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當痛遇上愛——認識和面對痛苦的信仰之道
  當痛遇上愛——認識和面對痛苦的信仰之道
  從基督信仰的多元視角系統地闡述痛苦的奧祕和應對痛苦的方法。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任安道
類  別:宗教哲思
出  版:瑪納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9991209
裝  訂:平裝

定  價:NT$35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佛教的中心思想
佛教的中心思想

法不孤起,從心而生。以淺顯易懂的故事描述佛教的中心思想:十二因緣、生死輪迴、解脫的境地、八正道……

 
千字佛精選集:眾生皆有佛性
千字佛精選集:眾生皆有佛性

以書法結合圖像的藝術創作呈現佛性,用一個「佛」字幻化成108個眾生。

 
塵夢:話說無明
塵夢:話說無明

一本由偈與詩集結成的箴言集,是智慧的醍醐,寧靜的禪語。

 
你終究是神,因為你是我的永生
你終究是神,因為你是我的永生

生命沒有標準答案,讓我們記錄屬於自己的「神的心率」吧!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從基督信仰的多元視角系統地闡述痛苦的奧祕和應對痛苦的方法。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如果說世上有一件事是人習以為常,卻最以為忤的,那肯定就是痛苦了:習以為常,是因為各式各樣的痛苦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最以為忤,是因為沒有任何人願意痛苦臨在自己身上。人在出生時呱呱墜地的景況,就像個不祥的預兆,彷彿人的存在注定要經受痛苦。誠然,人間沒有天堂,也沒有哪個人能逃避有限之世界與向惡之人性的捉弄。

人很脆弱,卻不甘認命,他有一個特別的優勢,是能意識和反思痛苦。「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帕斯卡(BlaisePascal)說。儘管思想往往會加劇心理的痛苦,卻猶如留在潘多拉盒子底的希望。只有透過意識和反思痛苦,才能找到應對的勇氣和方法。只要痛苦不停止,思想就繼續。而思想不是空想,尤其在面對痛苦時,思想會有意識、有目標地努力尋找出路。

2020 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除了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外,還有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戰爭、黎巴嫩首都大爆炸、中國南方的洪水、中美經濟戰等各種災難。在格外痛苦、沉重的這個庚子年,我們不得不再次思考一個和世界一樣古老的問題:什麼是痛苦?為什麼會有痛苦?要如何面對痛苦?針對這些問題,各個宗教與哲學都有相應的答覆。

「漢思書系」的第一輯,就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關切和回答這些最基本、最困惑人心的存在性問題,內容涵蓋領域廣泛,包括舊約、新約、神學、哲學、靈修、心理與倫理,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基督信仰的痛苦觀。

戎利娜修女從人的生命經驗出發,透過講述天主在舊約中陪伴受苦人的方式,以及以色列子民在痛苦中與上主來往的經驗,指出面對痛苦的信仰姿態。

以色列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他們對上主的體驗與認識,主要來自痛苦的經歷:上主聽到了他們的哀呼,瞭解他們的境遇,且實在拯救了他們。戎修女在哈加爾身上看到整個以色列民族的縮影,即弱小、被邊緣化和受迫害的人。上主對哈加爾的照顧與指引,亦是祂伴同以色列的範例。

然而,舊約描繪的上主,也往往是在人的痛苦處境中沉默的上主;祂沉默,卻不缺席,因為祂總在以色列身旁,哪怕以色列體會不到祂的臨在。上主不是光說不練的神;祂以行動說話。祂甚至不想讓人為祂辯護,只想透過人的生活被認出。以色列民族與天主的關係,主要體現在行動上。戎修女說:「對那些做出選擇與決斷的人,無條件地執著於追求目標的人來說,上主是最密切、最熟悉的存在。」

行動就是面對,面對就是臨在。只有真實地感受痛苦,才能直視痛苦的真實,才知道需要花多少力氣承擔,多少誠意向上主呼求。戎修女在談到聖詠作者因痛苦而向天主呼求時說:「正是這種在黑暗中不停歇地呼號,支撐著處在痛苦深淵中的聖詠作者,讓缺席的上主藉著他的呼號,從某種程度上成為臨在的。」

天主是愛。如果一切痛苦都是創傷,那麼,只有天主的愛可以完全治癒人。若要與天主的愛相結合,就必須活出愛。承受痛苦的人,最容易失去的,就是愛的能力;但恰恰是堅持繼續去愛的勇氣和努力,可使人痛苦的傷口癒合。為此,戎修女在文章的結尾寫到:「唯有愛的承載能療癒這撕裂的世界。所以,不要棄罪惡的世界而去,而要甘願以愛來承載。」

新約延續和滿全了舊約的痛苦觀。劉晉平神父的文章像一部濃縮的大全,涵蓋了整個新約的痛苦觀。從新約中與痛苦相關的詞彙入手,到主題,再到脈絡,一步步推進,論述得非常系統全面。

