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易經解經
  易經解經
  回歸原典,逐句解經,明析觀天法象之理,引領習易之簡易正道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李忠胤
類  別:宗教哲思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5780098
裝  訂:平裝

定  價:NT$78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悟真篇
悟真篇

道家丹經《悟真篇》當代新詮!站在經典的巨人上,讓無為法的實修者,更有底氣!

 
易之潔靜精微
易之潔靜精微

一本絕佳的易學入門書,在簡單易讀中,建立全方位的正確概念。

 
各位先生,天亮了!:喝醉的字在O裡散步應無所住的心
各位先生,天亮了!:喝醉的字在O裡散步應無所住的心

《芬尼根守靈》、比昂、《金剛經》,三種題材的碰撞與交流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南懷瑾先生講述密宗禪定修持法本《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首次出版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透過字源字義解析《易經》哲理,深入淺出闡明其經文環環相扣的特質,入門者與進階者皆適於研讀。
◎解義時援引其他經典互相印證闡發,讀一經而通諸經,可收貫通之效。
◎易經名家劉君祖老師專文推薦,稱讚作者勤奮精思,秀異特出。

依經解經,通經致用

《繫辭傳》云:「《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之理至簡易,不過是講明日月往來變化之道,如此而已。
然而,《易》道至廣大,天地間萬事萬物變化之理,盡在其中。
因此,若能通其理、知其用,則開物成務之功,可得矣!

本書將透過「依經解經」的治學方法,帶領您明白什麼是《易經》「易知簡能」之義?以及如何「 通經致用 」,並以成「 經世濟民 」之功。


「書中主張依經解經,通經致用,都是習易正路。尤見特色的,是從文字象入手,精析卦爻辭的豐富意涵,期於經義有貫通的理解。不少解義處亦引其他經典文句為證,相互發明,又合了易通五經的歷史事實。」
易經名師 劉君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780098.pdf

   
 

能否為亂世找出一條可行的正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日月生生變化之理即是道,其事甚明至易!
我是自一九九五年開始,從劉君祖老師學習《易經》,大概以每兩週一次、每次二個半小時的方式,直至近年才因忙於工作而暫停課程。在此期間,除了完成整個《易經》經傳之課程外,同時還包括《四書》、《老子》、《莊子》、《孫子兵法》等其他眾經典的學習。而這樣的機緣,對我這個來自職場且非文科出身的學生來說,著實幫助我對於《易經》,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全貌,有了比較具體的認識與學習啟發。
過去對於《易經》這本經典雖學之者眾,但咸感其辭義之深奧難讀,一般若無老師的教授講解,僅憑自修並不易窺其堂奧。個人是在認識劉老師之後才開始接觸《易經》,剛開始也是深深困惑於卦爻辭義之難以理解,之後在經過一段時日的學習,才慢慢有些領悟和心得,甚至現在可以將所瞭解彙集成冊。而對於本書之能順利完成,主要當然歸功於劉老師的教導,但其中也包含了許多客觀因素的輔助配合,方能竟其事。

將傳統經典融入人生實務
劉老師上課的方式屬民間私人講學,而在講授《易經》或其他傳統經典時,內容則盡力強調如何化經典義理以成人生實務之利用。學習經典義理最後目的就是要求能「通經致用」,雖然這並非什麼新立論,但是從昔至今註易者雖眾,縱觀其內容說解而真能落實致用者,可說是少之又少。而當一部經典流傳這麼多年,其義理仍幾乎見不到其可「利用厚生」之處,則不禁令人感到懷疑,這經典真正價值到底所在為何?
《易經》之象義難以找到實務之可利用處,是其義理太深奧呢?還是因治學方法一直錯走了道路?經典義理用於進德修業之論述,須找得到其切實可履踐處,否則若只能談虛說玄、空講仁義道德,學之何用?或許就是因為循著學習經典義理必須「求其應用所在」這樣的理路,讓我在理解《易經》卦爻象義時,每每先思索的是─此一爻、此一象實務應用之可能所指,而非侷促在一些舊有註解的框架上打轉。事實上,這種先把一卦卦名當作是論述之主題,再循此主旨去找尋卦爻辭象之可能實務應用連結,從初始模糊,漸漸拼湊成約略輪廓,最後則實在的引領我,順利探索許多看似艱深難懂的卦爻辭象之幽徑。

