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心理健康─歸屬與勇氣之旅
  心理健康─歸屬與勇氣之旅
  心理健康的配方在於個體需要感到歸屬和平等,並能夠關懷他人。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Betty Lou Bettner
譯  者:張倪綸
類  別:親子共享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6267253700
裝  訂:平裝

定  價:NT$27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愛漂亮的小象芬芬
愛漂亮的小象芬芬

◎小象芬芬不喜歡自己的長鼻子,這個缺點卻在有一天拯救了所有動物們 !

 
大人不敢跟我們說的秘密
大人不敢跟我們說的秘密

全彩圖文+多媒體影音資源,專為青少年設計的性教育寶典,更喚醒對性與愛的尊重與熱情!

 
PM的冒險旅程
PM的冒險旅程

什麼是PM?灰濛濛的天空裡,到底藏著什麼祕密?跟著小粒子們一起出發去探險吧!

 
心靈豐盈~如何追求美好人生
心靈豐盈~如何追求美好人生

八大主題,110篇小品,是說明,也是優美的小散文。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讓孩子覺得有歸屬感,他們會感到安全、安心和友善。
◎孩子看到自己進步,會充滿活力,而且準備做得更多。
◎感到自己有價值和被重視,孩子會知道什麼事情需要去做。
◎受到鼓勵,孩子會準備好迎接每個新的一天,並能夠以有益於他人的方式處理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並實現他們的創造力。

●阿德勒的理論提供每個人實現心理健康所需的四個基本要素:

1.要擁有內在的歸屬感:能感受到與父母、兄弟姐妹、大家庭、老師和朋友的連結,並且知道自己處於一個可被接受且友善的位置。

2.孩子是社會的一員:尋找歸屬感是他們最強烈的渴望,而這取決於他們是否可以感受到自己對家庭或與對其他群體的歸屬感。

3.要擁有能夠持續成長、進步和學習的意識:就如嬰兒為了達到下一階段目標的各種努力是充滿如此多的掙扎,但因為目標太重要了,他不能放棄,也不會放棄。

4.要看看如何才能擁有某種價值感:意義感的需求。每個人都在努力超越自己與生俱來的依賴性,在過程中因為發現自己的能力而感到愉快、滿足或欣慰,於是逐漸邁向獨立。

●阿德勒的理論概念多是以某種形式出現在當今每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理論中,是心理學領域中被借鑑最多,卻也同時最不為人所知的先驅。他始終不斷告訴我們,孩子需要鼓勵。即使有時會感到害怕,仍然需要每天持續建立前進所需的勇氣。

●重量推薦

別忘記時刻要能鼓勵孩子,要讓孩子從內心發展出歸屬感,在追求生命意義的同時更要兼顧社會和諧。──蕭文|暨南大學榮譽教授

每天面對不斷追尋內在歸屬感的犯罪少年,此書提供了我用更有系統的理論與實際的方法、技巧,來思考和面對與孩子們的互動。──鄭麗文|明陽中學學務主任

閱讀過程會讓家長感受到力量和鼓勵感,彷彿找到了富含勇氣且有用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以及重新跟孩子好好相處。──徐君楓|芯耕圓心理諮商所所長

本書中的六塊拼圖也是成人在家庭,婚姻,職場和社會關係建設與經營的六個策略。──楊瑞珠|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700.pdf

   
 

審閱序
楊瑞珠
阿德勒心理學是一個生活哲學……阿德勒相信心理健康的配方在於每一個體一定要感到自己是有歸屬、平等的存在,並能進而關懷他人。── Bettner(2014, p.6)

阿德勒心理學透過《自卑與超越》(原書名文為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譯本引進臺灣後陸續有不少譯自英文、德文和日文翻譯之相關書籍,但能把阿德勒龐大知識體系化為具體可行助人策略的書真的少之又少。

當代阿德勒心理學者貝蒂露博士(Dr. Betty Lou Bettner)從1989年開始根據阿德勒所認為人類有歸屬感、長進、意義和鼓勵的心理需求提出家長和教師可運用在孩子成長的四個關鍵C(簡稱四C:Connect連結,Capable能力,Count 價值和Courage勇氣),如今已多方應用在教養、兒童的遊戲治療、青少年的輔導、創傷治療、家長及教師的諮詢、教師專業社群、組織成員的態度檢核和公共衛生等,無論應用之處為何,四C不但可用來估評協助個人及社群團體的關係效能,也可用來作為促進改變的目標和策略。

筆者備感榮幸地能介紹貝蒂露博士認識臺灣,更感動譯者群付出心力自費出版五本「四C人生:阿德勒心理健康雕塑手冊」。本書是此翻譯系列之第二冊。

本書譯者張倪綸博士/諮商心理師鑽研阿德勒心理學已十來年,對少年矯正學校收容少年多有實務和研究的投入和心得,已在世界、北美和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多方發表,是臺灣第一位以四C概念開發實徵性量表者。在社會貢獻上,我看見倪綸以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和課程召集人角色,在疫情期間不辭辛勞,不計較代價地為臺灣夥伴開設認證課程,即時地為2021年臺灣花蓮太魯閣號事故後辦理線上創傷壓力緩衝團體及一年後的追蹤服務。本書內文和附件內容非常豐富,由倪綸來翻譯真是再好不過!

