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嬰兒塗鴉:培養聰明大腦的方法Toddler Scribbles
  嬰兒塗鴉:培養聰明大腦的方法Toddler Scribbles
  第一本介紹嬰兒塗鴉的專書。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林慧如
類  別:親子共享
出  版:林慧如
出版日期:2022年2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574394111
裝  訂:平裝

定  價:NT$38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媽媽的珍寶箱
媽媽的珍寶箱

媽媽有私奇珍寶箱,收藏全家記憶的通關密碼!

 
創造性力量-性格養成的泉源
創造性力量-性格養成的泉源

一次讀懂阿德勒的四C人生,讓孩子以健康的方式發展。

 
貓與狗
貓與狗

畫風可愛樸實的繪本,說著一個簡單但不易實踐的生活道理。

 
【荷光幼兒性教育繪本套書】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拉 (繪本)
【荷光幼兒性教育繪本套書】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拉 (繪本)

台灣第一套由性諮商師為日常性教育設計的內容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第一本介紹嬰兒塗鴉的專書。塗鴉刺激大腦內神經元數量、突觸聯結,「用進退廢」的情況就像似一個小型迴圈,嬰兒越塗鴉,越刺激神經元和突觸,助益大腦的發展。適當且具效益的塗鴉增進嬰兒的智力表現,參照動物實驗可達15%以上,這讓孩子未來的學習更順利。書中介紹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並藉著它的機制引導嬰兒塗鴉。由於人類生命初期的可塑性最大,在3歲的關鍵期來臨之前,掌握時效性讓嬰兒塗鴉提升孩子智力的最大進步。書中的文字主要是作者長久以來的研究,和許多孩子的真實成長內容。推廣嬰兒塗鴉,提升兒童大腦發展是本書的目的。

本書獲得2020年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類的出版補助。

   
 

◎看著孩子心無旁鶩握著筆,畫出美麗的塗鴉,你有沒有因此感染片刻的正能量,而充滿希望?

從孩子興奮得抓起筆塗鴉的那一刻起,溢於言表的行動傳達畫畫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他們很喜歡。在每週上繪畫課的時間,3 歲的小菲比自己按部就班的吃完麵包和水果,穿好鞋子等著媽媽,只有這一天的早餐菲比媽媽不用催促,也不需要對她道德勸說,母女倆從容不迫地好好的出門。下面這張塗鴉是歆歆聽完媽媽讀「點」繪本註1後所畫,她說:「和葳葳一樣,畫畫。」孩子的塗鴉心思很單純,沒有任何一種活動像塗鴉能滿足他的創造表現。作者看到愛塗鴉的孩子就彷彿看到童年的自己,想要呵護、支持這份單純的心,而有書寫本書的動機。

本書參考「Child Development」註2把2個月至24個月大分類為嬰兒,每半年為一個階段詳述嬰兒的發展,嬰兒期總共四個階段。在本書中2歲以後的孩子通稱為幼兒,沒有特意使用學步兒來分類,而是以實際年齡區隔塗鴉表現。作者建議12至15個月大的嬰兒開始塗鴉。但是尚在嬰兒期的新生命,真的有能力塗鴉?會太早塗鴉?這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慮,這些疑慮就像做研究的假設,需要深入討論。由於作者長時間引導兒童創作,有許多機會接觸各種年齡的幼兒,更進一步研究大腦發展和神經元運作,發現從培育的觀點塗鴉是培養大腦的好方法,孩子們也從中獲得樂趣和滿足。

行為主義與鏡像神經元
嬰兒塗鴉屬於行為的範疇,人的行為一方面由中央智慧所監控、計畫,另一方面由沒有心智的機械系統來執行,這是常識心理學的「雙元論」,簡單的說就是由智慧的大腦下命令給沒有心智的手做出塗鴉行為。但是在這之前嬰兒未曾塗鴉,塗鴉需要眼睛偕同手握筆,控制施力畫在紙上,嬰兒的大腦在沒有主觀的經驗之前,是沒有能力下命令給手做出塗鴉的行為。

