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
  南懷瑾講述「孟子系列」,〈滕文公〉、〈告子〉全球首度面世!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南懷瑾 講述
類  別:未分類
出  版:南懷瑾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9058872
裝  訂:平裝

定  價:NT$32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非花即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 李幸芸禮讚花之蒼穹
非花即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 李幸芸禮讚花之蒼穹

傳統與創新並轡而行,花藝美學融合東方禪境,恰似心閑猶笑白雲忙

 
易經繫傳別講
易經繫傳別講

易經包含理、象、數,而《繫辭》正是象數之鑰、孔子的學易心得!

 
澄樂府
澄樂府

跨界於建築與非建築領域,攝影、書藝與美學等,希望生命可以達到心經的境界。

 
你一直被呼攏的事
你一直被呼攏的事

揭發你一輩子深信不疑的詐騙集團!讀這本書少被騙30年!盡早閱讀,盡早翻身!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滕文公〉為《孟子》學問記辯的開始,看孟老夫子如何機鋒棒喝輕浮少年,成就仁孝公侯。
◎〈告子〉為《孟子》專論內聖之學的肇始,各派別之間的人性論碰撞、精彩的解析與釋疑盡在其中。
◎除儒、釋、道外,尚兼論墨子俠義精神及其深遠影響,互相砥礪闡發。

本書為南懷瑾講述《孟子》中的兩篇:〈滕文公〉和〈告子〉。
〈滕文公〉一篇的講記大部分已遺失,只有小部分記錄稿尚存。本篇雖只有萬餘字,但在孟子一生教化過程中,卻顯示出滕文公是極為遵守孟子教誨的一等學生。
〈告子〉篇中說到許多問題:人性問題、人格與人品問題、君子與小人的問題、財與禮的問題,尤其是做人的進退之道,這都與知識分子的為聖修養密切相關,也就是所謂的「內聖之學」。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058872.pdf

   
 

   
 

上篇

《孟子》一共有七篇。如果依照道家《莊子》《淮南子》《抱朴子》的分類方法,《孟子》的前五篇可以說是「外學」,自〈告子〉這裡開始,則可以說是《孟子》的「內學」。「內學」這一名辭,亦見於佛家五明的「內明」之學,也就是「內聖」之學。而儒家後世所主張的「內聖外王」這一名辭,本出自《莊子》,儒家襲用了。
「內聖之學」、「內明」,就是一般所說內在修養的境界,如何能明心見性;「外學」則是外用之學。所謂「內聖外王」,依古代中國文化的解釋:「王者用也」,並不是說內在要作聖人,外面要當皇帝;而是處世、作人、做事,如何應用。
內聖之學,在中國文化中,有一兩千年的爭論,甚至直到現在,與佛家、道家,以及西方哲學發生的爭論,都是哲學思想上非常重大的問題。
《孟子》這裡一開始,就談心性之學。我們先看他的原文。

