標準何在、代表性如何?併在一起比較是否為單純的微觀放大就是巨觀,巨觀縮小就是微觀?如為整合,必有先天上存在的落差及偶合現象,這些又該怎麼處理?物理學輝煌成就是個極具參考價值的例子,社會現象的解釋是否得以效法或借用物理現象的發現,迭有異議迄今未有一致的看法。不過物理現象及社會現象與哲學的關係密切,則是一般都認可的,假哲學之手連繫兩者的溝通管道,其實所在多有,只是大家或有意或無意的視而不見,是真的忽略了還是根本就認為殊途無歸,讓人甚為不解?
  然而,若要把物理的理論應用到社會現象,尚有一斷層待克服。本謂「斷層」係指,迄今為止尚未有一清楚不變的描述將人的行為制定出,缺了這個基本點要如何將兩者給予銜接?社會現象的研究大體而言,大多是側重在現象探索及概念解說方面,另一種是以由個人為中心延伸而出的視界,在這裡頭的視野其實不大但其複雜度卻不輸社會層次的現象,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既深且沉。其又可分成向內和向外探索二個部分,向外可與社會的現象取得聯繫,向內則往人的內部深層意念去尋求真實的意識構造,這個路子過去主要是交給哲學家,近晚則有心理學家及認知神經學家參與,雖說成果豐碩卻依然讓人感到好像缺少了什麼東西似的筆者一時間也說不上來,只是意識似乎超越了量子特性,能不能拿來類比當然有疑問,這是比較困難的地方。要解釋現象,通常要先知道現象是什麼?這也等於表明了現象在前而解釋在後,先有問題後再來找答案。若問題不以現象為先時就產生了:究竟是行為在促發著現象,或是現象在引導著行為?更進一步問,這社會又是被什麼所控制的呢?套用愛因斯坦的話換個問法:「行為如果是答案,那問題會是什麼?」
◆ 不確定行為
  歷來許多重要的理論都是歐美國家所架構、發展而來。毫無例外的,西方世界一直是近代知識的發源地與傳播者,主導著現在及未來的研究方向,而我們已經很習慣的跟隨在他們的後面亦步亦趨,此一現象的發展態勢著實令人憂心忡忡,該如何扭轉此一頹勢?這是筆者受同樣問題的牽動和來自於我固有文化的感召,從而著手構思本文最大的起心動念。此外,亦想證明一事!用中國人的文化思想元素為整個架構的底蘊做舖陳,是否也能寫出像樣的東西來?人類行為現象的探索,即使在科學工具已有大幅進展的今日,依然有許多懸而未決如鬼魅般的問題疑惑著我們,可見無論科學工具再怎樣的進步,也不大可能是破解人類行為奧秘的決定性因素。
那麼,甚麼才是人類行為研究與詮釋最具決定性的關鍵因素呢?英國哲學家溫奇(Winch, 1926-1997)曾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思考方向,他認為說:「要分析有意義的行為,必須以規則的觀念為核心;一切有意義的行為,就事實而論,是『受制於規則的』。」這話正挑明了社會行為科學再建的核心在於,能否如同自然科學一般找出固定和普遍適用的「規則」,即一套能以最少要求作為限制條件,適用於每個人的行為法則。
長久以來,有多座高山橫亙在社會科學面前阻礙著我們前進,有更多道的人文科學難題籠罩在人們心頭上迷惑著理智與情緒,奈何! 越過高山、撥開迷霧,走向更寬闊明亮的新天地,如何?筆者以為學科的匯流與開拓該從人的行為開始!中國人有句話:「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不論是舊戲法還是新戲法,一樣都是方法,關鍵在於如何「變法」?所謂「知其然,也深究其所以然」之外,更要「實事求是」、「力行其是」;此可鑑為萬物生存發展的三部曲:既知然,當究所以然,必也行其是矣。如同有句知名的電影台詞:「生命會自己找出活路!」把當中的「是」給引申出來,它指的就是「找出活路」之意,「變法」與「求是」、「行是」取徑各異,本質同屬,掌握得了事物的律動,凡事就能有所變通,自然而然也就將活路開墾出來了。
◆ 條件幾希 壯而遠之
