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老子 無的哲學
  老子 無的哲學
  老子的思想得自宇宙之原則,是超乎人類而與宇宙齊。其價值非儒家等思想所能比擬的。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許占鰲
類  別:宗教哲思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6267151655
裝  訂:平裝

定  價:NT$25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楞嚴大義今釋
楞嚴大義今釋

初版問世六十年後全新校修版!除修正錯字外,內文及段落皆以新版式重新編排,方便讀者閱覽。

 
赤子之心 :老子道德經講義(德篇)
赤子之心 :老子道德經講義(德篇)

這是一本「跳脫宗教&超接地氣」的老子《道德經》解說,我們都可以單純地覺醒

 
金門神話
金門神話

金門地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全面性的佛寺與宮廟的神佛沙盤飛鸞,批訓闡理總彙集。

 
佛法上下集:真實的佛法與佛學研究
佛法上下集:真實的佛法與佛學研究

一段善緣,開啟一段奇遇,也開啟一段學佛的奇幻漂流,但句句真實不虛!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上自宇宙,下至人世,一旦脫離宇宙道的原則,便會自行敗壞而失去和平。
◎本書特就老子「無」的運用,闡明於大眾,閱讀之後,便能夠把握「無」的原則。
◎老子的方法就是「任自然」,為自己而活,我們應該思考並推論自己該過怎樣的生活,讓自己活得很好。

許多聖人提出可供人們遵行,藉以維繫社會安定與和平的法則。但在相同的一個範疇中,一再的有不同的思想出現,便意謂這些思想效果不彰,是不足以為「常道」的。

老子跳脫「人」的框架,直接宏觀宇宙,理出一套不變原理原則——道,道既然可以行之於宇宙,人是道的產物,這套原理原則,無疑也是人世運作不變的「常道」了。

老子的思想,受到歷代帝王個人意志的掌控,一直未能形成政治體制,普行於天下,殊實可惜。如今,我們的社會正面臨嚴重的人文疲弱,環境汙染,貧富懸殊等失衡現象。這些現象,無非起因於貪欲,而競爭,而獨佔,而不均,老子「無」的哲學正是我們改善的希望。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51655.pdf

   
 

「無的哲學」是個人研讀王弼本《老子》的筆記整理所成。研讀《老子》原本是作為老來的另一消遣。孰料,最後卻變成了一項大工程。《老子》中的用字淺顯易懂,以為可以早早讀畢。但是《老子》中很多的詞義,例如:無為,不仁等,卻令人似懂而實不懂,不能以最簡明的意義來解讀。不得已,停下研讀,思考《老子》這些用詞的意義。以為可通,則繼續;覺得不妥,則暫停。如此,停停續續,不知幾十回,外加其他旁務的耽擱,當筆記可以定稿時,業已經過十多年了。
研讀《老子》的時間一久,翻閱《老子》時,竟然有彷彿與老朋友對話的感覺,可以直接理解他的話語,自在的放縱自己的思考,不再為其他解說束縛。因此,在這段時間,不時會冒出不同的看法,自以為對老子的思想又有進一層的認識,感覺就是在享受讀書的樂趣了。而解說《老子》的方法,也得到任自然了。
閱讀《老子》不能不依賴註譯,此一部分前人已經做得非常完備了,所以本筆記的
註譯只是蕭規曹隨沒有什麼發明,頂多做些補充而已。
「提示」部分是個人用心的部分。針對《老子》書中章句的需要,以及老子「無的思想」的解析,運用了文字學的基礎,文法的結構,修辭學的原理,文律的原則,以及文章組織的貫性等方法,盡可能使讀者減少疑問,瞭解文義,進而認識老子的思想。
《老子》一書,約發生於春秋後期。當時一般思想家,殆多從「人」來觀察思考,希望從中找到一些條理,可供人們遵行,藉以維繫社會之安定與和平。由於「人」的不穩定性,所以相繼的有許多以為可以救世的思想產生。就老子的觀點:在相同的一個範疇中,一再的有不同的思想出現,意謂這些思想效果不彰,是不足以為「常道」的。於是,老子跳脫這個「人」的框架,直接宏觀宇宙,從宇宙的演化過程中,理出了一套不變原理原則,這套原理原則既然可以行之於宇宙,人是道無之產物,這套原理原則,無疑也是人世運作不變的「常道」了。
四十章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人在道無的循環與緩慢的作用中,經歷了生壯老死之生命過程,最後復歸於初始之命根(道無),這是人生不變而且無法逃避的原理。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人之本身,殆自演化以來,便已具備一切為人之天賦、特質與知能。於是人順此道無所「畜」之德,便能自行「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等之發展。在生命的歷程中,體現」道法─自然」之玄德。遠古的人類,尊道而貴德,便是因為道無的原理原則,令他們在群體生存的社會中,可以保有生命之自然。
其後,人類之發展,逐漸背離大道,偏離了自然之原則。人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五十八章),於是「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倡言力行的德目,亦由內在的自然應對,每況愈下,漸趨外在的形式制約。人之言行作為,亦無從憭解其眞心(自然)與否了。「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人之迷,其日固久。」(五十八章)老子以為要平息人世久來的迷惑,只有採取和緩的方式─「弱之用」(四十章),讓人們逐步重返道無之自然。而返道之自然,則有待善於道之君王(聖人)之引領。蓋君王為一國之首,「百姓皆注其耳目。」(四十九章),君王以身作則,百姓反道亦近了。《老子》一書正是為了指導君王推行「無」的原則的一本書,讓君王知道「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六十四章)之意義,使之成為善為道者,且常知遵行「不以智治國」這種任自然之德。當任自然之德,成效既深且遠之後,并同萬物重返道無了,然後就能達到天下大順之地步。於是形而上之原則,可以眞正落實到形而下之人世。而「人」得之於「無」之自然,又再度回復到「無」之自然。如此,哲學和人生終於合為一體了。
老子的思想,受到歷代帝王個人意志的掌控,一直未能形成政治體制,普行於天下,殊實可惜。如今,我們的社會正面臨嚴重的人文疲弱,環境汙染,貧富懸殊等失衡現象。這些現象,無非起因於貪欲,而競爭,而獨佔,而不均。老子「無」的哲學或許是我們改善的希望。
老子的方法就是「任自然」。任自然就是為自己而活,我們應該思考並推論自己該過怎樣的生活,讓自己活得很好。方法很簡單:我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閒暇的時候可以從事個人喜歡的事情,幫助自己健康,成長,如此而已。這樣的生活,很多人早就在實行了。所以,他們不被流行驅趕,不浪費生命能量於無意義的事。這樣的人生,和平而穩定,可以緩和對立,能尊重包容異己,友善對待環境眾生。成就做為一個人應該有的特質,而與天地共自然。
現代社會知識普及,老子思想很受知識份子的喜愛。希望愛好《老子》之學者,在讚嘆老子之智慧時,是不是也能夠給自己的生活注入一些智慧?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一);名可名,非常名(二)。
無,名天地之始(三);有,名萬物之母(四)。故常無,欲以觀其妙(五);常有,欲以觀其徼(六)。
此兩者(七),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八)。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九)。

