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孟子講義
  孟子講義
  平易近人的孟子讀本,一般人也能一探孟子學說和主張的堂奧。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陳聖道
類  別:文學小說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5526238
裝  訂:平裝

定  價:NT$45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變的規律與密碼:小說篇 
變的規律與密碼:小說篇 

◎春江水暖鴨先知 細微訊息看未來 探討變化的規律 掌握先機不可失

 
傷痕Scar
傷痕Scar

生活看似在正軌上,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心中的傷痕永遠不會消失

 
用心.忘記
用心.忘記

1998年、2006年和2020年,在三個不同的時空維度,主角各自訴說著當刻內心的感受,用一個立體的角度呈現兩個女生的初戀故事。

 
康熙台北湖
康熙台北湖

種種歷險尋祕,都圍繞著一座忽現忽隱、蹤跡成謎的大湖……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詳實的考證與注釋,讓《孟子》汪洋恣肆、雄辯滔滔的言語一覽即明。
◎實用的「觀點」解析,以平淺易懂的角度切入儒家學問,讓人人都能一探孟子學說和主張的堂奧。
◎透過旁徵博引的「補記」,巍巍然地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戰國的鮮活畫卷,讓人如臨其境。


孟子生活在那戰國風起雲湧的世局,比孔子所處的春秋末期,更為動盪不安,戰亂迭起,人心惶惶,民不聊生,政治暴虐,諸侯無道,功利主義卻大行其道。同時在思想方面也更加複雜多元,乃「百家爭鳴」的時代。

孟子一方面繼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並在與其他各家學說的論辯交鋒當中,確立了自己的學說和主張。在那個異端邪說橫行的世代中,孟子以「吾為此懼,閑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詞,邪說者不得作。」「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令孔子學說不致於被淹沒消失,也護衛了儒家的心法和正道。

《孟子》與《論語》一樣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論語》的文字內斂簡約,《孟子》則多是長篇大論、機鋒善喻(不少成語所出);《論語》如同仁者的諄諄告誡,《孟子》則是義者的滔滔思辯。《論語》以明「仁」為宗旨,《孟子》則以明「仁」顯「義」為職志;《論語》對政治多以理念論述,《孟子》在論政時則會詳述作法和制度。

南宋時期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為「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的科目。此後,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就合稱「孔孟之道」,成為儒家學說的主流,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簡言之,儒學的創始奠定在於孔子,而維護發揚之功則應當歸給孟子。

雖然歷經了兩千三百多年之久,讀《孟子》時仍使人感受到多樣的情緒,驚艷、讚賞、愉悅、激昂、悲嘆、莞爾、感動、苦悶、憂慮、釋懷和坦然。而仁智、文采、機鋒與思辨更不在話下。不管以前讀過或從未讀過,何妨超越時空,一窺孟子的至情至性。

   
 

一開始就只是為了和幾位有心想讀《孟子》的朋友們,找一本可以作為讀本的素材,大家一起閱讀、探討和分享心得,卻一直無法如願。在坊間找到有關《孟子》的書籍,有些是「摘錄」版的,或者是如同教科書一樣的課本,或者是深具研究內涵的大作,若欲作為讀本,在使用上總覺得無法盡意,於是索性不自量力地試著改編。但畢竟自身並非專家學者,也無法著作出一本具有學術價值的書,僅只是因為對儒學的好樂,想用比較簡單且易懂的角度來切入,讓一般人也能夠一探孟子學說和主張的堂奧。然而在改編的過程中,才發覺真的是超出自己能力所及,常有陷入苦思的情境,本想就此放棄,何必自找麻煩呢?所幸有善友們不斷地支持,才讓這個艱難的任務一步一步的走完。
《孟子》一書的各篇中,都是分為幾「章」的內文,有的「章」篇幅較長,為了方便閱讀,此讀本對比較長的「章」,會再分為幾「節」。每個章節之前都會摘取一句關鍵字,把這章節的重點提示出來。如此作法,希望對閱讀者有所助益。此讀本對《孟子》一書全部收錄,在編印時考慮到不要使用太多的紙張,字體也不能太小,所以版面和格式也不同於一般書籍,這是不得已的權宜作法。
讀本中有關(注釋)和(白話)的說明,可能有些會與一般通行版本有所出入,並非為了標新立異,但求可以趨近於原意,惟不敢妄說即是正義。畢竟自身尚未入聖,難以凡心測度聖意,其中多有自己的觀點夾雜其間,也只能當作參考而已。有關(觀點)的說明則是自己有感而發的牢騷,若覺不順耳可以略過,也希望不要造成誤導,否則即如孔子所言的「惡紫,恐其亂朱也。」另外為了補充說明一些章節的背景或典故,會從其他的著作中摘錄相關資料列為(補記)。總之,這讀本仍有很多的不足和缺漏,也懇請讀者們給予包容和指教。