嬰兒未曾塗鴉,尚未建立他的主觀經驗,所以嬰兒第一次塗鴉純粹是感官刺激的反應。假設你在嬰兒面前抄寫電話號碼,卻被嬰兒搶奪了筆,請不用懷疑是你刺激了嬰兒,讓嬰兒採取行動。你握筆寫字的視覺訊號進入嬰兒的眼睛,由視網膜經由視丘 (腦的中樞) 傳遞訊號給鏡像神經元,再整合訊號後,做出搶筆的反應。嬰兒眼睛 (視覺) 和手 (觸覺) 的感官一前一後密切聯結,他想要模仿你在紙上寫字,他的敏感性、好奇心催化了創造力,促成塗鴉行為。

視覺訊號由眼睛接收,刺激嬰兒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讓他想要模仿的欲望,是未來引導嬰兒塗鴉的關鍵。鏡像神經元 (Mirror Neurou) 顧名思義就是科學家比喻大腦中的這種神經元,好似反射他人行為、心情、感覺的一面鏡子,它的任務是協助人模仿。由於鏡像神經元的模仿機制,讓我們可以去預期人的模仿行為。自從1977年梅哲夫 (Andrew Meltzoff)在實驗中發現42分鐘大的嬰兒會模仿之後,模仿順勢成為嬰兒學習的一種方法。我們計畫讓嬰兒塗鴉,由成人在嬰兒面前塗鴉,刺激嬰兒做出模仿的行為,借重鏡像神經元的機制來引導嬰兒塗鴉。

起初嬰兒塗鴉屬於感官刺激的運動快感,由於孩子從眼耳鼻口觸接收外界大量的感官刺激,他仰賴感官刺激去建立主觀經驗註3,最先畫出運動感知塗鴉。而後嬰兒身心成長,加上生活空間和時間上的連續性,協助嬰兒進階理解環境並與之互動,經驗與心智漸進影響長大後的幼兒塗鴉,充實表現內容,塗鴉於是能誠實地記錄孩子的生活和感受。

嬰兒塗鴉培育大腦
許多研究證實藝術創作可發展兒童的創作力,培養美感,嬰兒塗鴉同樣也能獲得相同的好處,這無庸置疑。事實上,嬰兒塗鴉真正的紅利,是行為主義的刺激與反應,塗鴉行為刺激大腦內神經元的數量增加、突觸聯結,「用進退廢」的情況就像似一個小型迴圈,嬰兒越塗鴉,越刺激神經元和突觸,有益大腦發展,特別是在幼兒3歲關鍵期來臨之前,由於生命初期的可塑性最大,獲益最多,所以作者建議嬰兒在12至15個月大開始塗鴉。

嬰兒從初期的運動感知塗鴉發展至圓形塗鴉,是一個緩慢,值得耐心期待的進化過程。我們一方面以行為主義和鏡像神經元的機制做為引導嬰兒塗鴉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遵從創造性取向學派 (Creative orientation) 提倡的藝術創造與過程需順應兒童自然發展的原則。一旦嬰兒開始塗鴉就減少介入、不干擾孩子自由表現,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個人內在的本能和性格,也有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

塗鴉一方面是嬰兒的運動,另一方面也是他的遊戲,嬰兒享受遊戲中的玩樂趣味,無須設定目標,請成人不要教導孩子畫出可被辨讀的圖形,也不要批評孩子的塗鴉,因為那些看起來混亂、粗雜的線條其實充滿潛力,自有其蛻變的時程。在嬰兒語言未能發展到足以說明他的想法之前,那些線條紓解嬰兒的能量,訴說胎兒期的記憶,同時展現他的敏感性和創造力,在這個時間點,嬰兒就像似一位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用最直覺、感性的筆觸畫出每一條線,和每個點。

   
 

◎第一章 認知的起點
新生兒聽到母親聲音,會更用力吸奶,而聽到其他人的聲音吸奶速度就放慢下來呢?去除巧合,剩下的可能是孩子在胎兒期不但有聽力還有判斷力,所以提早決定他的喜好。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曾說:「我們一被生下來就開始學習。」這是大部分人的錯覺,認為新生兒就像一張白紙,等著被生下來後加添內容。事實上,現在科學家利用新的儀器偵測胚胎,發現他們能在收到母體和外界的刺激後做出反應,有初步的認知能力。偵測的結果告訴我們,胎兒的學習早在無法被評量前就開始了。