一【註釋】
(一) 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第三個道字是名詞,為老子虛構的抽象的宇宙實體之名。第二個道是動詞,言說之義。常:恆常、不變。
(二) 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第三個名,字是名詞,名:名稱,名字。第二個名字為動詞,命名,稱呼之義。
(三) 名天地之始:名,稱呼。始:本始。最初的源頭。
(四) 母:根源、所從出之處。
(五) 常無,欲以觀其妙:此句之直述形式為﹁欲以常無觀其妙﹂。(下句常有同)欲:要。以:用、藉。常無:謂不變之無之特質。觀:觀照、冥想。其:指道。妙:幽微深奧。
(六) 常有,欲以觀其徼:常有:不變之有之特質。其:指道。徼:分派流遠(見提示)
(七) 兩者:謂「無」與「有」。
(八) 玄之又玄:玄《說文玄部》曰「玄,幽遠也。」引申凡幽昧不可知。之:猶而。
(九) 眾妙之門:謂無。天地萬物之發生,無一不妙,故云眾妙。眾妙接從道無而生,因謂無是眾妙之門。

二【譯文】
道可以用言語說的,便不是恆久不變的道;名可以稱呼出來的,便不是恆常不變的名。
﹁無﹂稱呼為天地的本始,﹁有﹂稱呼為萬物發生的根源。所以要藉由常無的特質來觀照道的幽微奧妙;藉由常有的特質來關照道的分派流遠。這﹁無﹂和﹁有﹂兩者同是一個來源。卻是不同的稱名,都說它們為幽微,幽微而且更幽微,便是所有奧妙的門戶了。

三【提示】
(一)首章是老子述其本體論之概要。先言立名之不得已。道,無,有之名。殆為方便講述權宜之便。其次謂宇宙發展之次第,並以為吾人能夠觀照其體。再其次謂﹁無﹂﹁有﹂皆玄妙不可知,而無乃眾妙之門戶。
(二)﹁無,名天下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是一句因果關係之複句。有了天下,萬物作為憑藉,觀照便不會流於空想。於是從不變之無的特徵,便可以用來觀照道之奧妙,從不變之有的特徵,便可以用來觀照道之分派流行。不變謂其不受時空之影響,無與有謂其原始之特質。它們是抽象之道的眞實體,是道體的本質,不是人眼能夠看得出來的,所以同謂之玄,吾人僅能憑藉觀照才能得之。
(三)徼《說文彳部》曰:「徼,循也,從彳敫聲。」《說文彳部》曰:「循,行也。從彳盾聲。」考徼之有行義,由於徼從敫得聲,聲兼義之故。《說文放部》曰:「敫,光景流兒,從白放。」光景流行,引申有流行、流動之義。
有為萬物之母,萬物得常有之靈動,演化分支,生生不息,有如光景之流行,水流之分派,故云徼也。
(四)「道有」為萬物之母,萬物當然得「道有」之一體。萬物不斷的演化流行。
其過程雖然複雜而多變,但是賦予其中的「道有」永遠不受絲毫改變。二十章曰:「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五十二章曰:「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是以藉由「常有」當然可以觀照道的分派流行變化了。
(五)道以「無」為其本質,所以道是無,無也是道。所以三十二章曰:「道常無。」有雖也為道體之一特質,也不可見,但「有」生於「無」中,不能單
一存在於外。四十章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才是眾妙
之門。老子宇宙論之系統,由本章約可以得到一個粗略的概念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一);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二)。故有無相生(三),難易相成(四),長短相形(五),高下相傾(六),音聲相和(七),前後相隨(八)。
是以聖人(九)處無為之事(十),行不言之教(十一)。萬物作焉而不辭(十二),生而不有(十三),為而不恃(十四),功成而弗居(十五)。夫唯(十六)弗居,是以不去(十七)。

