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看懂道教
  看懂道教
  本書除了簡介「道教」之外,主要在探討《太乙金華宗旨》的內涵,讓大家得以順利進入道教殿堂。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呂冬倪
類  別:宗教哲思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6263641389
裝  訂:平裝

定  價:NT$45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佛性辨正
佛性辨正

有鑑於佛性思想如斯的重要性,本書對佛性作深入而廣泛性的了解及探討

 
《當代佛教戒律新詮: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戒律思想》
《當代佛教戒律新詮: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戒律思想》

戒(道德行為)是佛弟子的俢行之基,與僧眾日常行持有關的律制,更關係著佛教的興衰。

 
重塑教會
重塑教會

服事神不是只有少數人的責任,而是人人都是神的百姓、神的僕人。

 
達摩祖師論集.真實義
達摩祖師論集.真實義

若不知什麼是見性及如何去見性、唸佛、唸咒、參禪無益、此書能令學佛者速登佛之彼岸。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本書告訴你「道教」和「道家」兩者的關係和區別。
◎讓你一次搞懂《道藏》簡介和「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金花的秘密》。
◎釐清「道教」、《清靜經》、《太乙金華宗旨》、《道言淺近說》的修行心法

「道教」融合太多元素,
所以產生眾多「派別」,
歷代「著名道士」的著作繁多,
崇拜的「神明」繁雜,
以及多種異同的「修道的方法」,
讓「初學者」不知從何處下手學習起。

這本《看懂道教》分門別類,
引導讀者們來探討「道教」的
歷史、人物、修行心法、派別和經典,
最重要的是探討《太乙金華宗旨》,
因為本書是集合「道教」修道方法的大成,
讓大家得以順利進入道教殿堂。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1389.pdf

   
 

當我的第一本拙作《看懂心經》再版,接下來的《看懂禪機》和《看懂證道歌》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我就發下一個誓願:我要把我這三十幾年來,對於各大宗教的研究心得,寫成一套「看懂宗教系列叢書」,來和「有緣的讀者們」分享。
我的心願是,希望讓「讀者們」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讓「讀者們」可以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氣候環境,越來越惡劣的情況下,選擇一個讓自己的心靈安心的宗教來信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於是,我花了一年八個月的時間,剛好是在「新冠疫情的期間」,陸續完成《看懂猶太教》、《看懂基督教》、《看懂伊斯蘭教》、《看懂道家》、《看懂道教》、《看懂印度佛教》、《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看懂一貫道》和《看懂北海老人全書》等書,總計九本探討「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家」、「道教」、「印度佛教」、「中國佛教」、「藏傳佛教」和「一貫道」這些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這一本《看懂道教》,除了簡介「道教」之外,主要是探討《太乙金華宗旨》的內涵。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其思想最早起源於「黃帝」,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的「祭天、祭祖」等祭祀,以及「巫術崇拜活動」。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道教」吸收「神仙方術」,產生了「方仙道」,後來融合「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代中後期」形成「黃老道」,再經由「南北朝時期」的「宗教改革」,以及「元、明時期」的「宗派融合」,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最早的「教團組織」,為「于吉」開創的「太平道」,及「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教(天師道)」,都遵奉「道家」的「老子」為「道祖」。
「道教」這兩個字,最早其實是指「儒家」,而「道家」這兩個字,才是指「道教」。《墨子•非儒下》云:「儒者以為道教」,《牟子理惑論》云:「孔子以五經為道教,可拱而誦,履而行。」。
可見,自「先秦」到「東晉初年」,「道教」指的是「儒家」,而「道家」指的才是我們所說的「道教」。
從「漢末」開始,「黃老」一詞也同時被認為是「道教」。《後漢書·皇甫嵩傳》云:「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抱朴子內篇·釋滯》云:「今若按仙經,飛九丹,水金玉,則天下皆可令不死,其惠非但活一人之功也,黃老之德,固無量矣。」。
從「晉朝」著名的「道教」人士「葛洪」以後,「道教、道家、黃老」三個名詞開始混合使用,指的都是「道教」。這樣的傳統,直到「宋、元、明、淸」時代,在這一千多年中,都沒有改變傳統的說法,都是用「道家、黃老」這兩個詞語,來指稱「道教」。
「道教」和「道家」的分別,是「近代學者」劃分之後的事情。「近代學者」劃分「道家」和「道家」的主要依據是:
⑴「道家」是「思想流派」,「道教」是「宗教組織」;
⑵「道家」講究「淸淨修身,無為而為」;「道教」追求「長生不死,逆天而行」。
⑶「道家哲學」趨向於「自然科學」;「道教思想」趨向「神仙學說」。
「現代人」常把「道家」和「道教」不加區別地使用,關鍵原因是兩者之間,存在極為密切的關係:
⑴「道家思想」是「道教」的重要思想基礎,如果沒有「道家思想」作為基礎,「道教」充其量就只是一種「民間信仰」,不可能形成「儒、釋、道」三足鼎立的局面。
⑵「道教」的崇拜對象,除了「民間固有的神明」之外,主要是許多「道家」的神話人物,例如:「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等。
⑶自「魏晉玄學」過後,「道家」作為一個「獨立的學術派別」已經消失,只能依托「道教信仰」繼續存在。如果沒有「道教信仰」的力量,「道家」可能像「墨家、名家」等學派一樣,湮滅在歷史的塵煙中;
⑷許多「道教人士」,對「道家理論」的傳承和創新,有卓越的貢獻,例如:「成玄英」的「重玄學說」、「陳摶」的《太極圖》等。所以,「道家」和「道教」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道家」和「道教」雖然有非常緊密的聯繫,但是它們的區別,也是很明顯的:
⑴「道家」是「先秦時期」創立的「思想流派」;而「道教」是「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團體」。
⑵「道家」作為一種「思想流派」,主張「道法自然」,主要從事的是「學術活動」和「政治文化活動」,奉《道德經》、《莊子》、《黃帝四經》等為經典;而「道教」作為一種「宗教團體」,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追求的是「長生不老」,其主要典籍是《道藏》。
⑶「道家」無為自化,重視「不言之教」,沒有「嚴格的組織」和「師承關係」;而「道教」非常講究「師承關係」和「派別的傳承」,有「教徒」與「組織」。
⑷「道家」雖然提倡「兼容百家」,但都是以「道家」為主,融會貫通而成;而「道教」卻是「以丹解道」、「以儒解道」、甚至「以佛解道」。
⑸「道家」分為「老莊派」、「黃老派」和「楊朱派」,除了「老莊派」有一些「隱世思想」外,「黃老派」和「楊朱派」都是積極的「出世思想」;而「道教」受到「佛教」的影響,極力宣揚「出世思想」。
從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元素,甚至遵奉「老子」為「教主」,但是兩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就是「道家」。
這本《看懂道教》,可以幫助「讀者們」,以最短的時間,了解「道教」的內涵。
最後,讀者們可以掃描本書背面的QR Code,或者上網瀏覽我設立的《看懂系列叢書網頁》,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網址如下:https://www.kandonbook.com/