計畫讓嬰兒塗鴉,我們把收集資訊的時間提前至胎兒期,去探究更早期的生命形式,回朔至那些行為、記憶零狀態的受精卵-在兩個永恆之間的一點時間閃光註1,跟隨觀察細胞分裂時程、胚胎發育,以及胎兒感官發展,了解胎兒身體與四肢的反應,知道他們的眼睛何時能看見?耳朵何時能聽到?手何時能抓握?這些能力都是支持嬰兒開始塗鴉的基礎,協助我們描繪嬰兒塗鴉的藍圖。

新生交響曲
性愛發生的兩週之內,受精的卵子急遽變化,在這個世界上最殊榮的生物將在母體的子宮中成長,以卓越的效率在三十八週內從受精卵、胚胎、胎兒三個主要階段晉升為新生兒。子宮是女性生育的器官,造型上像似一個高腳的杯子,在宗教繪畫中以「聖杯」的樣式隱喻和呈現,象徵著母體的子宮無條件給予、犧牲奉獻的精神,生命將在這裡孕育、成長,這是多麼奇妙的恩典!

新生交響曲即將展開第一樂章受精卵奏鳴曲,卵子受精之後的進度不但掩人耳目還相當有效率,很快地在36小時後分裂成為2個細胞,一週長成100~150個細胞升級為受精卵,緊接著屬於內、外器官的細胞差異化漸增,二週後受精卵在子宮內壁著床。人類胎兒是需要孕育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子宮一方面安全, 有24小時守護。另一方面也提供養分,胎兒自始自終全仰母體,輸送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等成分,子宮是孕育胎兒的器官,被包含在廣義的母體環境中,是新生命初期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細胞分裂隨著時間按部就班的進行,那是一種正面略帶盲目的節奏,由於未知而暫時免除墮胎的危機與爭議,發生在一位婦女知道自己懷孕之前,在她體內的胚胎便以每分鐘二十五萬個細胞的成長速度衝刺。卵子受精後的第二至八週,進入第二階段的胚胎期,節奏分明且循序漸進,首先是胚胎最裡的內胚層,細胞發展成消化和呼吸兩種屬性,而中胚層稍後在第三週發育成循環、骨骼、肌肉部分;在胚胎最外層的外胚層,細胞再長成為神經系統和表皮外觀部份,身體由這三個胚層分別發育。人類的生命之所以珍貴,是在於這種層層進化、分裂的繁瑣過程,還維持著精準優雅的時間節奏。目前胚胎還看不出個體的模樣,但是緊接著在第四週複雜的大腦皮質逐漸發育,胚胎就會隱約顯現形狀,到了第六週胚胎的外形就會有比較清楚的輪廓。在大部分的孕婦介於六至八週發現自己懷孕時,胎兒已經長成如同縮小版的成人,新生交響曲的第二階段胚胎小步舞曲感動落幕,沒有即興片段,完全繼承生物進化的諸多典範。

自婦女懷孕的第九週起,我們改稱他為胎兒,因為他會「動」,有了更接近真實生命本質的動能與知覺,歌詠生之美妙的最終樂章響起,在預產期三十八至四十週到來之前生命茁壯於子宮,把人生當成超自然信念之後,胎兒即將誕生於人世。註2,一無反顧地展開她/他的人身 (生) 壯遊。此時,占據胎兒身長比例中最大的腦部開始工作,由大腦指揮生命主旋律。這時嬰兒對電鈴、關門聲、狗吠等較大的聲音會有胎動或踢腿的反應,已經有打嗝,彎曲身體的行為。胎兒以一暝大一寸的速度成長,用每週進程歌頌即將誕生的喜悅。到了第十週尺寸尚小型的胎兒在溫暖子宮中有充裕的活動空間,優游在羊水中滑動手臂和抬腿,羊水由胎兒的口中吸進呼出,母體體內生理運轉聲不算寧靜,但是規律的心跳卻讓胎兒相當安心,是一種陪伴,是子宮中深刻的銘記。