本書的靈感主要來自魯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所著《孩子的挑戰》一書。德雷克斯博士把阿德勒在維也納創設孩子諮商中心的模式帶到美國芝加哥,也共創了眾所週知的阿德勒大學。貝蒂露博士根據阿德勒所洞悉的人類需求和德雷克斯談孩子行為目的之理論,在本書提供讀者六個息息相關的實際應用的方法和技巧,以讓孩子產生四個關鍵能力。

這六個技巧分別為協助孩子建立和維護各種關係,了解孩子的性格發展,鼓勵孩子擁有內在價值,發現和重新定向孩子無用的行為目的,採用不會引發自卑感且符合社會平等的孩子教養原則,和讓孩子透過團體互動的過程學習分擔責任。

阿德勒心理十分強調人境互動,在社會不斷變動下,人的心理調適其實並無止境。本書中的六塊拼圖也是成人在家庭、婚姻、職場和社會關係建設與經營的六個策略。

因此,筆者邀請各位讀者不只以為這是本有關孩子教養的書,也能廣義地運用本書六塊拼圖為整體的心理健康指南,作為自己和他人心理成長和照護的最佳依據。

(序文作者為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丹佛阿德勒心理生活學院及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辦人,戮力推動阿德勒精神予全球華人;代表著作為《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



譯者序
張倪綸
心理健康是大家口中常說,但確切如何落實與照護仍眾說紛紜且不易聚焦的大議題,此書內容雖然看似是談論如何教養孩子,但亦在談論我們能夠如何於透過培養勇氣以尋獲歸屬的歷程之中,塑造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個體。在這個歷程裡,四C是個清晰有力的指引。

我在少年矯正學校工作的這些日子裡,透過阿德勒的觀點看懂了許多學生行為背後的原因,其實皆來自於無法感到隸屬而採取了錯誤目的。若能理解他們對四C的渴望有何不足,回饋以相對應的鼓勵支持,學生因而產生的改變,有時快速得令人無法置信。

四C概念是當代阿德勒心理學者,也是本書作者貝蒂露博士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容易學習阿德勒心理學所精煉的重要產出。致力推廣阿德勒精神的瑞珠老師,很早期便將四C概念應用在許多不同的領域當中,深知四C不僅可視為是目標,更是落實行動的策略,因而鼓勵我們將貝蒂露博士的四C系列書籍譯為中文,讓臺灣對阿德勒心理學有興趣的夥伴能夠與世界阿德勒心理學發展接軌,了解阿德勒心理學遠不止於教養技巧的培訓,更重視個體孕育心理健康的勇氣養成與人際歸屬之社會建構。

瑞珠老師長年在臺灣、北美及世界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耕耘,與許多當代阿德勒心理學大師皆有合作互動,雖早已獲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的代言人身分(至今仍為全亞洲唯一一人),肯定了老師對阿德勒精神的掌握,然至今仍持續不斷地鑽研阿德勒心理學與身心靈健康的關聯,不斷思索著「如果是阿德勒會怎麼做?」把阿德勒心理學的精神深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跟隨著瑞珠老師學習阿德勒心理學許久,每每在瑞珠老師的訓練和引導之下,讓我有機會可以不斷學習及更新世界阿德勒心理學的發展趨勢和脈絡,也能不斷鼓勵自己生活得更像一個阿德勒人(Adlerian)。

此次接下翻譯的任務,除了是因為老師的鼓勵總有股魔力,能輕易地贏得我們的心,也是因為身為一個阿德勒人,遇有社會貢獻機會時皆應勇於把握。雖然在翻譯的過程中同時也面臨了生活上諸多挑戰,但書中文字卻也時常很立即地給我回饋及鼓勵。

譯書的工作已告一段落,期待此時正翻閱本書的讀者,也可和我一樣因感受到書中傳遞出的阿德勒精神而備受鼓舞,在獲得更多勇氣之後,亦能一起將此份感動再傳遞出去,讓改變從我們開始,讓彼此的生命能因為不斷累積的合作貢獻而變得更美好。