呂冬倪
二○二三年七月寫於 澳洲.布里斯本.家中

   
 

第三單元 「道教」的修行心法

「道教」的修行方法很多,歷代的各類《丹經》,有許多人箋注,但是看法不同,解釋不一。再加上各類《丹經》的專有名詞太多,例如:存思注想、存思吐納、閉息行氣、屈伸導引、沐浴、守印堂、守臍輪、守眉間玄關、抽添取坎、烹鍊、玄牝、採藥、眞鉛眞汞、五氣朝元、降龍伏虎、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神還虛、三花聚鼎、黃婆、活子時……等等,「專有名詞」眞的是琳瑯滿目,讓人摸不著邊,看了眼花撩亂,頭昏腦脹,似懂非懂,不知如何修練是好?
「道教」的「修行方法」雖然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修行心法」,卻只有一個,而且散見於《道藏》裡的各類經書。這個「修行心法」,是一個「藥引」,沒有這個「藥引」,研究再多的「修行方法」都是枉然。
由於「道教」的「經書」實在太多,所以我精選《淸靜經》、《太乙金華宗旨》和《道言淺近說》這三部「經書」,來說明「道教」的「修行心法」。
本單元介紹「道教」的「修行心法」,但是要先簡介「佛教」的「修行心法」。因為,「佛教」的「唯識論」,是一門「佛法心理學」,而「修道」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心理」的變化過程。因此,唯有借助「唯識論」的學理,我們才能夠看懂各宗教的「修行心法」。