到了第十二週胎兒約有7公分長31公克重,開始有吸吮和轉動眼球的動作,感官中的嗅覺即將啟動,促進他的感覺更加纖細敏銳,除了子宮內的營養來源,他的小味蕾逐漸分辨出母親食物的味道,母親吃蜂蜜,羊水有甜味時他還會多吞上兩口。註3 這時候胎兒具備的感官知覺,已有能力回應外界的訊號,但是除了偶而動動手或蹬蹬母親的肚皮,胎兒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營養和睡眠是神經細胞發育的重要條件,胎兒有90~95% 時間處於睡眠狀態。摘錄自[嬰兒塗鴉]第一章的1節
◎第2章大腦與塗鴉
站在收銀機前,你多快算出找回的零錢?面對黃燈,你多快決定過馬路?接住球,你多快投籃?這些疑問只需要幾百毫秒在大腦中處理完畢,大腦中的神經元在一到一百毫秒內可以同步發射,快速處理進入大腦內的訊息,效率如此驚人的大腦有一千億個神經元隨時待命 (每一個神經元容納 6000 個突觸),只有 1.36 公斤,只需要一個約 20 瓦的燈泡的消耗功率,堪稱是世上最省電的超級機器,大腦更神奇的是在我們毫無所悉的情況下悄悄地完成任務,讓人連讚美的語言也來不及說。

大腦的面貌
Brain 是英文的大腦,Mind 是英文的心,有時也會被翻譯成大腦、頭腦、心神和心智,這些字詞讓人理解到大腦功能的一部分,Brain 和 Mind 有重疊的意義,有時 Brain 也被稱作心智是大腦具體的抽象描述,由於大腦中存在一個太過神秘的空間,很難用簡單的字詞說明其完整的概念,任何的解釋都只觸及冰山一角,不僅如此,人對大腦的認識還受到當代文人的影響,衍伸出各種表述。

在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研究大腦最著名的要屬達文西,他請求教宗提共犯人或亡者的大體讓他解剖研究,徒手繪出大腦的剖面圖,詳細記錄頭骨與皺褶的大腦皮質 cortex。達文西在攝影尚未發明前,為大腦的構成做了寫實的詳盡描繪,在那時還沒有人知道大腦皮質的區域都有它所屬的功能,以統整的方式處理外界的訊息,而不是各自為政。到了十六世紀人們認為大腦是座巨大的倉庫,把所有的人生寶藏都儲藏在裡面,這種說法聽起來像是個想像力豐富的貴族收藏家,投射大腦無限的遐思,卻缺乏心智的動態描述,直到十七世紀的哲學家笛卡兒認為身體和大腦就像似一部機器,會觀察產生想法,支配身體各部分的動作,還能產生慾望和激情,涉及大腦心智的部分才有粗略的說法註1。不同時代的人對大腦有不同的看法,每一種定義,都代表當代人所認知的面向,十九世紀的大腦被認為像一台紡織機,進入到二十世紀大腦最常被比喻成電腦 註2。

人對大腦的每一種說法,每一種定義,都代表當代人所認知的面向,雖然無法完全解釋大腦,或多或少加添人對自己項上人頭的認識。早期的人除了一把尺和秤重的度量之外,也沒有太多觀測儀器,人體的解剖又受限於神話、宗教、迷信,害怕掀開腦袋後會看到裡面躲藏的惡魔,初期人對大腦的研究主要來自戰場上醫治傷兵的經驗,醫生從治療傷兵的觀察做出病灶的推演,到了近代由於科技儀器的輔助,更接近大腦真實的狀態。

人類有能力從最小單位的神經元去研究大腦的活動,是拜霍普斯金大學的教授蒙特卡索 Vernon Mountcastle 在 1950 發現的微電極所賜,它能感測微小的電流訊號(約千分之一秒),偵測神經細胞彼此間傳遞的訊號電流,發現大腦內不為人知的隱匿活動。蒙特卡索用微電極去觀察神經元和它們彼此之間的訊號電流,單個神經元區分為樹狀突 dendrite、軸突 axon、細胞體 cell body 三個部分各司其職,由細胞體負責維持神經元的營養與壽命,樹狀突和軸突掌管收發訊號,樹狀突負責接收其他神經元傳來的訊號,讓軸突把訊號傳遞出去。

每次神經元接收到訊號,都可能使樹狀突更活躍,特別是在人受到刺激或學習新事物時,樹狀突就會成長,從舊的向外長出新的樹狀突,如同一棵樹從主幹長出新的小樹枝,有收到刺激的樹狀突會擴充它的樹狀突範圍,相反的沒有接收刺激的樹狀突就不活躍,縮減它的範圍和活躍程度,長時間缺乏彼此聯繫的神經元便會斷開樹狀突的連接。這好像我們學習新的技能,常常練習就會熟練,偶而練習時,樹狀突雖然有聯繫,但技能並無法精進,一旦停止練習就中斷樹狀突的聯繫,斷開神經元彼此的連接,久而久之技能就荒廢了,這就是大腦神經元「用盡退廢」的原則。

