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人生真相學:把事情想通就是善
  人生真相學:把事情想通就是善
  修得善念,離苦得樂──以《王鳳儀語錄》為藍本,重新詮釋並傳承先人智慧。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陳明朗
類  別:心靈勵志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5526979
裝  訂:平裝

定  價:NT$28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如何撒嬌
如何撒嬌

讓生命更精彩的祕密

 
1494天,我的抗癌日誌
1494天,我的抗癌日誌

真正的鬥士,是接受恐懼與苦痛的淬礪,綻放韌性之美的生命勇者。

 
我是如何失敗的
我是如何失敗的

以人生的每個十年做一個階段,檢查出軌跟正軌的定位!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可以投資自己,開創人生,除了享受求知、突破的樂趣,更是一場持之以恆的試煉!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全書共十一章,從人生概論、人的來踪、五行、善惡、談到人性與化性,是以人為本的修身之書。
◎以傳承並推廣中華文化的家庭倫理、人生智慧等美好傳統為己任,讀者透過本書能受益無窮。
◎引用王鳳儀善人等聖賢的語錄智慧,並加入作者的實踐心得,用簡單的「六法」引領實踐,達到親民效果。


與袁了凡《了凡四訓》齊名的王鳳儀《王鳳儀語錄》,最新詮釋本,淺顯易懂,更融會中華文化的精隨。

王鳳儀(公元1864—1937年),中國東北的知名大善⼈,二⼗四歲時長期感染瘡疥,後聽人講解善書,開始懺悔,大病竟然不藥而癒,因而開始確立「悔過可以治病」的理念。後來在世俗中觀察修行,因緣際會看到了「黑夜見白天」景象,因而茅塞頓開,對世間的人情世故多所覺悟。最終在為亡父守墓時,諸天神佛現光蒞臨,因而發明了「性理療病法」。

王鳳儀所謂的「性」,是人的氣質與性格,以中國的五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性質的黑暗面會導致人產生對應的疾病,透過「講病」了解疾病的根源,之後真心誠意的認錯、悔過,從根本化掉性質的黑暗面,就能夠把病治好。

作者陳明朗接觸《王鳳儀語錄》後,積極探討人生的方向,從學知轉念到實踐,在親身體驗到中華文化的智慧後,深感文化的寶貴及其傳承的重要性,故盡己之力,用簡單觀念詮釋善人語錄,希望能讓更多人明白人生真諦並從中受惠。

本書著重闡揚知善的智慧,知善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知病,知病才能解病,解病才能化性,化性才能開性,開性就是開悟,開悟才能達天時,達天時才能識時務,識時務才不會受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526979.pdf

   
 