   
 

梁惠王 上
●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國危矣!萬乘⑥之國,弒⑦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⑧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⑨。未有仁而遺⑩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公元前四○○年至前三一九年),惠是他的諡號。公元前三七○年繼他父親魏武侯即位,即位後九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②叟:老人。③亦:「只」的意思。④士庶人:士子和庶人;庶人即百姓。⑤交征:互相爭奪;征,取。⑥萬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據劉向《戰國策序》說,戰國末期的萬乘之國有韓、趙、魏(梁)、燕、齊、楚、秦七國,千乘之國有宋、衛、中山以及東周、西周(這裡指周天子所屬之地再分東、西)。至於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則是指擁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車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車百乘。⑦弒:下殺上,卑殺尊,臣殺君稱為弒。⑧苟:如果。⑨饜:滿足。⑩遺:遺棄,拋棄。
(補記)東周時期僭越稱王的諸侯們
在春秋時期,各國諸侯大部分稱公,比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等。因為周朝王室的權威仍在(只有周天子才能稱為王),當時只有在南方的楚國、吳國、越國這三國的諸侯僭越稱王。到了戰國中期,先後發生「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這兩件大事。根據記載,公元前三三四年,魏國在和齊、秦兩國的較量中,逐漸失利,霸主地位已經搖搖欲墜了。為此,魏惠王在這年主動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諸侯,前往徐州拜見齊威王,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史稱「徐州相王」,而齊、魏兩國互相稱王,也引起秦、楚二國諸侯的不滿。尤其是很早就稱王的楚國,更是出兵攻打齊國的徐州,希望齊國取消王號,最後當然無法如願。
到了公元前三二五年,秦惠文王也自立為王,同年魏惠王尊韓宣惠王為王。公元前三二三年,在縱橫家公孫衍的斡旋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並且互相稱王(亦即承認對方的王號),史稱「五國相王」。此後,戰國七雄等諸侯幾乎都稱王了,周天子根本無力制止,這也表示周朝王室的權威不復存在。
(白話)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應該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的方策吧?」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有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族有利?』一般士人和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公卿;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之國,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而以萬輛兵車奪取千輛兵車的,以千輛兵車奪取百輛兵車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那麼不奪取是不會滿足的。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他的父母,也從來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他的君王。所以大王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要講利呢?」
(觀點)
當孟子初見梁惠王時,魏國在之前已經打了多次的敗仗,所以孟子提倡的仁義,自然不能滿足梁惠王想要雪恥和富強的野心。此時孟子是五十初頭的年紀,而梁惠王則是八十歲的老翁(隔年就過世),雖然行將就木,仍然不忘謀利,一開口就是「利」,而這個利是只想到「私我」,以當時的世局,就是想要富國強兵,兼併或一統天下。從古至今「崇尚功利」似乎一直是人世間的主流價值,而孟子講義是否被認為是曲高和寡呢?
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義」字上為「羊」、下為「我」,羊有犧牲之意,亦即要放下我的執著和自私自利的心,才能顯露義的本質。在真理的世界,其實「義」和「利」並不是對立衝突的,君子的義是為大眾的「利」在設想和付出,而小人只想到自己的利卻不把眾人的利當做一回事,以致眾人都在爭奪私利,不顧他人之利,這才是不義的行為。為了私利,甚至親人反目成仇、自相殘殺的事件時有所聞。一位君子就是從為眾人利益設想來用心。再不然,當外誘現前時,亦能有「見得思義」的覺知,才不致於在濁世中被污染而沉淪。

