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實用藥癮團體治療八堂課:理論與實務
  實用藥癮團體治療八堂課:理論與實務
  陪伴戒癮者擺脫藥癮、走出深淵、了解自我價值的最佳處方!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秦文鎮 醫師
類  別:醫療保健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3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6267105153
裝  訂:平裝

定  價:NT$28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失智不失志:專科醫師教你預防和改善失智症
失智不失志:專科醫師教你預防和改善失智症

失智症患者越來越多,本書由兩位專科醫師教你預防和改善失智症。

 
用對自然力讓毛孩活得好:自然醫學博士愛用的寵物平衡療育
用對自然力讓毛孩活得好:自然醫學博士愛用的寵物平衡療育

集西醫與中醫之長的新系統,打造2萬個健康毛奇蹟

 
活出兩倍的人生:第一本長照教戰手冊
活出兩倍的人生:第一本長照教戰手冊

◎第一本完整的長照教戰守冊,讓你在照護的路上不孤單!

 
十九世紀華南鼠疫兩岸三地中(漢)醫治則
十九世紀華南鼠疫兩岸三地中(漢)醫治則

從比較醫學史到應用醫史學,以華南鼠疫漢醫為例,為當代傳染病研究提供完整的案例。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目前國內多數毒品濫用或成癮個案,皆無實證療效藥物可治療!
◎行為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技巧運用,是從事藥癮治療相關專業人員需具備的重要知能。
◎本書為台灣藥癮治療專業人員從事臨床藥癮團體治療處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的重要 參考。


藥癮為一種慢性的腦部疾病,
更是一種特殊表現的「習慣行為」,
為導正「重藥物治療,輕行為治療」的偏差,
促發用藥行為改變的「動機」及降低個案「阻抗」為藥癮治療的首務。,
而「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的運用,更是讓行為改變的團體治療模式能以更具體、易操作及具實證的面貌呈現,並已在實際藥癮團體療程中看見新契機!

秦文鎮醫師以「動機式晤談法」合併「跨理論模式」,超越了認知行為治療(CBT)的框架,設計了八堂「藥癮團體治療課程」,活化了動機式晤談法於團體動力推移的力量,
使團體成員及團體帶領者於每一次的團體療程都能有新的體驗與領悟。


動機式晤談法四個核心精神
(夥伴關係、接納個案、以個案利益為出發點、促發個案的個人動機)

跨理論模式之行為改變5個階段
(懵懂期、沉思期、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

八堂臨床實務「藥癮團體治療課程」

運用團體課程的設計,協助個案降低阻抗,並往正向的行為改變過程推移。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05153.pdf

   
 

藥癮為一種慢性的腦部疾病的概念,已由無數的實證醫學驗證無誤,惟過度強調其腦部疾病的觀點,卻易忽略藥癮疾病是以一種「習慣行為」來表現的特殊性;致目前台灣臨床藥癮治療,出現了「重藥物治療,輕行為治療」的普遍現象,若不及時導正上述偏差,恐將令台灣的藥癮治療水準落後其他先進國家,而政府近年積極投入的龐大藥癮治療資源,也難見成效。
由於近年台灣毒品相關法規的修法,大幅增加一、二級毒品施用者裁定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人數(近年每年約有7、8千人由地檢署裁定至醫療機構進行藥癮治療),其中又以二級毒品施用者為主,約占八成。因此更突顯行為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技巧運用,是從事藥癮治療相關專業人員需具備的重要知能。
自1980年代的「動機式晤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強調行為的改變首重動機的促發後,成癮的治療模式有了劃時代的改變,更突破了以往心理衛生領域最常用的認知行為治療、心理動力分析或是傳統的衛教認知技巧。而奠基於動機式晤談法,繼而有「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的發展,更是讓行為改變的治療模式能以更具體、易操作及具實證的面貌呈現,該理論是以動機式晤談法的精神及技巧為靈魂,融合各行為治療學派理論的核心精華而成,非常實用,也是從事成癮治療專業人員應具備的知能,本書有專章介紹上述理論。
近年我本身以動機式晤談法合併跨理論模式設計了八堂藥癮團體治療的課程,配合屏東縣毒防中心「緩護療藥癮治療金三角模式」,在實務操作過程中廣邀社工師、護理師及心理師為協同帶領者來培力更多藥癮治療專業人才,於整體療程中,藥癮個案及參與的協同治療專業人員均對此課程設計給予許多正向回饋;在某種使命感的驅動下,我將以上八堂課之理論基礎與操作實務彙整成此書,期能嘉惠更多同道及後進,共同為台灣的藥癮治療努力。

   
 