緣起,三十九歲那年,認識了曾老師,展開了人生修行路,見證了許多神蹟。坊間常說,帶天命者,如果不修行就會有考關回應在周邊的親人,目的就是要該天命者執行天命,這個說法一直令人難以釋懷,卻也是許多人走入修行的目的。
曾經,試圖透過神通,改善個人的業力,最後發覺,人生最大業力,還是家庭環境。家庭,是最難以解脫的戰場,過多的壓力,造成每個人都有身心障礙的一面。人總是期待透過修行解除人生障礙,但是常在不明白事理的狀況下,修行,變成了只是心靈的慰藉,或是逃避的藉口。
所謂的天命考關,激起解開人生真相的想法,曾經試過民俗經絡療法,搭配神通灌氣,期待解決人身病痛,後來覺知,就算治的了肌肉組織,卻治不了人的心靈苦楚。於是開始轉換思考角度,往人間尋道方向努力。
說也神奇,此念一出,就獲得《王鳳儀言行錄》,初次閱讀,被書中的事跡所感動,如獲至寶,後來知悉,台中有若水善書流通處,相關的文獻資料齊全,感恩張伯份、張林秀霞賢伉儷善人。
恭讀之後,有了更多的認知與希望,人生的智慧,聖賢們早已備妥,那就是中華傳統文化。誰有志誰獲得,所以邊學習邊講課,快速吸收書中的理念,半年後即前往廣州,希望分享更多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
第一趟的廣州行中,自然開性,印證了語錄中所言「得天道者,就算和天接碴,道就源源而來。」開竅後,又學會了化性技巧,更是加深了信心。
「達天時就是功德」格物學習致知,常這樣想,清末民初時期,講道的環境,與現在科技化的環境,是不同的。交通發達,一日旅程實現了,車程往返時間縮短了;工商發達,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寶貴了。以前講道化性,可以常常用了數十天,以目前的社會經濟結構,已經難以如此負荷;通訊上的發明,人與人之間,已經無距離可言,家庭紛爭的擴大,一通電話傳訊於千里之外;語言上的差異,過去講道所留的資料文獻,與現代的全白話文觀念,又有所差異了,隨著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遷,社會的價值觀改變了,一切的計算方式,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唯獨不變的,就是文化的智慧,所以開始重新思考,在不執著原著的情況之下,將原精華適度保留,新的經驗融入,重新杜撰,符合現代人可接納的文獻,以此為教材。
科學發達,醫藥進步,病患不減反增;教育普及,知識爆炸,家庭幸福指數卻下降,離婚率反而提高升。只注重物質科技,已經難以滿足人生的需求,失去文化內涵,在人間是無法享受幸福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文化,家庭倫理與人生智慧,是身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驕傲。
一生最難懂的是人,人字好寫卻難為。多數人勤於修道養生,尋找外來加持,藉以改善運勢,有勤於佛法者,勤修道術者,有靈性學者等。但基礎都得以人為本,不管勤修於哪一門,了解透徹人生結構,都是必經的課題。
人生的苦,根源於不知善惡,不知善者難為善,不知惡者常積惡,希望可以透過簡單的論述,協助解析人生的思考邏輯,從人的來踪為起點,剖析人類性心身架構,藉由觀察五行性理,來理解善惡理念。研究正負能量,對身心靈造成的影響,並透過學習善知識,積極化性,從實踐中找到觀念的缺陷,修正、改造家庭氣氛,達到重立人根的目的。
本書,引用了王鳳儀善人及諸位前輩的原始語錄智慧,並加入了個人的實踐心得,用簡單的六法:問性法,化性法,懺悔法,比較法,計算法,內觀法等,引領實踐,並達到親民的效果。期待透過教育,傳遞更多正知正覺的觀念,以達到止於至善的目的。
知善才能為善,知惡才能避免造惡,把事情想通能為善,把事情想成負擔惡自來,善惡面面皆不同,我善未必是彼善,彼惡未必是我惡,善惡一念間,皆是由心所造。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先正心,正心先意誠,意誠先致知,致知得格物。所以說,格物者能致知,致知者能意誠,意誠者能正心,正心方能修身,修身者才能齊家,家齊才能解脫苦海。
本書的精隨,著重闡揚知善的智慧,知善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知病,知病才能解病,解病才能化性,化性才能開性,開性就是開悟,開悟才能達天時,達天時才能識時務,識時務才不會受剋。
三界的苦,還得從三界清;醫學再發達也難以治心,心病還是得要心藥醫,「把事情想通就是善,把事情想成負擔就是惡」。最後,以此句為個人座右銘,與大家分享。

   
 

人生概論

老君曰: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自問?何時探索過人生的真相呢?相關的資料文獻豐盛多樣,雖然已經可以輕易到手,簡易的入門,但是真正了解自己的又有幾個?如果有一天,醫生對你說,你或家人生病了,而且是重症,自己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呢?

心中會感覺到錯愕驚恐嗎?
會想要知道生病的原因嗎?
能夠立即接受這個事實嗎?
會期待有附屬方式參考嗎?