一【註釋】
(一) 斯惡已:斯:便,就。惡:醜,不美。已:矣。為完成式語尾。斯惡已:便︵就︶已知道醜了。
(二) 斯不善已:便已知道不善了。
(三) 有無相生:有無對應才會產生。
(四) 難易相成:成,造成。難易對應才會造成。
(五) 長短相形:形,顯現。長短對應才會顯現。
(六) 高下相傾:傾,斜。高下對應才見傾斜。
(七) 音聲相和:和,混合。音聲對應才會混合。
(八) 前後相隨:隨,從隨。前後對應才有從隨。
(九) 聖人:為老子所設定之理想人物,其人既為統治者,且是「道」之實踐推行者。
(十) 處無為之事:處:處理。無為:看不出作為,或為若無為。謂其行事低調。
(十一) 不言之教:教,教化。不言之教,謂身教。
(十二) 萬物作焉而不辭:作:造生。焉:衍文當刪。辭:說。引申作干預。
(十三) 生而不有:生:使之生存。有:保有。令其存活下來,卻不保有他們。
(十四) 為而不恃:為:作為。恃:倚仗。有了做為,卻不以之為依賴。
(十五) 居:佔。
(十六) 唯:猶惟,因為。
(十七) 不去:去:失去。不去:不失去君王之位。

二【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這回事,便已經知道醜了;都知道善是善這回事,便已知道不善了。(以此推之)有和無對應才會發生,難和易對應才會造成,長和短對應才會顯現出來,高和下對應,才會看出傾斜,音聲對應才會有混合現象,前和後對應才有從隨現象。
因此,聖人處理的是無為的事,推行的是不言的教化。萬物造生,卻不干預它們;令其存活下來,卻不保有它們;有了作為,卻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功業完成,卻不佔功勞。因為不居功,所以才能久任期位。

三【提示】
(一)任何事,有比較,就有競爭,有競爭,社會便不安定。聖人憭解這個道理,所以,凡事避免與百姓對立,於是能夠功成而久居其位不去。
(二)「音聲相和」,老子是就兩音聲同時存在,不論其和諧與否,都會使相對的一方造成干擾,以致雙方音聲變得不明顯了。音樂上,和諧音是很悅耳的。
但是老子此處的論點不同,他認為一旦音聲被「和」掉了,就是一種損失。所以,相和是因為彼此對應所造成。如果是同一音階的音聲,便不會發生這種現象了。
(三)本章之「有無相生」,和首章之「常無」、「常有」不能混為一談。首章之「常無」、「常有」是絕對的無,絕對的有。它們是本體演化次第之異名。
二章所謂之無與有,是世間之一種相對應的現象。例如:甲乙兩人同處,當甲得到一物,而乙未得之,有與無立刻在甲乙雙方對照出來。此之謂「有無相生」,也就是說有與無之現象,是在同一時間發生的。故不可以拿「有無相生」來論述道體。
(四)從本章之論述,可以見得老子是個一元思想者,他不喜歡有比較對立的現象。在政治上,他要求君王必須以身作則,是個絕對自我實踐一元理念的人。然後影響百姓,乃至整個大順於他所謂的道。他的做法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這樣的做法,既不造成對立,又放任百姓有極大的自由。以如此之一元思想治國,必須要有很高的智慧。所以老子在本書中,一再的提及「聖人」,「聖人」就是這個道理。
(五)「作焉而不辭。」碑文本《老子》作「作而不為始。」按一章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為始,為母,乃「道無」之工作,聖人即便謙抑,也無理由云「不為始」。於是知,碑文「始」字當是「辭」字之假借。辭始韻部同屬噫攝,故可通叚。畢沅知之矣,故謂辭始聲通。就句型結構言,「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此一連三句構成之排比句,旨在承接上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義。故知不辭之「辭」字,當以「言教」為訓,引申作干預之義。而從排比句上下文句整齊之文律,與碑文《老子》「作」下無「焉」字斷之,知「焉」字當是衍文。


以上內容節錄自《老子 無的哲學》許占鰲◎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51655.pdf

   
 

許占鰲。
澎湖人。一九四五年出生。
民國五十七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教職二十六年。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