(序文作者為明陽中學諮商心理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投入阿德勒的學習逾十年,以阿德勒觀點探究犯罪少年們的生命故事,並據此獲得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第八屆傑出犯罪防治研究博士論文獎特優)

   
 

歸屬感─建立和維持關係

第一片拼圖:歸屬感

為了幫助孩子擁有歸屬感,父母不僅需要與孩子們建立關係,也需要持續經營這份關係。在《孩子的挑戰》一書中,德雷克斯和舒茲提供了經營關係所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提示。

傾聽。想要強化與孩子間的關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練習傾聽。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時間:花時間去傾聽他們。若我們能安排一次只和一個孩子來共處一段小時光,這對深化彼此的關係會更加有效。

語調。當我們說話時,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的語調,因為這是我們在溝通交流時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友善的語調說話,等於是一種保持溝通順暢的邀請。

玩。「父母往往容易因為太過關心如何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照顧,以至於忽略和孩子相處的重要性。」跟孩子一起遊戲有助於增進團體凝聚力,並顯現家庭的平等與和諧,同時也是陪伴孩子時,最放鬆和享受的方式之一。

尊重。當大人在引導或與孩子互動時,需要有能力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因此,討論是很重要的。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能有多種解決方法,而擅用鼓勵可使孩子在思考過程中充滿創造性的能量。「大人自己必須願意承認每件事可以有許多不同切入的角度,而我們自己的想法只是其中的一種觀點而已。」

上述內容,既不是與孩子爭權,也不是要求孩子屈服,而是分享想法與感受,共同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合作方式。「合作是要竭力爭取的,不能強求。而竭力爭取合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彼此都能暢所欲言,共同探討更好的相處方式。」

想要和兒童,特別是青少年發展出這樣的溝通方式,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嘗試。民主的生活型態是建立在彼此能夠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只有一個人受到尊重,那麼平等就不存在。

阿德勒強調歸屬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生存首要的需求。我們會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定位自己的存在。也因此,當我們稱呼自己為父母、祖父母、配偶、鄰居、女兒、兒子、兄弟、姐妹、同事或朋友的同時,也等同於給了自己一個相對應於這些角色的自我認同。

為了和諧地生活,我們需要能夠感受自己是與他人平等的,需要擁有一個能夠感受到歸屬的位置。當我們能夠感受到平等的歸屬感,我們更能覺得自己是團體、家庭、課堂和夥伴關係的一部分。我們感到被關心,我們才能關心他人。

阿德勒學派的學者們在教養、教育、家庭和伴侶諮商和心理治療領域教導許多有關提升合作、社群感受、尊重和歸屬感的方法。

當孩子或成人覺得與他人失去連結或無法確認自己在群體中的所屬定位時,通常會出現以錯誤行為或方式來追求歸屬感的「症狀」,例如,不放過任何機會去爭取他人對自己的關注。

歸屬感是心理健康的必要需求,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方式去獲得,即使是身處在幫派、極端教義團體,或者其他同樣也無法感到平等和被接納的群體當中也是如此。

與他人連結的需求是如此絕對的重要,以至於常見的懲罰方式是移除一個人的社會連結。假設懲罰光譜的一端是暫停連結,那麼另一端就是單獨監禁。這是一種拒絕的樣態,甚至可與體罰的疼痛相提並論。我們對於歸屬的需求,從生命開始的那天就已出現,並且會持續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在2010年春季刊的個體心理學雜誌中,瑞秋.雪芙倫(Rachel Shifron)描述了病理學與人們在重要群體中缺乏歸屬感的相關性。她透過長期臨床經驗中的案例研究證明了這種關聯性。以下是她文章中的部分內容——可能有很多母親對於接下來她所講述的故事都相當耳熟能詳。