1動機式晤談法精要

動機式晤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最早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William R. miller博士於1983年發表於Behavioral Psychotherapy 期刊中的原著,而第一版的動機式晤談法專書則由William R. miller與英國的心理學家Stephen Rollnick博士合著,於1991年出版問世,兩位作者都是長期從事成癮行為、心理衛生及愛滋病等相關領域之臨床治療、疾病預防和學術研究的傑出學者,更在上述領域貢獻良多、獲獎無數。第二版的動機式晤談法則於2002年出版,時至今日,該書已於2013年完成第三版的出版。在以實證醫學為依據的基礎上,該書每十年更迭的新版中都彙整了最新的成癮行為之腦科學研究發現及治療與預防,更值得一提的是自1991年第一版動機式晤談法出版至今,已有超過25,000篇期刊論文引用過動機式晤談法,超過200個關於動機式晤談法的隨機臨床試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發表,目前動機式晤談法已是精神醫學、心理學及健康照護促進領域的暢銷書籍。
值得特殊推薦的是2013年出版的動機式晤談法,其奠基於過往第一、二版內容於實證研究的運用成果,更加入了語言心理學(psycholinguistics)運用於行為改變的理論與技巧,成為第三版書中的重要元素,作者強調該版有超過90%的內容是新的,尤其是將動機式晤談法的運用以四個過程的模式(four-process model)重新框架,書中並以豐富的真實臨床案例分析及會談技巧對話內容,引導閱讀者學習及領悟動機式晤談法的核心精神及臨床運用技巧。

若要概述動機式晤談法的精髓及其之所以在近30多年來在「行為改變」(behavior change)的領域廣被運用的原因,兩位作者在該書前言提到的「尊重個案自主權」(autonomy support)及「以個案的利益為出發點」(compassion),兩大元素正是貫穿整本書的靈魂及特色。因為,在藥癮治療的臨床實務過程,大部份的個案其實是知道「毒品應該戒除的」、「行為是必須改變的」,但是,「知道」不等於「做得到」,且個案甚至能預測「復發」(relapse)的歷程,卻在毒品面前束手無策……,上述的一切,核心的原因為個案雖然知道改變及預防復發的方法,但卻缺乏能持之以恆的改變「動機」(motivation),故陷入復發的惡性循環,最後因習得無助而放棄改變。故該書兩位作者強調:專業治療者於個案行為改變的過程中,首重促發個案的改變動機,個案需要的並不是被灌輸(installing)知識,而是喚起(evoking)個案內在關於改變的想法與動機,並從探討用藥行為的矛盾中創造不一致性,強化個案的優勢以穩固其改變的承諾,進而發展出具體可行的改變行為。作者形容動機式晤談法的互動過程像是兩個人的華爾滋舞蹈,不是摔角比賽!極其傳神到位。

第三版的動機式晤談法全書以宏觀的四個過程模式(four-process model)為章節的主要架構,包含:建立關係(engaging)、聚焦問題(focusing)、促發動機(evoking)及擬定計劃(planning)。上述每一個過程中,作者都將動機式晤談法的靈魂核心精神PACE(partnership、acceptance、compassion、evocation)輔以OARS(open questions、affirmation、reflection、summarizing)四個技巧的運用,呈現於書中無數的行為改變案例之會談過程,引導讀者有系統性的理解與學習,此書雖僅400餘頁,惟因內容精闢、創新的會談操作技巧令人嘆為觀止,致初讀此書,難免卻步,吾人自認資質平庸,閱讀全書數遍後,僅自認略懂,故野人獻曝,與同道及後進分享。



2跨理論模式概論

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是由美國兩位心理學家James O. Prochaska 博士及Carlo C. Diclemente博士於1984提出,兩位學者都是長期從事行為科學研究的專家,並發表無數的學術論文及專書,貢獻卓著、獲獎無數。

該理論的形塑,係奠基於上述兩位學者長期於臨床治療及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大部份能獲致成功的行為改變者,不論是否接受正規完整的治療,有其共同的特徵及改變的機轉,而且,這些特徵與機轉是有時間序的往前推移的,這也是跨理論模式對於行為科學及心理學領域最大的貢獻,其後並被廣泛運用於成癮行為的治療的主要原因。

跨理論模式包含三個主要面向:5個階段(stages)、10個過程(processes)、兩個指標(marks),而該理論之所以在近30餘年來廣為運用於成癮行為改變的治療,且經實證醫學確認具療效,其主要的原因即是,跨理論模式強調行為改變的治療模式,須依個案於不同的階段,擬定不同的治療策略,惟有正確辨識出個案改變階段的治療策略才能協助個案往成功改變的過程推移!這便是該理論異於其他治療理論模式的主要立論基礎。