一、「佛教」的「唯識論」
各宗教都有自己的「修行心法」,一般人都很難「看懂」,原因出在我們修煉時,不懂我們「心理」的變化過程,經書的「專有名詞」又不易理解,所以就覺得很困難。
我早年研究閱覽各宗教的經書時,也是遇到同樣的問題,對各宗教的「修行心法」有看沒有懂。直到我研究「佛教」的「唯識學」時,我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了解原來如此。「讀者們」若有興趣深入了解「佛教」的「唯識論」,請參閱拙作《看懂心經》和《看懂禪機》。
「佛教」的「唯識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是談論我們凡夫的「心理狀態」。所謂的「禪定修練」,就是要改變我們平常的「心理狀態」,固定在某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下。
下面先簡述「唯識學」的基礎概念。
⑴人類的心理有八個「心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合稱五識)、意識、末那識及阿賴耶識。
⑵人往生後,「靈魂」就脫離肉體,佛法稱為「中陰身」,第八識「阿賴耶識」跟隨著「中陰身」,在「業力」的引導下,到「六道(天人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去投胎轉世。
⑶假如投胎到「人道」,「中陰身」會尋找有緣的男女做父母。「中陰身」和父精(精子)、母血(卵子)三者結合,才能在母親的子宮裡成為「胎兒」。成為胎兒之後,「中陰身」裡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開始運作,陸續生出七個「心識」。胎兒長出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以上合稱五根)之後,就生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合稱五識)。
⑷胎兒一出生,成為「嬰兒」。這個時候,「五根(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接觸到外界的五種環境,稱為「五境(色境、聲境、香境、味境、觸境)」,就產生「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進而生出第六識「意識」。「五識」必定是與外境接觸後而產生的。此「五識」本身單獨並不能產生任何功能,必須與第六識「意識」相結合,才能產生作用。
⑸第六識「意識」的功能有尋伺、作意、判斷、記憶、決定和引發喜怒哀樂的情緒作用。只要前「五識」一起作用,第六識「意識」就跟著起作用,進行了別、思惟、作意等功能。
第六識「意識」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叫做「獨頭意識」。它是單獨生起,不與前「五識」俱起。「獨頭意識」可分為四種:夢中、禪定中、精神錯亂中和精神疾病中。
我們的見聞覺知、思想判斷,都是以第六識「意識」為主,第六識「意識」是心理活動的綜合中心。牽引我們去受業報的,也是第六識「意識」的功能。
⑹第七識「末那識」是第六識「意識」的根,它又把第八識「阿賴耶識」當成「我、自己」,而牢執不捨。第七識「末那識」的作用,是經常的審慮思量,執著自我,它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心識,是自私的心識。
⑺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功能非常大,前面七個心識的種子,都儲存在第八識中,就像電腦的資料庫與存取一樣。第八識「阿賴耶識」能把所有「業識種子」儲存下來,不論多少,永遠不會滿,像一顆無限量的「硬碟」一樣。
我們出生到人間,雖然是帶著我們前世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業識種子」而來。但是在今世,也自然會造出各種新的「業識種子」,又將新的「業識種子」儲存到第八識「阿賴耶識」裡去。
第八識「阿賴耶識」到了下一世,「業識種子」成熟了,成為「果報」。我們就這樣,生生世世把「業識種子」儲存進第八識「阿賴耶識」,生生世世的果報,也從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業識種子」顯現出來。
最後,總結「佛教」的「修行心法」。「唯識學」告訴我們一個原理,唯有透過「靜坐禪定」的練習,停止自己第六識「意識」的分析判斷功能,讓第六識「意識」無法傳遞分析判斷的結果,給第七識「末那識」做決定,第七識「末那識」就會停止作用。
一旦第七識「末那識」停止作用,我們的思想活動就停止,「妄想執著」當然就不存在。這時候,你的「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自性佛」,就顯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見性成佛」。
簡單的說,只要停止自己第六識「意識」的分析判斷功能,第七識「末那識」就會停止作用,我們的「思想活動」就會停止。當下就沒有「妄想執著」,就沒有「分別心」,只有自己的「覺知心」,淸淸楚楚,明明白白,與宇宙間的「大道」頻率相連結,這就是所謂的「見性成佛」。