突觸超連結
神經元在很短的時間便接收到足夠的電流訊號,啟動補充營養與收發的電流,隨之連繫數千百個神經元一起行動,引發神經傳導的化學物質去傳訊突觸 synapse,突觸是神經元與神經元傳遞電流和化學傳導物質的特異性接頭,每一個神經元約容納六千個突觸,它通常形成在突觸前細胞的軸突和突觸後細胞的樹狀突之間。突觸負責容納訊號的收發,同時連繫起附近神經元的樹狀突 註3。1949年由加拿大心理學家海伯 Donald Hebb 證實當人們學習新事物也會使神經元產生新的連結,每當兩個神經元持續同時發射,這兩個神經元就會有化學上的變化,而緊密的連結在一起,變成一同發射訊號的神經元。依據美國生物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艾德曼 G. Edelman 在 2000 年的說法:大腦皮質約有三百多億的神經元,可產生一千兆個突觸連結。如果試圖計算到所有的連接,我們看到的將會是超級天文數字,十後面至少有一百萬個零 註4。亞洲人平均頭圍約 56.65 公分,男性的頭圍較女性大 2.5 公分,頭部是儲存大腦的容器,心智透過在當中的神經元運作,艾德曼的數字與頭圍尺寸,推演出神經元大軍的超級數量,事實上,千軍萬馬的突觸在極短時間內分工合作,同步傳訊,才是情節中最振奮人心的橋段。每當我們談論人的行為時,我們談論的其實是隱藏在樹狀突與軸突之間的突觸行動,由突觸傳遞的訊息啟動了行為,包含人心理的處理 (內心戲) 與行為的處理 (實際動作),所有內隱與外顯的廣義行為。摘錄自[嬰兒塗鴉]第二章的1與2節

◎第3章 感官發展與塗鴉
新生兒剛出生時微弱的意識和心智,由身體成長主導起初的進展,眼耳鼻口觸的感官訊號與時俱增,手成為行為的前鋒。自嬰兒的手有能力伸展接觸到外界,每一天的生活便是積極而豐富的探索,手和腳最快展開實質的行動,靈巧的手率先啟動觸覺的感官里程,手知覺母親的距離、絨毛玩具的柔軟、水的溫度,所有物體的樣態、質感、距離等,都將等待手一一去認識。手是沒有心智的機械系統,塗鴉涉及的其他感官能力需要一段成長發展時間,作為操控和感知的基礎,等待嬰兒的發展到達可塗鴉的階段,才會由大腦指揮,聽力留意聲音訊號,視力輔助行動,手掌和手指偕同抓握,等候指令執行動作。

達爾文反射
新聞播報中曾經出現一張新生兒伸出手拉住醫師袍的照片,大多數的人看到這張照片都會心一笑,照片中的新生兒懵懂無知,卻作出戲劇性的肢體動作,這張照片說明新生兒有能力抓住東西,只是讓他抓住東西的機制,和未來塗鴉握筆的並不相同。每當有東西碰觸新生兒小手掌的範圍時,他未經思考反射性地彎曲手指,緊抓著不放,使出的力道大到令人驚訝,這種反射被命名為「達爾文反射 Darwinian Reflex」。這是新生兒的本能行為,目的是練習、管理未來的生存技能,反射在新生兒一出生就有,但是到了某個折返點之後,反射性的行為便開始減弱,歷經五至六個月後逐漸消失,小兒科醫師可經由反射的行為觀測新生兒神經系統有無正常發育。

除了與塗鴉相關的「達爾文反射」,新生兒還有吸吮反射、摩洛Moro反射、走路反射、腳掌反射、游泳反射等。不同反射的運動目的是觸覺感知的深層試探,是未來發展的提前練習,反射行為與嬰兒發育次序、年齡有高度相關,有些會在幾週後消失,有些則需要幾個月才會消失,有些反射與動物行為相似,被認為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保留的鎂光燈記憶,在短暫出現後消失無蹤。例如:新生兒腳底反射、達爾文反射和中南美洲熱帶雨林的樹獺掛在樹上的動作相似。反射因觸覺所引發的行動是源自動物生存的本能,涉及求生、自衛、繁殖….等種種基本需求,被推測與進化過程所保存的殘留遺澤有關,但尚未被研究與證實,科學家將新生兒的種種反射行為統稱為「古老的反射Archaic Reflexes 」。註1 這個名詞很容易被理解「反射」行為源自人類最原始的古老記憶,目前我們對新生兒的反射了解很有限,只確定它隨著嬰兒長大,逐漸減弱至消失。