「依經解經」,以《易經》做為思想總綱領
除了強調研讀《易經》卦爻象義,必須隨時不忘如何「用」之外,劉老師在講解其他如《四書》、《老子》或兵法等經典時,則不離以《易經》做為思想總綱領,然後以一種宏觀,也像是日光的輻射般,利用「依經解經」的治學方式,串聯起眾經典之義理。而諸經典義理彼此間之所以能援引相參、互發其微,實是因為眾華夏經典其學說立論,多源自於法天道自然,故處處皆可見其脈絡相貫通處。舉儒、道二家學說為例,雖稱「二家」,實乃「不貳」,一皆和順天地之道也!
此外,對於一部經典其內容精義的理解,不僅可與其他經典互參以發其要旨,更多時候幾可不假外求,只需從此部經典自身中尋去即能有得。就《易經》而言,雖然僅取一處卦爻辭象而觀,的確很難瞭解什麼是「位不當」或「位正當」?但若願意不厭其煩的理出每一辭象於經中之各相關連處,並加以用心比對與綜觀各處所被賦予之象徵,只要能先領悟其中之一象義,則其他處之意即可如巧解連環般一一順利解得。事實上,整部《易經》各辭象之內容,幾皆可藉由這種「依經解經」的方法而完全得其所蘊含之意。又,本書之所以取名為《易經解經》,主要亦寓意於此!

透過文字象的輔助,掌握卦爻辭意涵
在學《易》的這段期間,個人則有一深刻體會─那就是想要清楚掌握卦爻辭的象徵意涵,透過文字象的輔助實為重要。由於漢文字意象的豐富多藏,能僅以簡單符號象徵,就適切表達出人們的思考邏輯與認知概念,所以許多卦爻辭之精妙象徵含意,即是藉由漢字這種特性而得呈現出來。也因此,在研讀《易經》時,對於卦爻辭中的每一字象皆應好好細思推敲,不但要溯其源頭,以瞭解字象初始創造時所被賦予的意思,同時也應多注意同一字象,於經文中所出現的位置不同,其代表的意思是否也隨之改變,如此才能讓易理象義的學習,獲致事半功倍之效。
舉例來說,若能先明白「事」字成象之因,並知道其象含有「事情」與「律則」這兩種含意,接著也就不難區分出卦爻辭中的「小事」、「大事」、「有事」或「王事」等諸象之差別,以及明白「事」字象於經文中各不同處意思之所指。另外,個人在學《易》的過程則感謝有陳樹藩先生所編著《正中形音義大字典》的輔助參考,此書幫助我快速掌握許多難解卦爻辭中的文字意象,並因此得以免去許多迂迴摸索。

台灣儼然成為習《易》的最佳道場
就個人學《易》經驗還有另一個感觸,或許是因為台灣這種自由開放、「教思無窮」的社會,讓易理象義的學習有了豐富的實務事例可供援引相參,再加上台灣在文化傳承上的特殊機緣,因而累積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台灣儼然成為習《易》之至佳道場。解釋或理解易理象義時,不可流於憑空想像,須多尋求實務應用之事例的互證,才能對整個卦爻象義形成系統性的認識,尤其這對於如何解得一卦六爻時位之變化應用更有助益。由於六爻之義是在講述一卦之本末常變、近內遠外等事理變化,所以當在探索六位爻辭時,一開始雖尚無法完全掌握其義,但是在先循著一卦卦名所欲探討之主旨,並再找到實務事例之連結,這時只要套進六爻不同時位之對應發展,則各位爻辭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涵,可說是幾已躍然於前。
舉《睽》卦為例,《睽》卦象之旨是在講合睽之義,而其取象之事類,小可指相睽疑二人心中起伏變化之情狀,大則亦能以通黨派,或族群間缺乏信任時的競爭互動。而觀六位爻辭之取象,乍見之,雖猶如「光怪陸離」,但待大致掌握《睽》卦爻象所欲表達之旨後,只要再援引周遭實務事例與之互證,這時對於爻辭之象是在說些什麼,不但能立刻心領神會,且也會讚嘆於爻辭取象之精妙,能完全洞悉人性之機微。