母親和媳婦

近年來,我觀察到年輕已婚婦女和她們婆婆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許多嚴肅或幽默的書籍都講述了許多男人一生中最重要兩個女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他的母親和他的妻子。常見的解讀是認為母親不想與他的兒子分開或放手。但在我的實務經驗中,我發現擔心兒子不結婚的母親其實多於擔心兒子結婚的母親。
的確,已婚婦女與婆婆的關係發展存在著許多困難,而其中大部分困難與歸屬感有關。新娘子想知道:「我會被新家庭接納嗎?我是不一樣的。我來自不同的背景,來自不同的家庭文化,我有其他規範和不同的優先事項。」無論一名年輕女性未來是否能感覺到自己對新的家庭擁有歸屬感,她都可能會經驗到生活中充滿焦慮。當她不確定自己是否被接納時,她可能會將心力放回自己的原生家庭。婆婆則努力確保自己在這對新婚夫婦面前,仍能保有身為父母的家庭地位。婆婆最大的恐懼是她可能會被排除在新的家庭關係之外。下面是一個簡單且簡短的例子,它說明了兒媳的問題:「我到底是歸屬於哪裡?我的家庭還是他的家庭?」
多蘿西30歲出頭,結婚一年。她在一個要求很高的機構中從事全職工作。她是家裡最小的,有兩個哥哥。多蘿西已經接受了兩年的心理治療。最近談到的議題是她對婆媳關係的擔憂。多蘿西知道她的婆婆對她丈夫的人生而言有多重要,所以,她不明白為什麼婆婆對於自己跟他們這對年輕夫婦之間的關係如此敏感。婆婆很容易覺得受到侮辱,期待他們能更頻繁地探望她,也會抱怨覺得他們探望多蘿西家人的次數太頻繁了。
在療程深入地探究了生命風格之後,歸屬議題便浮現出來。多蘿西來自特別重視大家庭聚會的文化背景。但是當平日空閒時間有限,而她仍堅持一定要參與原生家族活動時,這就會形成與婆婆相處之間的議題。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她感到安全、被保護和快樂。漸漸地,她的丈夫也享受到家人的溫暖,並樂意參加那些聚會。當多蘿西意識到她的婆婆非常不高興、甚至生氣,她開始迴避並經常拒絕與他們見面。
作為她的治療師,我扮演成婆婆的角色說了一段話並把內容寫成紙條交給多蘿西,就好像她的婆婆寫了一封信給她:
對我來說,讓我覺得我屬於這個家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們是我唯一的家人:我的兒子、我的媳婦和我的孫子。當我意識到你更喜歡和你的原生家庭共度時光,而我並不屬於那個家庭,這讓我感到悲傷、焦慮和憤怒。

當我讀出這張便條的內容時,多蘿西變得非常激動。她說她不敢相信她的婆婆會對自己在家中的地位產生這樣的威脅感。多蘿西決定與婆婆敞開心胸談談,表達她對婆婆的關心以及婆婆在他們生命中有多麼重要。她也打算要向婆婆解釋,與原生家庭保持密切聯繫對自己的重要性。

只有當多蘿西明白與原生家庭保持聯繫對她自己來說是多麼重要時,她才能理解婆婆的需求。溫暖和同理的感覺將取代憤怒和沮喪。多蘿西有機會與她的婆婆交談,她們開啟了新的溝通管道,這讓多蘿西意識到歸屬感不是一種「非此即彼」的情況。她明白了婚姻的美妙之處在於學習讓自己在多個家庭中找到歸屬。9

當我們想到我們所愛的人,我們會產生溫暖的感覺並渴望與之有所連結。回憶和朋友的相處也會讓我們想要擁有更多這樣的美好時光。這種對歸屬感的渴望是父母之所以需要教導孩子如何交朋友的原因,而這類知識對於經營家庭、學校和工作關係都有幫助,同時也是發展親密關係的基礎。

回想起一個喜歡和我們在一起、很高興見到我們而且對我們有強烈信任的人,是一種非常動人的記憶。這種記憶也包含我們記得自己是如何被這個人的行動影響而產生這種感受,無論他做了什麼,他的行動都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帶來影響。當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經驗到類似感受,我們的互動就會和這些記憶產生共鳴,進而感受到親近或親密。

以下是摘錄自費格遜(E.D. Ferguson)在個體心理學期刊所撰寫的一篇文章內容:

當一個人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時,他就可能會願意與更多人接觸。換句話說,若一個人與他人接觸得越多,這個人就越有可能擁有歸屬感。阿德勒所提出有關動態的、認知的、發展的、社會的心理學都著重於幫助人們理解社會生活中相互影響和交流的本質。這涉及選擇、後果和以社會情懷為導向的價值體系。阿德勒心理學提出歸屬感在人類生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當代的研究學者們仍持續發現各種可用以支持的論述。10

父母們可以發現,除非彼此發展出親密、信任和尊重的關係,否則很難對孩子或青少年產生影響。我們必須給予他們一件最好的禮物,那就是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愛和尊重是無庸置疑的存在。


以上內容節錄自《心理健康─歸屬與勇氣之旅》原著Betty Lou Bettner,翻譯張倪綸.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700.pdf

   
 

Betty Lou Bettner博士
美國賓州專業諮商心理師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Diplomate)
中國上海Wise Edu Plus的創辦人和主培訓師
擔任歐洲阿德勒國際暑期訓練指導委員(ICASSI)

Betty Lou Bettner博士多年來以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理論模式為基礎,以四個關鍵能力在世界各地教導各項人際互動之策略:Connect(連結)、Capable(能力)、Count(意義與價値)和Courage(勇氣),簡稱「四C」。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