●五十步笑百步之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注釋)
盡心焉耳矣:對於國家政務已盡心盡力了;焉耳,同「焉爾」;焉,於此;耳,助詞。河內:約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北的地區。凶:歉收饑荒。河東:約當今山西省黃河以東的地區。加少:更為減少;加,更加。加多:更為增多。填然鼓之:戰鼓之聲接連響起;古時戰爭,擊鼓則進兵,鳴金則收兵;填然,形容鼓音壯盛飽滿的樣子。兵刃既接:指雙方已經交戰;兵刃,泛指兵器;接,接觸。棄甲曳ㄧˋ兵而走:形容軍隊敗退逃跑的情形;甲,盔甲;曳,拖;兵,兵器;走,跑,此處指逃跑。直:只是。
(白話)
梁惠王說:「我對於治理國家,可說是盡心盡力了!河內饑荒,就將人民遷移到河東,並將河東的米粟運到河內;河東饑荒也是一樣的作法。我觀察鄰國的施政,沒有像我如此的用心。但鄰國的人民並未減少,我的人民並未增多,這是為什麼呢?」孟子回答說:「大王喜好戰爭,我就用戰爭作比喻。戰鼓之聲接連響起,短兵相接,便拋棄甲冑拖著兵器向後而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之後停止,有的逃了五十步之後停止,而逃了五十步的人便譏笑逃了一百步的人膽小,大王認為如何?」梁惠王說:「不可以。只是逃不到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之二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 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 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釋)
不違農時:不耽誤農民耕作之時;農時,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時。不可勝ㄕㄥ食:吃不完;勝,盡。數ㄘㄨˋ罟ㄍㄨˇ:網目細密的魚網;數,細密的;罟,網。洿ㄨ池:水塘;洿,水池。時:林木有餘可以去舊存新之時;意即不可在生長季節過度砍伐。喪ㄙㄤˋ死:葬送死者。樹:種植。庠ㄒㄧㄤˊ序:學校。周朝時對學校的稱呼;商朝學校則稱「序」。申:反覆叮嚀。頒白者:指頭髮灰白的老人;頒,通「斑」。負戴:指搬運;負,用背揹物;戴,用頭頂物。黎民:平民;原指頭髮尚黑的青壯年;黎,通「黧」、黑色。然而不王者:卻不能稱王於天下。狗彘ㄓˋ食人食:此指國君用人吃的食物來豢養豬狗;第一個「食」字是動詞;彘,豬。檢:節制。塗有餓莩ㄆㄧㄠˇ:路上有餓死的屍體;塗,道路;莩,通「殍」、餓死的屍體。發:發倉賑濟。歲:此指凶年。無罪歲:不要歸咎於凶年;無,通「毋」。
(白話)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就不能期望百姓比鄰國多了。不要妨害農作的時程,穀物便會吃不完;細密的漁網禁止放入深池裡,魚鱉類就吃不完;拿著斧頭在適當的季節進入山林砍伐,木材便用不完了。穀物和魚鱉吃不完,木材取用不盡,這就能使百姓養育生者、安葬死者而沒有遺憾了。百姓養育生者、安葬死者而沒有遺憾,這就是聖王之道的開始。在五畝大的宅院,種植桑樹(養蠶),五十歲的人可以穿絲綿的衣服;雞隻豬狗的豢養,不錯失繁殖的時節,七十歲的人就有肉可吃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妨害種植的時機,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會挨餓;謹慎重視學校的教育,反覆叮嚀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義理,那麼頭髮斑白的老人就不必在路上背負或頭頂重物了。七十歲的老人穿著絲綿的衣服又有肉可吃,青壯年不挨餓不受凍,若如此卻無法稱王於天下,那是從來未有過的!若是豬狗吃著人吃的食物,卻不知道檢點節制;路上有餓死的屍體,卻不知道要發放倉庫的存糧賑濟;人死了,卻說:『這不是我造成的,是年歲收成不好。』這如同用刀刺殺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是刀。』若大王不要怪罪年歲收成不好,這樣天下的人就會前來歸順了。」
(觀點)
孟子直言梁惠王「好戰」才用了這個譬喻(五十步笑百步),可惜梁惠王無法觀照自心的動機,卻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盡心了,其實只在表相上用工夫,並沒有「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胸懷,連讓百姓養生送死而無憾都做不到,竟拿自己與鄰國之君相比。其實要比就和堯舜比,若與當時同樣好戰的諸侯相比而「自我感覺良好」,若此,無異於五十步笑百步。當百姓受苦受難時,竟不思解救,反而推卸責任給時運,這是勞心為民者當引以為戒的。
本章可見孟子並不是只會講空洞理論的人,而是有一套實踐的作法,可惜不為當時君王所採納。孟子的「民生」思想是希望以儒家開明的「民本」政治,做為建立大同的基石。