文章指出,新約的痛苦觀有兩個基本傳統,即基督徒受苦的經歷及其對基督苦難的記憶。正如舊約子民是從自身痛苦的經歷出發,從他們與天主關係的視角去反思痛苦的意義,新約基督徒也是如此。只不過,在舊約中伴同受苦者的天主,在新約中則成了有形可見的,以自身苦難與人共苦的耶穌基督。劉神父的研究表明,舊約子民和新約基督徒對痛苦的疑問,都在基督的苦難中找到了答案;但這答案不是理性的解釋,而是對他「苦難的紀念」:基督以他自己的苦難與死亡告訴我們,天主是以何等的大愛與人同在,甚至不惜親嘗痛苦,與人共苦。

正是在對基督苦難的紀念中,保祿、《致希伯來人書》和《伯多祿前書》各自發揮了角度不同,卻內涵一致的痛苦神學。三者都指出,基督的苦難是得救的福音,而基督之所以受苦,是因為他同情人,願與人共苦。基督徒也蒙召分受基督的苦難,因為這一方面是進入光榮的途徑,另一方面是為基督作證,把他人引向救恩。

聖經是神學的靈魂。正是基於新舊約的痛苦觀,筆者展開了痛苦神學的論述。只要談到痛苦的來源,就會涉及善惡源頭的問題。惡與痛苦是無法分開的,因為無論哪種痛苦,都是出於某種形式的惡。哲學自然也會發出同樣的疑問:如果創造者神是善的,為什麼有惡與痛苦?如何協調善神與惡及痛苦之間的矛盾?哲學和神學上的「神正論」(或稱「神義論」),就是為解決這些問題。

筆者的文章首先從惡與痛苦的概念入手,澄清二者的關係。接著基於保羅·呂格爾(Paul Ricoeur)的研究,簡單陳述了有關惡與痛苦的六個主要思考階段。文章的重點是透過評論幾位當代哲學與神學家呈遞進式發展的神正論思想,指出有關痛苦的符合聖經的全新理解。

約翰·希克(John Hick)和漢斯·尤納斯(Hans Jonas)是當代思考神正論問題的兩位重要哲學家。前者認為惡與痛苦是人獲得完全自由,塑造靈魂的必要條件,結果在試圖提供一種看待惡與痛苦的積極視角時為惡正名了。後者則認為惡與痛苦的存在,是天主完全虛己,以致顯得「無能」的結果,而天主之所以變得「無能」,是為讓人居上位,通過承擔倫理責任,維護造物的秩序,阻止世界的墮落。二人的天主觀,在惡與痛苦面前,都顯得太被動。

與他們相反,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從靈修的角度,馮·巴爾塔薩(Hans Urs Von Balthasar)從聖週六神學出發,不約而同地指出,面對惡與痛苦,天主一直主動積極地行動:祂以虛己的大愛與人共苦,讓惡消融;每個人也都受邀與基督一起,在愛內,並藉著愛積極地同惡和痛苦作鬥爭。透過這兩位神學家的神正論,我們看到,基於聖經的痛苦神學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天主是與人共苦的天主,人也只能在天主如此虛己的愛內超越痛苦。

如果說哲學和神學仍停留在思考痛苦奧祕及出路的階段,基督徒的靈修卻不被此類問題所困。對度靈修生活的人而言,痛苦是必要的成長過程,不管是心理的,還是身體的痛苦,他們都試著接納;他們甚至為與基督更親密地結合而願意受苦。謝華的文章所呈現的,就是靈修者在煉、明、合的成聖階段中面對痛苦的態度與方式。

煉路是一條不斷去除欲求、改正毛病的主動淨化過程,這會伴隨著很大的心理掙扎,而在改正某些與身體感覺相關的毛病時,也會導致身體的痛苦。在明路上,靈修者往往會選擇克苦,好能以捨己之痛戰勝罪惡傾向。在合路上,首先,靈修者在層層剝離欲望等一切可把持和包裝自我的因素時,會碰觸到靈魂的根基。謝華說:「在這裡可能發生一種真正的自我決斷,就像亞巴郎向依撒格舉起的刀。」那當然會是痛徹心扉的一刀。其次,合路上的靈修者往往會經驗「心靈的黑夜」或神枯:「與絕望的深淵相比,神枯更像是一個沼澤,人越是挣扎,越是下沉。」

正是在這樣一步步深入的痛苦經歷中,人對天主的愛才會越來越純真,直到能夠為愛天主而愛祂,進而與基督完美結合。在這樣的神婚中,靈修者自然會與被釘的基督及一切受苦之人結合,願意為基督和他人而受苦,或同他們一起受苦。謝華說:「愛,使基督為人受苦,也使愛基督的人為基督受苦。至此,靈修不再是對痛苦的治療,而是對痛苦的承擔。撇除了一切惡的渣滓,單單被愛浸透的苦難,是純淨的和最強烈的痛苦,使人與基督被釘在一起,並神祕地分享了十字架的救贖力量。」