看似令人難解,其實道理卻很簡單
回想當初開始學《易》的時候,總是繞著那些承乘應與、當不當位或錯綜其卦等理路上打轉,認為惟有藉由諸此方法,才能窺得隱藏於《易經》之內的大祕密。而在此同時,心底則又一直深信著整部《易經》一定蘊藏極為「高深的智慧」,所以就一般人智根本難以窺其奧妙。然而,真的是如此嗎?《易經》卦彖辭雖看似令人難解其象,但其實內容所講述之道理卻很簡單,不外是乾健坤順、日月陰陽往來更迭、剛健中正二德和合互濟,如此而已。而且只要先能弄清楚何謂「乾天剛健中正」之義,則對於瞭解各卦卦辭是在講些什麼,可說就已掌握入門之鑰。至於,何謂乾天之義?合元、亨、利、貞諸德之義即是。又,如何經由「元亨利貞」諸象而以窺乾天之德?其實只要觀各卦卦辭中凡出現與「元亨利貞」主要相關連者,再綜合諸卦稱名之義,則何謂乾天之道,庶幾乎思過半矣!
例如,《大有》卦辭稱「元亨」,《大壯》卦辭曰「利貞」,而若觀此二卦卦辭與稱名,就猶如是在講乾天元亨之德是「大有」一切處,以及乾天之動進,剛健結合中正,故其勢「大而壯盛」。此外,卦辭之中同時出現「元亨利貞」之象,除了乾坤之外,計有屯、隨、臨、无妄、革這五卦,而事實上,合這五卦稱名之義,即是乾天之德的呈現。
《易經》之所以稱為「易」經,除了指其內容乃日月生生變化之理外,難道不也同時隱喻其理乃甚明至易?然而,長久以來,治學《易經》者如此多眾,卻多難以明其道理,是因誤於捨本逐末、捨近而求遠呢?還是其中另有不可窺知的原因在裡面?或許這才是令人更感到費解之處。

萬事萬物變化之理盡在其中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卦雖僅六十有四,但若將諸卦象之義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地間萬事萬物變化之理則盡在其中矣!而觀《易經》義理所示之智慧,讓我們深信於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及其易知簡能之德,除了近可做為個人安身立命引領之方,遠則更能幫助解決今日時代的困境。昔來,《易》道不能興,非其書不能用,實是多囿於其理之尚不能明,而一旦易理之義得解,個人深信孔門學說光大發揚之日將不遠矣!
為文至此,則不禁讓我想到《繫辭傳》裡的一段話:「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易經》之創作就只能適用於古時而已嗎?還是事實上其德能偕時俱進,可以為當今這個憂患紛擾的世界,指引出一條正而可行的大道?

李忠胤 序於台北大直‧二○一三年七月

   
 

第一卦 乾


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乾:元亨利貞。
元:始也,乃一切生生創造之本源也。「元」是易經卦辭第一象,之所以把乾元置於《易》之首,就猶如開宗明義一般,指出天地日月之道之能日新更革運行,四時春夏秋冬能規律恆久往來,以及各類萬物普受天德利益而成長繁榮於天地之間,實皆由乾天元德生生善長之功所致之。

亨:指乾天元德至大,亨通流行於一切處之意。而乾天元德所亨通流行,於是有晝夜、寒暑更迭之道的生成,以及日照雲雨施益之德充滿於天地之間。

利:指乾天日照雲雨施益之德充滿,源源不絕普施於各類萬物,而萬物則是在天德之利益臨保下獲得成長繁榮。

貞:指乾天中正之道規律恆久運行之意。正因為乾天之道規律有節、中正運行在上,故各類萬物莫不應和貞隨其道而行。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彖:「彖」是指〈彖傳〉之意,而《易經》的〈彖傳〉主要是用來解釋卦名與卦辭之義。孔子作《易經》並有傳十篇七種,經分上經下經,而經文則包含卦辭與爻辭二類,傳七種分別為〈彖傳〉、〈大象傳〉、〈小象傳〉、〈說卦傳〉、〈文言傳〉、〈序卦傳〉、〈雜卦傳〉與〈繫辭傳〉。由於古人傳經時又把〈彖傳〉、〈象傳〉和〈繫辭傳〉這三傳各再分成上下兩篇,故易傳就有七種十篇這樣的定義,而這十篇傳亦稱《十翼》。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乾天元德至廣大,亨通流行於一切處,而萬物之能資始屯生,日照雲雨之能施益流行,乃至天地晝夜與四時寒暑之能規律更革運行,實皆由此乾天元德所發揮而得之。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乾天元德所發揮,於是有日照雲雨施益之流行,而生長於天地間的各類萬物,則是在天德之施益下欣欣向榮。