新生兒的「達爾文反射」漸漸消失,在另一方面,他的手和手指頭的靈活程度相反地漸漸增強,兩種動作看起來極為相似,同樣是手掌和手指的抓握行為,但是在意義上是不同的,反射是一種靈光乍現的能力,另一種是穩定而漸漸精進的技能。有些專家認為「達爾文反射」是動物嬰兒在出生時,為了抓住母親身體的皮毛所作的反射動作,動物嬰兒的求生本能促使他去抓住母親,唯有緊跟著母親才有生存機會,受到保護與餵養長大,用手抓是基於求生的直覺,這種本能在進化過程被保留在人類的基因中,成為「達爾文反射」。

或許有人和作者一樣好奇,「達爾文反射」可能讓嬰兒更早塗鴉嗎?作者曾經把筆交給一個七個月大的嬰兒,企圖觀察他的反應,孩子看起來對筆不感興趣,作者拿出更多顏色的筆,並在孩子面前畫渦形線,他不但沒有意願用筆塗鴉,反而抓起筆放入口中,去嚐嚐筆的味道。其實不只筆,嬰兒會把所有能抓到的東西都放入口中嚐一嚐,滿足口腔快感是出生至十二個月大嬰兒的首要驅力,握筆塗鴉的行為引不起他的興趣,當我們給嬰兒筆,他的內在意識比較想知道這枝筆好不好吃,用口嚐嚐筆是孩子的本能,也是目前他認知東西的方法。所以,我們不建議藉著「達爾文反射」這種逐漸消失的能力,讓嬰兒塗鴉。有些專家在實驗中藉著嬰兒的「走路反射」,扶著嬰兒的雙臂,訓練他站立和走路,結果證實在「走路反射」時期練習的嬰兒更早學會站立和走路。但是這也引起科學家們的質疑,認為太早學習走路嬰兒的脊椎、雙腳會承擔過度的重量,容易讓嬰兒雙腳勉強支撐體重,導致骨頭變形或受傷,這可能是「走路反射」在新生兒出生後二個月後消失無蹤的原因。

塔夫茲大學教授飛利浦Philip R. Zelazo 表示:「我們最好不要竄改嬰兒的任何一種反射時程,有些人建議利用反射的當下能力讓嬰兒作出超齡的行為,例如:讓二個月大的嬰兒走路,而引起關注。比較合理的情況是把嬰兒看待成手無寸鐵的生物。」專家的主張是為了嬰兒健全的發展,也許過於保守,但是他們的建議相對是安全的,我們希望嬰兒未來發展更好,卻不需要在嬰兒的脆弱階段去測試孩子對過量承擔的能耐,而是配合發展尋找適當的培育時機。

作者沒有積極探索嬰兒塗鴉年齡的下限,由於嬰兒的視力要滿一歲才發展到與成人相當的程度,另外參照佛洛伊德的理論,一歲前的嬰兒經由口腔獲得基本生存與快感,在嬰兒快樂原則驅動下「吃」是一種滿足的行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從「吃喝」中獲得大量營養和生活經驗。如果我們讓嬰兒在口腔期就塗鴉,照顧者需要耗費很大的注意力,阻止嬰兒把所有的紙、筆放入口中,承擔一不小心吃下東西的風險。在這時候塗鴉我們一方面要阻止嬰兒去滿足口腔快感,又給他機會把紙筆放入口中,這對於不辨世事的嬰兒來說有著無法理解的矛盾,所以在口腔期減弱至結束的時間才考慮讓嬰兒塗鴉。
摘錄自[嬰兒塗鴉}第三章的1節

   
 

◎林慧如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藝術教育碩士MA、藝術創作碩士MFA,是位老師和藝術家。曾經任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美術教室、國中、大學。
作品獲得Therese Ralston McCabe Connor Bequest Award、台北縣政府獎、國家文化藝術基會補助、紐約素描中心註冊藝術家。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
   
 
2.小島先生
3.病中札記:一個乳癌及多系統萎縮患者的內心世界
4.貓與狗
5.愛相隨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