靈修與心理學所涉及的,都主要是心理層面的痛苦,如今基督徒也經常嘗試整合靈修與心理學。那麼,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和面對痛苦呢?張可創教授的文章首先解釋了心理痛苦的特徵和痛苦的類型,然後剖析了心理痛苦的根源,繼而指出痛苦的價值和化解痛苦的心理學之道。

張教授把心理痛苦定義為「一種綜合性的消極心理體驗」。心理學的任務,就是透過分析情緒等心理狀態,找出痛苦的根源,以減輕和化解患者的痛苦。張教授列出五種心理痛苦的類型:生命意義喪失之苦、需要不能滿足之苦、身體疼痛與疾病之苦、價值喪失之苦,以及因他人的痛苦而痛苦與自以為苦。

不同的心理學派對這些痛苦根源的理解也不同。張教授主要介紹了三個心理學派對痛苦根源的解釋,以及一個造成員工痛苦的原因,即上司的不當督導。三個心理學派系分別是精神分析理論、人本心理學,以及正向心理學。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本我潛意識中未被釋放的壓抑或與超我的矛盾,是造成心理痛苦的主要原因。而在傾向存在主義的人本心理學的代表羅洛·梅(RolloMay)看來,痛苦的根本原因是人在面對困境時的迷失,如果人找到自我的意義和存在感,就能減輕或解除痛苦。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則認為,人的內在心理需求是獲得生命意義,若找不到為之獻身的意義,人便會有心理痛苦。正向心理學之父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則認為,悲觀的思維方式是產生心理痛苦的主因。所以,若要消除心理痛苦,就要學習變得積極樂觀。

其實,認識痛苦的價值本身,就是一種緩減痛苦的方式。張教授認為,痛苦像是心理健康狀況的氣象儀,有預警功能,不但能提示人應注意的身體、心理問題,也可反映出社會問題,因為有的心理痛苦是社會造成的。除此之外,痛苦也可激發人應對困境的能力,並促使人尋求更高層次的心理境界,從而有助於靈性生命的成長。

最後,張教授給出四個化解心理痛苦的方法:建立積極的痛苦觀、找到應對痛苦的具體方法、積極尋求他人的幫助、學會謙卑與開放。而信仰可讓人兼具這四種方法,所以是能夠幫助人走出痛苦的最重要的力量。

在本書的最後,陳曉峰神父談到了身體的病苦。文章依次闡述了疾病與痛苦的現象、原因、意義和面對病苦應有的態度與行動。在某種程度上,該文像是對上述各文章的概括式總結。有關痛苦的現象與意義,陳神父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與張可創教授的有相似之處。

關於痛苦的原因,筆者在此只想指出陳神父特別提到的一點,即痛苦是個奧祕;面對「為什麼有痛苦」的提問,我們很難給出令人滿意的回答。其實,痛苦是屬於天主奧祕的一部分,「我們雖不瞭解天主的奧祕,卻需要臣服於天主的計劃,對天主的計劃保持開放的態度」。

這樣的態度要求我們在面對疾病時要歸依,因為疾病有可能是自身某些不良習慣造成的,需要改變這些習慣才能獲得根治。這是生病時會涉及到的倫理問題。陳神父也很實際地指出,作為信徒,在生病時,祈禱、反省與交付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讓痛苦結出有意義的靈性果實,比如學習放手,讓心靈變得更自由;學習祈禱、獨處和愛。

生病不意味著是別人的負擔;相反地,也可以為別人帶去祝福,這應該是病人表現出的最好德行吧。當我們能夠以平和、喜樂的心,與基督一起共苦,懷著感恩和愛心待人接物時,就是在為福音作證;為福音作證,就是我們能帶給別人的最好祝福。

本書共有六篇文章,從七個不同角度論述痛苦,就像一個多面體,全面地呈現了基督信仰的痛苦觀。這些思考的共同點是從經驗出發,又回到實際生活。舊約與新約的痛苦觀,是以色列民族和初期基督徒對自身遭遇及其與天主和基督的關係所進行的反思;哲學與神學家有關痛苦的思考,也建基在對痛苦現象的觀察、體認和神祕經驗之上;痛苦的靈修觀則是對靈修者痛苦經驗的陳述;心理學與倫理學視角下的痛苦,是相對於人的心理與身體的痛苦。

每篇文章都包括理論性思考和實踐性指南,希望這些思考與指南能切實地幫助我們以更合適、更正確和更積極的方式面對痛苦。

   
 

無。

   
 


主編任安道,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UCL)實踐神學博士生。近著有《聖言離你不遠——主日讀經評注》(甲年、乙年)、《福音與文化與姻緣——本地化的實質與進程》、《新福傳的理念與實踐——革新教會的整合性力量》等;主編《厄法達——當代天主教漢語詩選》、《走向成熟門徒之路》。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2.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3.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4.雨天代我為妳哭
5.怨恨Bullying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