大明終始:乾天之道至大、至中正、至光明,其動進運行正無差妄,故能終則再始、往復循環不已。

六位時成:六位,合晝夜與春夏秋冬四時寒暑,是稱「六時位」。「六位時成」,指乾天運行之道,不管晝夜或四時寒暑,皆不失其剛健中正之德,故每一時刻之動進,皆能成而獲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乾天之道不管晝夜或四時寒暑,每一時位皆不失其剛健中正之德,而君子則是能法乾天剛健不息之龍德,時時惕厲不已,努力進德修業,不敢稍有懈怠,行事時,則懂得進退存亡之機,故終能成就為大人乾天龍德。

乾道變化:指乾天之道剛健中正,其晝夜與四時寒暑之變化更革,規律有節、恆久運行而無差妄。

各正性命:指乾天之道中正規律、信而有徵運行在上,生長於天地間的各類萬物,則皆應和貞隨其道而行。

保合太和:保,臨保意。合,契合意。太,同大也。和,應和意。「保合太和」,天德至廣大,臨保萬物無有不周、無所不盡,萬物知咸感應和中正天道而行,將在天德日照雲雨之利益下獲得成長繁榮。

乃利貞:指中正天道剛健運行在上,其德利益萬物無有窮盡,故得萬物的應和貞隨。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首,初也,始也,元始也。庶,眾之意。咸,咸感意。「首出庶物」,乾天元德所發揮,於是有晝夜與四時規律之道之生成,以及萬物在天德日照雲雨施益下獲致成長繁榮,這就像是眾皆由乾元所資始而出一樣。
「萬國咸寧」,觀乾天之道剛健中正運行在上,萬物皆咸感應和之而行,天下並因此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氣象,於是上位大人懂得法乾天龍德而為,做到正位在上並以其中正光明之德引領萬民,未來天下萬民將在大人的中正帶領下同享安寧太平。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指〈大象傳〉之意。〈大象傳〉是用來解釋上下兩卦象的應和之德。

天行健,乾卦上乾下乾,有乾之又乾之成象,其德就像乾天之運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遠行健不已。因此,君子懂得效法乾天行健之德而為,每日進德修業不已,「君子以自強不息」。

初九:潛龍,勿用。
初九:《易經》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又各包含六個不同爻位,並以由下而上的排列方式分稱之「初」、「二」、「三」、「四」、「五」、「上」,而爻則有「陽爻」與「陰爻」之區別,若爻的屬性為「陽」就以「九」代之,是陰爻則稱為「六」。因此,所謂的「初九」,就是指陽爻居卦的初始第一位之意。另外,例如初爻若屬陰,是稱「初六」,上爻若為陽爻,則稱「上九」,其他二、三、四、五等不同爻位的陰陽爻,可依此九二、六三、六四或九五類推之。

象曰:這裡的「象」是指〈小象傳〉之意。〈小象傳〉是用來進一步解釋爻辭之義。

潛龍:潛,潛藏在下之意。龍,乾卦爻辭多取龍象,這是用以象徵乾天龍德剛健運行不已之意。「潛龍」,指處乾卦六爻初始之位的初九,雖然有著龍德剛健之質,卻猶如仍潛藏在下,未來必須獲得中正之德的引領,也就是還得再經過一段時日的培養與精進修練,才能讓潛藏之龍德進一步轉化成利用。

勿用:初九雖內含剛健美質,仍須外得中正之德的引領,方能成其利用。倘若,初九不知精進努力,就永遠只能潛藏在下難以上行,終無法成用,爻辭「勿用」之意。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初九之陽剛龍德此際仍潛藏在下,未來還須再經一段時日的精進養成,最後才能上行以成利用,「陽在下也」之意。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見龍在田:見,亦可作「現」解。田,田地也,可耕作之土地。「見龍在田」,指天道剛健運行不息,其德至大利益在下萬物無有窮盡,因此九二君子當法天德作為,每日自強不息,進德修業不已,及至德業蓄積有成,未來將可見用利益於世。

利見大人:「大人」者,順天而應人,其德如天道之中正誠孚,故眾人皆誠孚應和之。「利見大人」,指君子努力進德修業,未來一旦成就為大人龍德,將可見用於世而利眾。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如何見得乾天龍德之功?當天下萬物在日照雲雨施益之下獲得成長繁榮,是即見得龍德普施之功。君子則能法乾天剛健不息之龍德,努力進德修業不已,而君子所下之耕耘功夫越深廣,他日就越能成就大人之德,並且德博普施以濟天下萬民,「見龍在田,德施普也」之意。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君子終日乾乾:終日,不管白天或夜晚之意。乾乾,乾之又乾,剛健中正運行不已之意。「君子終日乾乾」,指君子做到誠身修己在內,未來才能業成有功於外,這就像是乾天之道因具備中正誠孚之德在內,故能晝夜恆常,剛健往前運行不已。