二、《清靜經》的修行心法
《太上老君說常淸靜經》又名《淸靜經》或《常淸靜經》,作者不詳,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道教」宣稱「太上老君(老子)」西遊「崑崙山」時,為「西王母」說《常淸靜經》,經「仙人」轉傳傳授,「葛玄」筆錄而傳世。
《太上老君說常淸靜經》中的「太上老君」,是指「老子」;「常」是指恆久、經常、常住;「淸靜」是指淸心寡欲不煩擾,無為和靜,為修煉「內丹」的基本原則。
「學者」推斷《淸靜經》出自於「六朝」或「唐代」,「葛仙翁、左玄眞人、正一眞人」的題記,應當為「依託者」所題。也有「學者」認為,《淸靜經》應該是「三國時代」的「葛玄」依託之作。從內容文字來看,《淸靜經》似乎深受「大乘佛教」的「中觀哲學」和初唐「重玄學」的影響。
《淸靜經》篇幅短小,不足四百字,教導人「靜心淸神、遣欲入靜、得性悟道」,被「道教」視為「修煉性功」的法寶,是「道士」日常誦習的功課之一。
《淸靜經》分上下兩章,上章談「好淸靜則得道」,下章說「勿貪求而沉苦海」。經文中所敍述的心法,有三個層次。
⑴首先,人必須「澄心遣慾」以致「淸靜」,因此對「心、形、物」三者,唯見於空。
⑵其次,「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進入「空有不異、不即不離」的「中觀」見地,得到諸法淸靜。
⑶最後,達到「人能常淸靜,天地悉皆歸」的證悟。
「金朝」的「王重陽」創立「全眞教」後,非常重視《淸靜經》,成為「全眞教」的日常功課之一。
《淸靜經》不講「修道方法」,而是講「修道心法」,要人從「心地」下手,以「淸靜法門」去「澄心遣欲」,去「參悟大道」。經中以「淸靜」兩個字為主,簡明地敍述「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
但是,要了解《淸靜經》這個「修道心法」,必須借用「佛家」的「唯識學」理論來理解。因為,在各宗教中,只有「佛家」的「唯識學」,用「心理學」的角度,明白解說靜坐時的「心理狀態」,讓讀者能夠務實的理解。
我把《淸靜經》的經文,分成三大重點來解說如下:
(一)「人神」好清,「人心」好靜。
【原文】
夫人神①好淸,而心②擾之。人心好靜。而欲③牽④之。常能遣⑤其欲,而心自靜。澄⑥其心,而神自淸。自然⑦六欲⑧不生,三毒⑨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註釋】
①人神:陰陽不測謂之「神」,指「元神、本性」,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②心:即「識神」,「道教」認為「識神」是人認識世界和操控身體行動的意識體,它屬於後天的意識,即第七識「末那識」。
③欲:是欲望,即性情之所好者。
④牽:牽引、牽動。
⑤遣:格除、消除。
⑥澄:由濁入淸,使沉澱、淸澈。
⑦自然:無所勉強之意。
⑧六欲:是色、聲、香、味、觸、法。
⑨三毒:貪、嗔、癡。
【白話翻譯】
人的「元神(本性、第八識﹃阿賴耶識﹄)」,本來是「純潔無染,虛空無礙」的。因為受到「人心(識神、第七識﹃末那識﹄)」的擾亂,便將靈明的「元神(本性、第八識﹃阿賴耶識﹄)」給蒙蔽了。
人降生後的「初心(識神、第七識﹃末那識﹄)」,無嗜無欲,也是很安靜的。因為逐漸長大,受到「世間知識」的薰陶污染,於是有了「私慾」的念頭,又受到俗情物慾的牽動引誘,便將「人心(識神、第七識﹃末那識﹄)」驅使的有如脫韁的野馬。
如果能夠永久的將一切「私慾雜念」格除,那麼「人心(識神、第七識﹃末那識﹄)」自然能夠平靜不妄動,再加上「澄淸污心」的功夫,「元神(本性、第八識﹃阿賴耶識﹄)」自然能夠回復到「純潔無染,虛空寂靜」的狀態。自然「六欲(色、聲、香、味、觸、法」不再生起,「三毒(貪、嗔、癡)」也就消滅了。
修行人為何不能夠達到「心自靜,神自淸」的境界呢?這是因為「心中的雜念」還沒有澄淸,「私慾」還沒有除盡的緣故。
【作者解析】
以「唯識學」的角度來解釋這段經文,我們的「本性(第八識﹃阿賴耶識﹄、元神)」原本是純潔淸靜的,但是我們出生為人之後,被我們第七識「末那識(識神)」所產生的「妄想執著(慾念)」所蒙蔽。而第七識「末那識(識神)」會產生「妄想執著(慾念)」,是因為第六識「意識」,把分析判斷的結果,傳遞給第七識「末那識」做決定。
所以,只要停止自己第六識「意識」的分析判斷功能,讓第六識「意識」無法傳達分析判斷的結果,給第七識「末那識」做決定,第七識「末那識」就會停止作用「本性(第八識阿賴耶識元神)」自然顯現。


以上內容節錄自《看懂道教》呂冬倪◎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1389.pdf

   
 

呂冬倪

高雄市人,生於1963年,2002年移民到澳洲布里斯本。
在30歲那一年,由於爺爺去世,奶奶要全家念《心經》做功德給往生的爺爺。為了明白《心經》在說什麼?從此一腳踏入佛學的世界。後來又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最後才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和差異性。
經過25年的佛學研究,發現要明白釋迦牟尼佛到底在說什麼?《心經》在講什麼?必須先要明白二個佛學的概念,並且由此建立佛學的基礎。現代人學佛,建議由此入門,才能夠一窺佛法的世界,提升自己的心靈,豐富自己的生活。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