如果有這些疑慮,可參悟本書,每個段落,都是智慧的結晶。人生真相學從出生分析起,從遺傳的角度、父母的行為模式、家庭的淺移默化、環境的影響、觀念的缺陷、能量的作用、學習轉念等,逐步引導帶入學習。每天睡覺的房間,大腦尚無法仔細描述,何況是只能看見外表的身體。不懂自己則難出數,不懂他人則難相處,知己知彼,才能互登彼岸。
人生走一回,上壽不過三萬多天,一年三百多天,一天二十四小時。莫說隱忍一生,不談年復一年,二十四小時也太久,只是人與人見面的霎那,一眼的時間,要如何消彌執見?心態上就很難做到了,何況是長久相處,又如何能自在呢?遑論一生的承諾,年復一年的時間,只是一個血緣關係,對多數人而言,就已經是一條不歸路,若是不懂人間萬迷陣,不知道處世的觀念,這輩子是難以解脫的。
時間單位是死的,分秒必過,過一天少掉一天,過一天多活一天;人是活的,把自己過活了?還是變成行屍走肉,操之在己;書是死的,觀念是活的,是把書讀死了?還是把觀念讀活了?
人生面面俱道,具備人道,從身體表面到裡面,從觀念到思想,從心態到行為,從情感到情緒,都有著一定的準則。人生不斷的在抉擇,知「道」的越多,選擇越多,知道越少,枷鎖越多,知道才能得道,得道才能做到,做到才能解脫。
觀看本書不求快,慢慢看。人生的真相,非一兩天可以完全了解,人生需要不斷的思考,反覆實踐,檢討修正,才能進步。如果一開始閱讀,看不下去,深呼吸幾次,放鬆心情,冷靜一下在繼續,剛閱讀的幾天,習性會抗拒,這是正常的現象,學習告訴自己,持之以恆,自然可以克服。

‧‧‧  ‧‧‧  ‧‧‧  

第一章 人的來踪

第一節 人是三界生的

人是天﹑地﹑人三界生的。天賦予人的性,謂之天性,為性界;地賦予人的命,命又賦予人的心,謂之心地,為心界;父母生給人的身,謂之肉身,為身界。所以說,三界是人的來蹤,懂三界才能覺知人生的過程與真相。

◆性界:純陽為善的。只知為人,不知為己。
◆心界:是半陰半陽,可善可惡的。人心為己,存私;道心為人,存公。
◆身界:是個胎生物,是純陰的。只知為己存活,為己所用。

一、心界是陰陽關
心是三界的入口,如同陰陽門。往上修行是性界,往下放縱是身界。人生是來歷練與學習的,要想得道,就必須得「性中要能存天理,性屬水得柔和;心中要能存道理,心屬火得平和;身要能盡情理,身屬土得矮和。」如此,三界自然合道。

二、三界存良
性界要存良知,心界要思良能,身界要行良善。身盡情理,情理足道理圓;心從道理,道理足則天理圓;性存天理,天理足性光圓。明自本心,見自本性,光灼灼、圓陀陀,明心見性,便是返本歸原成道了。

三、人生的資產
人生最大的資產,就是自己的「三界」,三界就是人的「根本」。達摩祖師說「從根本上去修才能成佛。」什麼是根本?三界的智慧就是根本,三界的煩惱就是智慧的種子,逆境中能生智慧,智慧就是菩提。所以三界的煩惱,就是三界的菩提,用心學習,一定可以成長。

四、了脫三界
知三界才能解脫三界,知性界才能得光明,知心界才能掌控情緒,知身界才能保命延壽。

五、未知的疑慮
人生不怕逆境來,就怕無知。因為無知,不知如何處事,就容易對眼前的人事物累心、累身,就容易產生不悅。心境一但起伏「性界就產生陰暗面,性光就會被遮蔽;心界就產生徬徨,心情就會起伏不定;身界就會累積習性,身體就會累積負能量,產生病因。」多一分學習,能多一分覺知;多做一分準備、能少一分恐懼;多一分認知、才能多安一分心

六、覺知人生
覺知三界就是覺知人生的構造,覺知性界就是覺知人的軟體,覺知身界就是覺知人的硬體,覺知心界就是覺知人的指令。人就是一部超級電腦,覺知三界就是覺知人的軟體、硬體及操作指令,想要身心靈運作順暢,就要學會幫自己下達指令。清理性界就是幫性界除去陰霾,才能重獲光明;清理心界就是重設觀念指令,修改自己的行為態度;清理身界就是調整身體的結構,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以上內容節錄自《人生真相學:把事情想通就是善》陳明朗◎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526979.pdf

   
 

陳明朗
專科學校畢業,本是平凡的一生,自從接觸靈修後便開始思考人生的變化。後續又接觸到《王鳳儀語錄》之後,開始積極探討人生的方向,從學知轉念到實踐,親身體驗到中華文化的智慧,感念諸多前輩的智寶流傳在人間。
又鑒於時代變化,希望可以讓老智慧穿新衣,儘量用簡單的觀念詮釋,所以決定重新編輯發行,加上自己累績的經驗,期待可以讓王善人的智慧透過出版模式廣泛流通,讓更多人可以接觸。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