遠方說是「迷狂」,這廂卻道「神思」。「禮性人」雖擁有自我完形能力歷來卻不曾被捕捉,她到底是反對哲學,還是反對科學的呢?歷史上曾有一度那麼接近,終究還是緣慳一面,可惜了身後角落的那雙熟悉眼睛。詩者低語,心照不宣,未盡之意;人的行為再複雜、再飄渺、再難測,都逃不出詩的界線,這世界上惟有詩最懂人。筆者愛「詩」的精鍊與朦朧,也愛「詩」的迂迴和轉折,但最愛的依舊是「詩」那份穿梭古今、迴盪千年不曾消亡的未盡之意。自然世界的定律,若要在人的身上展現出來,可能要透過藝術形式的轉化,感受來自「行為」最底層的律動,方可找到亙古不移的共通性,藝術永遠是科學的最後救贖。
行為深處的律動,若得靠藝術誘發出來形之以律,大概只有靠中國這種特有詩詞藝術的思維脈絡才有辦法收受這方面的效果,只是大多數人很難將中國文化跟現代科學聯想在一起。不喜古典中國文化的會說那是玄之又玄的東西,但也有人喜愛那份出脫名利氣息,漫溢儒者獨有風範與操守情調。筆者認為須先敘明兩個點:第一、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定律一提出就可以完全加以驗證,就算可得到證明,也不代表定律為真。第二、當西方科學研究已窮盡一切手段,依然不能滿足知識發展對人的行為解釋需求時,則代表過去的研究可能不夠深入、運用方法不夠多元或提出的問題不夠基本,須揚棄強加於人的心態加入新的外來思想或元素,以利早日脫離整體行為研究逐漸失焦困境。
歷史又走到了關鍵時刻,當面臨巨變與拒變的岔道時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因應之道是什麼?掌握中國傳統文明之學和西方現代文明之術融於一爐而冶的百年際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筆者相信注入中國文化思想和形上學哲理的新活力,不僅可以幫助西方人文突破困境,也能讓國人在現代習於西化的生活中面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不再困惑,則中國傳統思想必定進入新一輪的革新銳變。過去西方科學研究發展的歷史過程,對中國發出了「李約瑟難題」此一大哉問,重創了我國人的自尊心也促發我幾代學子崇洋喜外的思想和觀念,從大脈絡來看科學發展才短短數百年,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 )謂「近代科學」沒能萌生於中國之語怕有流於武斷嫌疑,筆者無法判別「李約瑟難題」命題真偽,但它肯定是個不會有結論的猜想性假設疑句。科學尚處高度發展階段,歷史大課本這一頁還沒翻過去,中國人切不可對傳統喪失信心,當急起直追為現代科學內涵寫下新的一頁。
戲法人人會變,夢想個個都有。筆者終究希望「理論」於形構的過程中,能將散落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給予勾串融入理論的體系內;在知識爆炸的現今也能扮演各種異質概念、論點和實際運作之間錯綜分合知識的承載平台。文載「起承轉合」、法效「正負陰陽」,「理論」的詩文韻律邏輯和正負假定的活水源頭來自中國文化思想,是「理論」構思脈絡裡的任督二脈。「文」與「法」雖取自前人,筆者卻也盼望著「理論」的血液裡除了有中國古老智慧的原素在流動外,它也能散發出西方現代優雅氣質,讓中國固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思想得以復古更新,使中國與西方、古典與現代的智慧揉合為一體,讓這美妙且充滿詩意的《不確定行為論》,在立足當下的同時更能成為一承古啟今,具有未來開創性的前沿理論。

   
 

陳疆,男,秉持「走進人群,貼近生活,輕觸社會脈動」的信念,找尋聯繫行為與理性之間的絲路。
幾年專注,幾年荒置,本書是作者在心血來潮下舊作品的新集結,在讀者原本的思維和觀點下,提供一個全新的方法去看待週遭事物,特別適合社會人士閱讀。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
   
 
2.小島先生
3.病中札記:一個乳癌及多系統萎縮患者的內心世界
4.貓與狗
5.愛相隨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