●率獸食人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①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②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③有肥肉,廄④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⑤;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⑥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⑦,其無後乎!』為其象⑧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注釋)
①安:樂意。②梃:木棍。③庖ㄆㄠˊ:廚房。④廄ㄐㄧㄡˋ:馬舍。⑤且人惡之:按現在的詞序,應是「人且惡之」;且,尚且。⑥惡:疑問副詞;何,怎麼。⑦始作俑者: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後來這句話成為成語,指首開惡例的人。⑧象:同「像」。
(白話)
梁惠王說:「我很樂意承聽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說:「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呢?」梁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呢?」梁惠王回答:「沒有什麼不同。」孟子於是說:「廚房裡有肥美的肉,馬舍裡有肥壯的馬,可是百姓面帶饑色,野外有餓死的屍體。這等於是率領著野獸來吃人啊!野獸自相殘殺,人尚且厭惡它;作為百姓父母的施政者,若不免於率領野獸來吃人,哪裡能夠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說:『開始採用人偶來陪葬的人,難道他沒有後代子孫嗎?』這是因為俑偶太像活人而用來陪葬(連這樣做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使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觀點)
不知民間疾苦是一般在上位者的通病,經常以自身的立場和角度去思維別人的處境。儒家講「親民」,是把百姓當作像自己親人一樣來看待,百姓不是陌生人也不是仇敵。有時失職的施政者比貪污的施政者,所造成的危害更嚴重,不把百姓的痛苦當一回事,不能造福百姓而讓百姓陷於水火之中,就像是「率獸食人」。
若君子(為政者)不能以百姓的苦為苦,欠缺了同理心和悲憫心,不只斷人生計而不自知,連自身也恐怕不保。或者為了獲取人心,就只會給百姓一點甜頭嚐嚐,但無法根本解決百姓生活的困境。切勿以為施點「小惠」就可以收買人心,而是從務本做起,本立道就生了。
(補記)始作俑者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經歷了一個用草人陪葬的階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卻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惡痛絕最初採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始作俑者」就是指這最初採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也許,一開始是出於一番好意,製作木偶或陶偶來陪伴過世的人,乃耽心死者在另一個世界會孤單寂寞。但沒想到,最後會演變為用活人來陪葬的惡俗,這或許是始作俑者當初所始料未及的。在此處是表示,有仁心者即使是對人偶,也不忍用其來陪葬(因為人偶外形與人相像),更何況是後來的倣效者,竟用了活人來陪葬。

●仁者無敵
梁惠王曰:「晉國①,天下莫強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③;西喪地於秦七百里④;南辱於楚⑤。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⑧;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注釋)
①晉國:韓、趙、魏三家分晉(此為春秋和戰國兩時期的分界點,公元前四○三年),被周天子和各國承認為諸侯國,稱三家為三晉,所以梁(魏)惠王自稱魏國為晉國。②莫強:沒有比它更強的。③東敗於齊,長子死焉:公元前三四一年,魏與齊戰於馬陵,兵敗,主將龐涓被殺,太子申被俘。④西喪地於秦七百里:馬陵之戰後,魏國國勢漸衰,秦屢敗魏國,迫使魏國獻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個縣,約七百里地。⑤南辱於楚:公元前三二四年,魏又被楚將昭陽擊敗於襄陵,魏國失去八邑。⑥願比死者一洒之:希望為全體死難者報仇雪恨。比,替、為;一,全、都;洒ㄒㄧˇ,洗刷。⑦地方百里:方圓百里的土地。⑧易耨:及時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制梃以撻:提起木棍以抗擊;制,通「掣」,拿取;梃,棍棒;撻,用棍、鞭等拍打物體。
(白話)
梁惠王說:「晉(魏)國曾強大過其他國,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到了我的身上,東邊被齊國打敗,我的長子死掉了;西邊喪失七百里土地給秦國;南邊又受楚國的侮辱。我感到非常羞恥,願意替所有的死去者報仇雪恨,我要如何做才行呢?」孟子回答說:「只要有方圓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歸服。大王如果施行仁政於百姓,減免刑罰,少收賦稅,深耕細作、及時除草;讓身強力壯的人在閑暇時間修習孝悌忠信的品德,在家能侍奉父母兄長,出外能尊敬長上,這樣可以使他們提起木棍來抗擊秦楚的堅實盔甲和銳利刀槍。那些秦國、楚國的執政者剝奪了他們百姓的耕作時機,使他們不能夠深耕細作來奉養父母。父母受凍挨餓,兄弟妻子四處離散。他們使百姓陷溺在痛苦之中,大王去征伐他們,有誰可以來和您對抗呢?所以說:『仁德者是無敵於天下。』大王請不要懷疑這話!」
(觀點)
梁惠王想要報仇雪恨來請教於孟子。但孟子不是引導他「以暴制暴」,而是「以仁化暴」。如果孟子跟梁惠王講:「要愛您的仇人」,相信他是絕對不會認同和接受的。孟子的善誘可惜梁惠王也聽不進去。
一個國君不思施仁政於民,卻苦思復仇,這是捨本而求末的行為。對於學習大人之學的君子,這又何嘗不是一面借鏡呢?其實修學的君子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包括自己的仇恨、慾望、私心和執著)。征服他人者是英雄,征服自己者才是聖賢,我執不除,仁心是無法顯露的。當一個君子沒有仁心時,最大的仇敵就是他自己。既有仁心則何有仇敵呢?這句「仁者無敵」是有其深意的。

以上內容節錄自《孟子講義》◎陳聖道編著.白象文化出版

   
 

陳聖道,只是一位喜好古文的平凡人。沒有什麼顯赫學經歷,卻樂於品味簡單的生活。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
   
 
2.小島先生
3.病中札記:一個乳癌及多系統萎縮患者的內心世界
4.貓與狗
5.愛相隨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