跨理論模式顧名思義便是融合了各心理學的理論及治療的技巧,因此,舉凡有關行為改變之具實證基礎的行為表徵、行為認知、介入技巧及療效評估等各理論學派,皆為跨理論模式所引用,包含了:動機式晤談法(MI)、簡短介入(brief intervention)、認知行為治療(CBT)、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及充權理論(empowerment)等。

在藥癮治療的過程中,關於「復發」(relapse)這現象,是個案與治療者需共同面對的議題,更是目前台灣關於藥癮治療之「療效評估」於衛政、司法體系、社政及社會輿論的論辯焦點!惟若回歸科學實證,依跨理論模式的觀點,宏觀而言,在行為改變未達穩固(solidfy)之前,行為是呈現循環(cyclical)而非線性(linear)的,亦即,在成癮治療的領域,應視復發為療程中(或更宏觀的以個案的人生而言)正常的現象,故評估治療成效,應以跨理論模式之兩個行為改變的指標(marks):決策平衡(decisional balance)及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否產生正向的變化為依據,因此,不論對治療者或個案而言,都應視復發為重新檢視上述兩個指標的最佳時機,因為,可以再次擬定對個案更有效果、更新的改變治療策略,這也正是動機式晤談法強調「復發是重新框架(reframing)」的好機會,因此,個案與治療者都不需為「復發」而感到挫折!
以下簡介跨理論模式的主要架構:

改變五個階段
(5 distinct stages of change)
(各名詞定義於本書下列八堂團體課程中詳述)
懵懂期(precontemplation):
行為改變的最早階段,個案對於自己的問題行為並未覺察或是不在意,例如,酒癮的個案,無法覺察到每次飲酒過量後,對於工作及家庭的負面影響。研究指出,處在此階段的個案,在未來的六個月內,不會思考問題行為的改變。
沉思期(contemplation):
此階段的個案開始能覺察及關注自己的問題行為,並思考如何解決,也能開始將改變的想法與其重要的個人價值觀連結。例如,藥癮的個案開始嘗試去了解及認識藥癮的治療方案,但尚未開始進行改變。
準備期(preparation):
此階段的個案會在30天內開始改變其問題行為,並能對改變作出承諾,但是,此階段的個案未必能從過往行為改變的失敗經驗中,發展出新的最適行為改變方法。
行動期(action):
此階段的個案開始採取行動改變其問題行為,例如藥癮者將用藥的工具丟棄,或開始進入各種藥癮治療之療程等。
維持期(maintenance):
此階段是行為改變的最後階段,此階段的關鍵為個案於行動期發展出的正向行為與新的生活型態要能持續,所以,個案是否能在此階段不斷強化其自我效能,及在充滿外界刺激的日常生活中運用適當的人際互動技巧,將是其是否會復發的重要因子

改變十個過程
(10 processes of change)
(各過程定義於本書下列八堂團體課程中詳述)
經驗過程(experiential processes):
1.意識覺醒(consciousness raising)
建立關於問題行為的覺察與認知。
2.情感覺醒(emotional arousal):
透過以往問題行為的負面經驗,思考改變策略。
3.自我再檢視(self-reevaluation):
探討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問題行為的連結,創造不一致性。
4.環境再檢視(environment reevaluation):
重新檢視問題行為與個案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因果關係。
5.社會揭露(social liberation):
透過社會資源的連結,協助個案對於其問題行為之去標籤化,並進一步建立穩固的外部支持系統。

行為過程(behavioral processes):
1.風險控制(stimulus control)
討論促發問題行為的刺激源,以發展有效的行為改變方案。
2.反制約(counterconditioning):
增強個案對於刺激源的覺察能力,並發展出異於過往的正向替代行為。
3.酬償管理(reinforcement management):
探討問題行為改變於個案生活中產生的正向實質影響。
4.自我揭露(self-liberation):
協助個案增加其改變承諾之自信,以維持改變的狀態。
5.支持網絡(helping relationships):
連結各種內、外在支持網絡,協助個案產生更多正向連結,預防復發。

改變兩個指標
(2 markers of change)
決策平衡(decisional balance):能透過行為改變的利弊之決策平衡過程,作出正確的決定,改變問題行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探討高風險情境之處置,以發展出有效的問題解決能力,進而加強其自我效能,以穩固其改變的維持期。


以上內容節錄自《實用藥癮團體治療八堂課:理論與實務》秦文鎮醫師◎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05153.pdf

   
 

秦文鎮 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 碩士
精神科專科醫師
成癮專科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區域教學醫院精神科主任
教育部屏東縣聯絡處青少年藥癮戒治醫療顧問
屏東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諮詢委員
屏東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臨床藥癮治療指導醫師
屏東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社區藥癮團體治療特約醫師
屏東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藥癮治療人才培力督導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
   
 
2.小島先生
3.病中札記:一個乳癌及多系統萎縮患者的內心世界
4.貓與狗
5.愛相隨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