夕惕若:夕,傍晚。惕,肅敬而專注之意。若,如此、這樣,近有所指。「夕惕若」,指乾天運行之道,因隨時保持著誠孚專注而不偏之德,故能動進規律有節,往復循環不已。

厲无咎:厲,危厲不定之狀。无咎,有善補過之意,亦即能順應時勢之宜而調節,並因此得以免去咎失。「厲无咎」,乾天之運行,雖然晝夜、寒暑將會上下不停更迭震動而似有危厲,但其道因具備中正誠孚之德在內,故仍能循著一條既定之常道往復循環不已,其間無有任何之差忒。同理,君子應時時敬肅其意,做到誠身正己在先,未來才能業修有成隨之於後。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乾天運行之道,內因具備中正誠孚之德在先,故能「終日乾乾」─一晝一夜、一寒一暑剛健往復循環不已,「反復道也」之謂。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或躍在淵:或,不定指。「或躍在淵」,指天道之運行,剛健往進不已,不曾稍有一刻停滯懈怠,否則天道規律之序將陷入紊亂,「掉入深淵中」之謂也!而君子之進德修業,當法天道剛健以進之德,每日精進不懈怠,否則不進則退。

无咎:意指天道運行,每一日皆能日新更革進步。

象曰: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九四持續日新進步,猶如剛健不止息,躍進向前,故不會退轉而掉落深淵中,「進无咎也」之謂。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飛龍在天:指乾天龍德中正誠孚、剛健不息、恆久運行在上,其日照雲雨之德,普施利益天下萬物。

利見大人:指處中正之位的九五大人,已成就乾天龍德,將以其中正光明之德,以濟天下萬民,而人民則亦皆樂意應和貞隨於九五,並在其中正帶領下獲得成功。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乾天龍德剛健中正,其日照雲雨施益之德至大,利益創造各類萬物無有窮盡,而九五中正大人則是像那乾天龍德般,能利益普濟天下萬民,「大人造也」之意。

上九: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亢,高而過之,失離其正之意。有悔,指動而不能得正,導致時遲或偏,是生有悔。乾天之道剛健中正,晝夜和寒暑之更迭將會偕時節之宜而盈虛消息,故其動進能夠循著既定之常道周而復始、恆久運行,並不會高亢太過而不回。而處乾卦六爻時位之極的上九,則是能法乾天動而不失中正規律之德,其出處行止將會順隨時位之正,並不會知進不知退,也不會高亢在上而盈滿自恃,否則將「亢龍有悔」也!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乾天之道將隨時節之不同而變化更革,其日照雲雨之德則是會適時的施益及下,故其動進能夠復始循環,亦不會盈滿太過而不回。因此,上九之行事若不懂得明審時勢,無視於已時窮而不可作為,仍然執意強為之進,不正而動則將招致災損,「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之謂。

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用九:九,一三五七九為陽數,而「九」乃位立眾陽數之極,故「九」含有剛健而能久之象徵。「用九」,指「九」之用,也就是乾天元德所發揮之用之意。另外,《易經》六十四卦,除乾坤兩卦之外,其他的六十二卦皆只有六位爻辭而已,並不見有「用九」或「用六」。而之所以僅此乾坤之「用九」和「用六」,其實這是在表達合乾天之剛健中正與坤地之順承天,是以成天地日月變化,和萬物生長繁榮之理所在。

見群龍无首:首,初也,始也。无首,也就是「無始」也。而正因為「無始」,故亦將「無終止時」。「見群龍无首」,指乾天之道剛健中正,其動進復始循環、恆久運行無有止盡時,就像是不管晝夜或四時寒暑,每一時位皆現剛健龍德。

吉:指乾天龍德剛健中正、誠孚有信,故萬物皆比附貞隨之而行,並在天德之利益下獲得成長繁榮。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為何是「不可為首」?因為「群龍」俱皆平等,每一時位皆是龍德顯現,故稱「不可為首」。又,乾天之「用九」,元德所發揮將亨通流行於一切處,各類萬物則普受其德澤,這就像天德公平無私以利益萬物,是亦稱「天德不可為首也」!


以上內容節錄自《易經解經》李忠胤◎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780098.pdf

   
 

李忠胤
台灣台南人 資訊工程研究所畢業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