告子的人性論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是與孟子同時代的人,在諸子百家中,他本身的著作並不多,僅在其他的子書中,見到一點點有關他的思想言論。他之所以聲名宏大於後世,是因為孟子批駁他的學說所造成的。告子講的人性學說,究竟是什麼呢?
告子的理論,說人性像杞柳樹一樣,一棵樹長大成材了,將來或做成茶杯,或三夾板,或其他器具,預先並沒有決定。也就是說,人性本來就沒有定型,後來因為人為的教育關係而有善惡是非、道德仁義之別,就如同用杞柳木已製成了餐具「桮棬」那樣。現代因為石油化學工業的發達,塑膠餐具美觀而價廉,所以陶瓷、玻璃杯、盤、碗、盞等餐具,已漸被捨棄,成為有錢人家的擺設,木製餐具更為少見。但是幾十年前的鄉下,還可見到木製的酒杯、餐盤。
我們用的碗,本來都是寫作「案」或「椀」,這裡的「桮棬」也都是木旁,從字的構造上就表明了,古代的餐具多為木製,面盆、澡盆等等,許多器皿,都是木製的。當石油化學原料以及玻璃器皿初上市時,多是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進口來的,外國來的東西價格高昂,而被視為奢侈品,很稀奇。經過幾十年來的演變,木製的手工藝品,反而身價更高了,外國人甚至買回去作「擺設」,陳列在客廳中當古董、藝術品賞玩,觀念上相差很遠。
告子這裡說:一株杞柳,不能說是方的,也不能說是圓的,經過人工砍下來以後,再把它雕鑿,才成為一個或方或圓的杯子。人性也一樣,本來沒有善惡的,經過父母、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培養,人就有思想分辨的能力,知道哪個是「善的」,哪個是「惡的」,就有了是非的觀念。人之有道德仁義,也就好比是杞柳樹,經過人工的雕刻而後成了杯子。
現代對於兒童的教育,有所謂性向的測驗,以決定其「可塑性」。例如有的小孩喜歡在牆上亂畫,有的小孩歡喜玩機械,看見手錶的指針會走動,覺得稀奇,就拿小螺絲刀去拆開來玩。有些講究性向問題的家長、老師們,就讓他去拆,認為這孩子將來可能成為一個發明家。
可是,假如我是這孩子的家長,則不一定讓他去拆,最多是破舊不堪的廢棄物,才讓他去拆。因為小孩子天生有一種破壞性,人性中是具有反動成分的;尤其小孩好動,看見稀奇的東西,非打爛來看看不可。不過也有人生來想當領袖的,也有人生來想當和尚或神父的,這就是性向問題。所以教育孩子,要從其可塑性方面去培養。有時候父母看到子女是不可造就的,就要趕快給予他職業教育,使他將來在社會上站得住腳,能夠有飯吃;對於造就不了的,如果一定要他有很高深的學問,出人頭地,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成功,各有各的道理,不一定要書讀得多,這就如中國的諺語:「行行出狀元」,也就是現代的理論,要注意性向問題,與告子所說的差不多了。
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是講「性相近,習相遠」,這是引用《論語》上所記載孔子的話,至於「人之初,性本善」,並非孔子所說,是宋儒加上去的,後來打倒孔家店時,都歸到孔子頭上去了,孔子很是冤枉。在孔子以後,戰國時代的孟子,走的是孔子的路線,也是主張「性相近,習相遠」的。
同樣,儒家另外有一個人荀子,也是學孔子的路線,但荀子主張人性本惡,「善」是後天的教育改造,和告子說的,把杞柳樹做成杯子的比喻差不多。例如一個嬰兒剛生下來,如果餓狠了,就會伸手猛抓母親的乳房,不管母親不母親,只是自己要吃,所以人性本來是如此的。假使是雙胞胎,一個吃飽,一個沒吃飽,餓的一個一定會去搶來吃。有一位同學生第二胎前,頭胎的女兒只一歲多,似乎知道將有另一個孩子出來,分享她的母愛,所以對母親特別拍馬屁、討好,也就是在吃醋。所以荀子說,人性本來是惡的,要靠後天的教育改良去轉惡成善,這是教育的重要。教育的功能,是把惡的人性改變為善的,荀子的說法,好像是與孟子唱對台戲。
第三派是告子,主張人性不善亦不惡,像樹木一樣,將來成為什麼器皿,做什麼用途,都是人為後天的塑造而成的。
不過在春秋戰國時代,孔子之後,孟子之前,有另外一派理論,就是墨子。他對於人性的說法,後世稱之為「染絲論」,他主張人性原來是純白的,如蠶絲一樣,沒有任何顏色在上面,而要看環境、家庭、父母的教育、社會的背景、學校教育等等客觀條件決定。如白絲一樣的人性,沒有顏色,染灰色就成灰色,染紅色就成紅色,染綠色就成綠色。這還是承認先天本來的人性,並無所謂的善惡是非,問題是在後天的教育。
這四派的主張,一直爭論到現在,幾千年來,成為東方文化中對於人性哲學上的大問題。
現在回頭來看《孟子》書上的本文:
孟子說「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不要看了杯子,就認為杞柳樹也是那樣方圓的形狀,因為杯子的方圓之形和中空,都是經過人工塑造的。這也就是說,人性和杞柳一樣,它未來的價值與用途,事先是無法預知的,他的善惡是非,也是無法事先確定的,這是告子的理論。
孟子當然反對他的說法,因此講:依你這樣說,你把杞柳樹砍下來做酒杯,是順著杞柳樹本身紋理性能來做嗎?還是改變了柳樹原來的紋理做成的呢?
要注意這兩句話,杞柳樹的紋理,是直線長的,一個杯子的中間,硬是用鑿刀把它挖空的,這是「戕賊」杞柳之性了;那麼人生下來的善良心理,是用人工刻木頭的方法,改變了他的本性而塑造出來的嗎?你這種思想太可怕、太厲害了,會害了天下的人,會率領天下的人,殘害人性的善良面。換言之,這等於近代西方唯物思想和各種主義的思潮,影響中國,影響世界,亂了一百多年。
現在過安定生活的青年,對於這種話,也許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事實上,這是人類社會文化思想的大問題,年紀大的人所關心的,正是這件事。
因為歷史的演變,時代的推動,並不是經濟的發達、鈔票的力量、武器的威力,這些只是思想運用的工具而已,而遷動時代變易的根本,是人類的思想。看起來思想是抽象的、無形的,但思想的正與反,只要偏差一點,就影響到整個人類的禍福。
孔子當年作魯國的司寇時,一上台就殺掉少正卯,就是因為少正卯的思想問題影響力太嚴重了。西方文化在過去對於人性哲學方面的討論,太少也太淺了,可以說他們沒有歷史文化的深厚根基,沒有「內明」之學,所以才會產生各時各國各種紛紜的思想。
我們先了解了這一段,就可以討論了。當然我們的討論不能偏私,不能說孟子和告子誰對誰錯,我們是用一種客觀的態度,來作研究。
我們先研究孟子自己的話,在〈離婁〉下篇中,孟子曾經說:「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以現代語言說出來,就是世界上一般人談人性的問題,多半說人性的本然而已。他原文的「故」字,很難用現代的任何言辭來表達,因為它代表了很多意思。時隔兩三千年,在當時的社會,這個「故」字作什麼用,表達什麼意思,與現代我們對這個「故」字的用法,並不完全一樣,甚至差別很大。
例如古代的「毒」字,同時有治療的意思,而現代治療是治療,毒是毒,沒有人以毒字來表達治療的意思了。而且文字與語言是密切關聯的,而語言又因區域不同而有異,所以研究文字,還要研究語言。例如「沒有」這一口語,閩南人的口語為「莫」,客家人則說成「毛」,溫州一帶則和英文的「No」很相近,講作「喏」;江西人則如北京人將「不用」說成「甭」一樣,把「沒有」兩個字,拼成一個音說出來,而且創了一個新字。這些不同的語言,都表達「沒有」這一意義,怎能說是誰對誰不對呢?所以語言文字的研究,是一件很煩瑣也很難的事。
這裡孟子說「故而已矣」,這個「故」字相當於「本然」一辭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說,世界上的人談人性,只是談人性的本然而已矣。換言之,人性為什麼是這樣,本來是這樣而已。至於「本然」是什麼?後面發動那個「本然」的又是什麼?沒有進一層的討論。孟子說:世界上的人討論人性,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觀點,利用現成的資料討論而已。
但都是以有利於自己的說法為根本,其實就是想當然的討論這個(本然)的人性。例如搞宗教學說的人,對於有利於自己的觀點,就加以引用;對於不利的,那就不引用了。
現在我們「借用婆婆的帕子向婆婆拜年」,引用孟子自己的話,來看他與告子的辯論,那麼孟老先生批評人家的話,也是「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了。告子講杞柳與茶杯,孟老夫子也講杞柳與茶杯,告子的話是對或是不對,暫且不說,而孟子這種說法,仍大有討論的餘地。
告子以人性比杞柳,仁義比茶杯,仁義等於說是人為的,就像把杞柳人為製成茶杯一樣。孟子批評告子的說法,問告子以杞柳製茶杯,是照杞柳木的紋理去做成的呢?還是不顧紋理,硬用人工去雕鑿而成的呢?如果是硬雕鑿而成的,那你告子的這種主張,是天下的禍害。孟子先用一頂大帽子,把告子的話壓下去,蓋住了。不過,如果講論辯的邏輯,孟子這個譬喻是不大合適的。
至於告子的話,也是有問題的,因為人的天性,究竟是善的還是惡的,還是不善不惡,都是可以討論的。

以上內容節錄自《孟子與滕文公、告子》南懷瑾◎講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058872.pdf

   
 

南懷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植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